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民间缠花在婚嫁服饰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19:58
  民间缠花是用彩色丝线缠绕人造或实物胚架而制成的工艺美术品,隶属于中国民间美术,常用于民俗庆典。缠花传承仅限于师徒口耳相传或家族传授,集合了水墨画、剪纸、立体刺绣等工艺的显著特点,是民间独特的一种手工技艺。缠花制作材料简单而日常,由各色丝线、纸样、铜丝为主。缠花制作需双手配合,用丝线紧密缠绕出色彩变化丰富、造型逼真的鱼、虫、花、鸟、兽、果、汉字等。民间缠花以体积小、构思巧、工艺精致、造型鲜活为审美特征。英山缠花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源于宋代,兴起于明清,盛于民国,曾是民间习俗庆典中的主角,在“婚、生、嫁、娶”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的作品分别蕴含了不同的吉祥寓意。除此以外,在我国福建省厦门洪厝村和台湾台中、鹿港、宜兰等地亦有类似工艺,当地人们称其为“春仔花”或者“闽南缠花”。随着历史的发展、生活习俗的改变以及民族的迁移,缠花传承人年岁已高,缠花技艺濒临消失,抢救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笔者自2015年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了解到民间缠花传承面临的瓶颈是传承人的生存环境问题、创新模式问题以及传统工艺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力求为缠花探索更加有效的活态传承路径。通过对民间缠花的历...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民间缠花在婚嫁服饰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三地蝴蝶造型缠花作品(a)YingshanChan-hua(b)TaiwanChan-hua(c)HokloChan-hua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关课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1.4.5 研究路线根据四种研究方法,将会分成三个阶段来逐步完成本课题,课题研究阶段步骤如表1.1 所示。完成课题的技术路线如图 1.2 所示。表 1.1 课题研究阶段步骤Table 1.1 Stage steps of research阶段 第一步 第二步第一阶段 查找相关文献资料 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民间缠花研究概况第二阶段 实地考察收集相关口述资料和大量图片资料同时制作问卷调查,整理归纳得到的相关数据资料,深入探究学习缠花技艺第三阶段 实验分析不同线料缠花的区别,选择最适合的材料结合流行元素创意设计缠花将创意缠花与婚嫁服饰结合,设计服装效果图然后制作

牡丹,作品


厝村家家户户都扎花》的报道,其中就介绍了古老传统的闽南缠花,并描述直到现在,翔安区盛行着婚礼庆典带缠花的礼俗。民国时期,传统民间缠花开始逐步清晰起来,湖北英山缠花(图2.1)到了鼎盛时期,不管是达官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的家庭都开始流行制作传统缠花。在台湾福建两地,制作缠花已成为20世纪初期妇女们的日常手工艺。巧手的妇女们制作出色彩鲜艳的缠花在街上进行售卖,成为了当时一条特色独立的手工业。⑦此描述来自于[1]郭丽,李春笑.英山缠花的花卉造型与工艺研究[J]. 服饰导刊,2017-01-03:1.⑧此处关于缠花的起源文字记载描述来自于郑惠美老师的《台湾客家女红工艺——缠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手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 曾亚,章华霞.  辽宁丝绸. 2017(04)
[2]鄂闽台三地民间缠花中花卉造型的比较研究[J]. 郭丽.  装饰. 2017(12)
[3]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李剑文.  西部皮革. 2017(16)
[4]传统服装结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分析[J]. 陈晓鹏,刘慧芳,姚瑞.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7(05)
[5]英山缠花的花卉造型与工艺研究[J]. 郭丽,李春笑.  服饰导刊. 2017(01)
[6]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山缠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 王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03)
[7]聚焦华文出版 传播中华文化——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综述[J]. 王志刚.  中国出版. 2015(19)
[8]跟陈惠美学春仔花[J]. 陈惠美,沈宓.  中华手工. 2015(07)
[9]闽台彩扎艺术源流探析[J]. 谢西娇,陈思思,涂小燕,陈雅雯.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03)
[10]缠绕在丝线中的吉祥之花——英山缠花的传承与思考[J]. 郭丽,程平.  艺术教育. 2015(01)

硕士论文
[1]传统花卉元素在现代婚纱礼服中的应用[D]. 占琳.青岛大学 2017
[2]中国民族元素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运用[D]. 高秀珍.天津科技大学 2016
[3]英山缠花在现代鞋帽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 范玉婷.武汉纺织大学 2015
[4]闽南传统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 游文静.福建师范大学 2013
[5]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研究[D]. 董厚保.福建师范大学 2012
[6]台湾民俗博物馆与文化记忆的传承[D]. 朱雷.华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16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916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