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渔鼓演唱探究
本文关键词:桂林渔鼓演唱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桂林渔鼓即广西渔鼓,由道情发展和演变而来,是一种以桂林方言为语言基础的民间曲艺,因伴奏乐器“渔鼓”而得名。桂林渔鼓是一种集演唱、说白、表演、乐器为一体的说唱艺术,其音乐为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旋律优美动听。在2010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人主要从桂林渔鼓的历史与流变、唱腔特征、演唱风格、演唱语言四个方面对桂林渔鼓进行探究。一、桂林渔鼓的历史和流变。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解放前,桂林渔鼓由道情发展而来,道情则是源于唐朝的道教经韵,最初称为道歌,道观的道士运用渔鼓进行传经诵道。经过民间艺人的改编和创造,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桂林渔鼓。桂林渔鼓在“堂会”和红白喜事时非常受大众欢迎,当时是民间盲艺人走街串巷进行乞讨的工具。第二个发展时期是解放后,桂林渔鼓到了蓬勃发展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在桂林开始兴起,组建了桂林渔鼓培训班。桂林渔鼓作为一种曲艺说唱音乐慢慢开始发展起来。在建国之初国家积极组织民间渔鼓艺人进行保护和发展民间曲艺音乐的工作,开始大力的开展文艺汇演。20世纪50年代在南宁举行广西第一届民间文艺汇演在20世纪60年代全国大力举办曲艺社团和办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改编和创作新时期。二、桂林渔鼓的唱腔特征。其特征分为南路和北路两大唱腔,南路唱腔的演唱暗淡、低沉,其旋律在中音区3下行至2、6、5间反复,这种唱腔的音乐特征适合表现沉思、怨恨的情绪,南路唱腔声音宽厚、低沉、朴实。北路唱腔的演唱明亮、明朗、高亢,其旋律在小字一组1下行至6、5、3间反复,这种唱腔的音乐特征适合表现欢快、开心的情绪。北路唱腔声音圆润饱满,有很强的穿透力,洪亮、清脆、甜美、柔和、细腻。三、桂林渔鼓的演唱风格。桂林渔鼓的演唱风格声音柔和细腻、情感真挚朴实,然而形成这种风格的基础是科学的演唱技术与规范的表演形式,桂林渔鼓科学的演唱技巧利用呼吸和共鸣来表现,桂林渔鼓的呼吸运用“丹田之气”;在共鸣方面,头腔共鸣在演唱中所占的比例较多;声音在深厚的气息支持下具有柔和、细腻的特点。桂林渔鼓的表演有两种形式,一种为一人击鼓演唱的形式,最初是艺人执鼓坐唱表演,慢慢发展成一人执鼓走唱的表演;另一种为多人演唱的形式,多人演唱顾名思义即两人和两人以上的演唱形式,两人说唱的同时还伴有舞蹈、乐队等,桂林渔鼓的音乐在形成的过程中,由最初的“渔鼓筒”伴奏,慢慢演变成拥有二胡、扬琴、中阮、大提琴、和笛子伴奏的形式,音乐的丰富增强了桂林渔鼓演唱的艺术魅力。四、桂林渔鼓的演唱语言。桂林渔鼓的演唱是桂林方言,桂林方言属于北方语系的西南官话,从语言的语法、声调、腔韵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从桂林渔鼓的声调上来讲,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调值与普通话有一些区别;从桂林渔鼓的语法编排上来讲,叠词、语序是最显著的特点,采用桂林渔鼓的优秀曲目进行分析和研究。桂林渔鼓的演唱腔韵由依字行腔和润腔来体现,依字行腔表现了渔鼓艺人的文化底蕴,润腔则表现了渔鼓艺人的演唱功底。依字行腔是指渔鼓艺人对于渔鼓曲目的即兴创作和演唱能力,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秀峰区文化馆的刘新铭进行采访,采访过程中刘老师根据当天发生的故事即兴创作了一曲;“依字行腔”的另一个含义指在演唱时根据字词的发音来安排演唱的行腔规律。桂林渔鼓的润腔通过倚音、波音、滑音等的演唱进行润色。装饰音的演唱避免了“倒字”现象。本文对桂林渔鼓的发展和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可以加大桂林渔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为桂林渔鼓的发展和传承多做贡献。桂林渔鼓在演唱的呼吸、共鸣、润腔方面表现了浓厚歌唱科学性,在演唱语言、演唱形式、演唱唱腔等方面表现了浓厚的歌唱民族性。文本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对桂林渔鼓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得出桂林渔鼓演唱上的科学性和民族性值得后人去保护、传承和发展。桂林渔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说中带唱的曲艺形式之一有厚重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去发扬、传播和学习。
【关键词】:桂林渔鼓曲艺 演唱 说唱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32.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4
