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伊东忠太与中国建筑考古学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0-11-10 08:51
   二十世纪初,以日本政府近代以来对华政策为背景,日本学术界从各自的角度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客观上传播了国外先进的学术方法。近代日本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ItōChūta,1867-1954)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运用考古学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先后多次前往中国实地考察,历时半个世纪,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伊东忠太在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学术著作第一次建立了中国建筑史的学科体系,并且将其放在亚洲建筑体系的视野下力争与当时西方学者主导的建筑研究相抗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权威的中国传统建筑研究专家。随后以中央研究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为代表的考古学和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建筑学作为中国的本土学术力量崛起,各自从考古学与建筑学的角度,以考古发掘、建筑实测为基础,沿着考古和古建筑两条脉络开始了独自研究的新局面,并且在二十世纪中叶完成学科融合,形成建筑考古这一学科。在中国建筑考古学的发展初期,以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建筑学界深受伊东忠太的学术影响,后者所开创的古建筑田野调查、木结构建筑实测为我国的建筑研究引入了先进的学科方法;伊东忠太的前期研究、中国建筑史体系和中国建筑史观的建立为我国自身的学科起源奠定了基础,间接参与了近代中国自身建筑考古学的建构。总结中国建筑考古的起源,近代在引入西方学科体系的过程中,考古学和建筑学先后传入中国,在本土学术研究尚属空白的早期阶段,最初由国外学者强势主导中国学科的话语体系,并影响着中国学者早期的学术研究。但是国外学者对中国建筑和考古的研究不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有失偏颇,但我们仍要肯定其客观上对我国自身学科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接受外来影响的同时,中国自身的学术力量也逐渐成长起来。随着以中央研究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和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一批自身学术力量的诞生,中国学者奋起直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本论文以历史为背景,时间为脉络,试图对伊东忠太的建筑考察和研究作为关注点,探讨其在中国建筑考古学起源过程中的影响。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K879.1;K833.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伊东忠太的早期学术背景
    二、研究现状和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伊东忠太对中国建筑的前期考察
    第一节 1901年在北京的建筑考察
    第二节 1902年在天津-大同-北京沿线的建筑考察
    第三节 1902年在北京-郑州-西安沿线的建筑考察
    第四节 1902年在西安-成都-汉口沿线的建筑考察
    第五节 1903年在汉口-贵阳-昆明沿线的建筑考察
第二章 伊东忠太对中国建筑的后期考察
    第一节 1905年在辽宁地区的建筑考察
    第二节 1907年在苏浙赣地区的建筑考察
    第三节 1910年在广东地区的建筑考察
    第四节 1920年在山东地区的建筑考察
第三章 伊东忠太在中国建筑考古学起源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节 对中国建筑的科学定位
    第二节 建立中国建筑史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引入考古学的田野调查方法
    第四节 与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仪三;;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J];武汉建设;2011年03期

2 ;以思考为支点,探寻在地化实践的当代性——访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常务副总建筑师 刘艺[J];设计家;2016年04期

3 赵佩华;;中建六局 所向披靡铸造中国建筑基础设施品牌[J];市场观察;2016年11期

4 成刚;罗安飞;;党建铸魂[J];共产党员;2016年23期

5 薛文杰;;《我的世界》中国版来了![J];体育博览;2017年04期

6 新一酱;;老建筑再利用有多难[J];新城乡;2017年07期

7 刘善文;;百年前镜头中的西安风光[J];金秋;2017年04期

8 朱雪尘;梁海松;孟杰;;最大建筑企业的难题 中国建筑再增长模式[J];英才;2014年01期

9 邹德侬;;大风大浪中的建筑进步——新中国建筑的第一个30年(1949-1978)[J];建筑学报;2009年09期

10 金磊;“中国建筑100”的独白[J];建筑创作;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海平;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彤彤;伊东忠太与中国建筑考古学的起源[D];兰州大学;2018年

2 牛世杰;论礼制观念在中国建筑中的演变[D];河北大学;2012年

3 李洪;来华西方人游记中的中国建筑认识初探[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杜彬;20世纪初喜仁龙对北京城市与建筑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年

5 刘冬;中国建筑二局财务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Markovich Olga(欧莱卡);沙俄租借时期俄罗斯与中国建筑的相互影响(1898-1904)[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何志江;建构视野下中国建筑地域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吴珊珊;阿卡汗奖与中国建筑传媒奖及其作品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应瑛;中国传统建筑室内外空间整体性的特征探讨及其当代运用[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书芹;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中国建筑审美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7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877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1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