- (一) 研究原因9
- (二) 研究目的9
- (三) 研究意义9
- (四) 研究现状9-13
- (五) 研究方法13-14
- 一、桂林渔鼓的历史流变14-20
- 二、桂林渔鼓的唱腔特征20-27
- (一) 北路唱腔20-25
- (二) 南路唱腔25-27
- 三、桂林渔鼓的演唱风格27-41
- (一) 桂林渔鼓的演唱技巧27-34
- (二) 演唱形式34-41
- 1、一人演唱34-36
- 2、多人演唱36-41
- 四、桂林渔鼓的演唱语言41-52
- (一) 语音41-45
- 1、声调43-44
- 2、语法44-45
- (二) 腔韵45-52
- 1、依字行腔45-47
- 2、润腔47-52
- 五、桂林渔鼓演唱的发展与继承52-54
- 注释54-55
- 参考文献55-5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目录57-58
- 致谢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芳;;走过辉煌话忧思——辽宁曲艺现状谈[J];艺术广角;2001年04期
2 李国先;试谈曲艺形式的创新[J];艺术百家;2002年03期
3 桂强;曲艺写作的艺术追求[J];写作;2003年13期
4 赵彬;试论曲艺的群众性[J];文化时空;2003年09期
5 阮居平;建国前的贵阳市曲艺[J];贵阳文史;2004年02期
6 阮居平;建国前的贵阳市曲艺[J];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02期
7 ;曲艺及其类型构成[J];北京观察;2004年03期
8 朱季康,杨效筠;外引外生:无奈与选择——兼评近代苏中地区戏剧、曲艺发展模式[J];戏曲艺术;2005年03期
9 刘斌;;整合创新 别开生面——蜀风川调《麻辣烫》大型曲艺晚会感言[J];四川戏剧;2007年03期
10 周建国;;新疆曲艺的特征及艺术价值[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跃军;;小品,正在江河日下的艺术[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2 刘成玉;;谈西路山东落子的特点、现状及传承[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邱正平;姜昆说曲艺[N];安徽日报;2005年
2 邱振刚;华夏各族曲艺大荟萃[N];中国艺术报;2004年
3 肖乡;解说曲艺[N];人民日报;2003年
4 陈蕙茹;四川曲艺即将上演全家福[N];成都日报;2007年
5 ;展演,旺民族曲艺人气[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金涛;中国曲协——“曲艺之乡”送欢笑[N];中国艺术报;2007年
7 蒋慧明;南北曲艺花 芬芳满枝桠[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王雅静邋韩婕;再塑民族曲艺的辉煌[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9 张珏娟;川调《麻辣烫》破釜沉舟走市场[N];四川日报;2007年
10 吴文科;曲艺保护中应重视学科交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亮;上海大世界(1917—1931)[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2 杨旭东;北京评书的书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申浩;从边缘到中心:晚清以来上海评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珊;古都曲艺涅i肹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罗锋莉;解析“曲艺式新闻”[D];西北大学;2007年
3 朱宇聪;冀南梨花大鼓的流变及衰落[D];河北大学;2013年
4 于红;东北大鼓形成原因考略[D];山西大学;2010年
5 李露;城市剧场二人转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别松梅;南阳鼓词的唱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牟华;益阳弹词的艺术特征与演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江山;弹拨乐器为曲艺音乐伴奏的艺术特征[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9 戚媛;论山东大鼓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D];山东艺术学院;2014年
10 袁阳阳;桂林渔鼓演唱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桂林渔鼓演唱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95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