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视域下现代珠绣装饰设计语言解读
发布时间:2021-01-20 19:51
基于非物质视角下分析珠绣装饰设计语言的整体特征,文章认为材料、图纹、工艺是促进其装饰设计语言变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同时以案例分析分别从视觉形态、符号指代、形式序列及思维界域等角度对珠绣装饰设计语言的演绎现状进行归纳。分析表明:人文意识的介入使珠绣装饰设计建立起全新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模式,并基于艺术和技术的彼此糅合衍生出装饰设计语言的诸多表达形式,从而为现代珠绣的装饰创新运用提供灵感来源及设计思路。
【文章来源】:丝绸. 2020,57(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珠绣材料的形态特征
民族历程、天地万物、图腾信仰、生殖崇拜及吉祥符号等珠绣传统装饰图纹题材源远流长,以对现实物象的具象概括和抽象提取来形成典雅规范的静态平面装饰结构,进而传递出具有典型集体主义倾向的物质及精神诉求。但时至今日,现代珠绣更擅长将不同种类文化形态、视觉风格作为装饰题材的重点,而网络信息路径对各类影像图片的推广则进一步加速了图纹题材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传统静态、完整的图案形态伴随着题材变化的冲击而被任意化的元素截取、混搭及组合所替代,并呈现更加无序、随机的外观视觉效果。稳定的视觉空间架构被打破,却以大小、比例、方向、位置的冲突加剧了珠绣的视觉动感特质,并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构成了更具戏剧感的装饰表面。图2(a)以对称式端庄稳定的珠绣图案而呈现浓厚的古典主义风格,具有静态的装饰美感;图2(b)则力求通过渐次变化的图案形态实现视觉装饰由二维静态平面向三维动态立体的演变;图2(c)却侧重以各类不完整元素的无序化、非理性图案组合来引发进一步的主题臆想。以上诸例,无一不说明图案题材及空间结构的变化在丰富珠绣视觉装饰和引导语义解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究其原因,文化观念带动审美意识的变迁冲击了传统的珠绣图纹装饰秩序,由题材的多元延伸至形式的颠覆乃至语义的多义,实质是人文精神的深入弱化了传统的固态审美思维。现代珠绣在题材、结构及风格的演变中实现了能指与所指的空间分离,并以不同艺术理念驱动所创造的文化积累、情感触动、趣味猎奇、符号表征等或含蓄、或直观的审美感悟,带来珠绣装饰的崭新视觉美感和精神感悟。
工艺技术对珠绣的装饰改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以针法组织带来的空间维度变化。除传统的穿钉法及颗钉法外,盖钉法、封钉法、扣线法、散珠交错法、连续回钉法、边缘坠钉法[8]等绣缝针法的相互交替,创造出珠绣立、堆、铺、环、卧、悬等众多空间维度状态(图3)。而丝带绣、立体绣、打籽绣、植绒绣等诸多绣种的叠加使用,则进一步发展演变出立体多维的珠绣装饰形象。其次,以工艺组合营造装饰空间的体量层次增减。现代装饰语境下的珠绣与切割、绳编、镂空、印染、镶嵌等工艺形式广泛结合,追求点、线、面、体装饰游移的叠加、并置和重构,以新的视觉平衡创造实与虚、明与暗、光与色的空间层次关系,并发展出具有丰富层次变化与实验趣味的装饰外观,使珠绣展现出有别于传统审美意识的个性指向。再次,科学技术对珠绣装饰物态的改变。摒弃以往的依附性空间存在,凭借机械设备及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而营造具有技术审美的空间物态装饰,并以独立的状态成为服装制作与装饰的一部分。或以面料形式被裁剪、被制作,或以配件形式进行外部添加。装饰范围的扩展也进一步丰富了珠绣装饰设计语言。在现代装饰设计视角下,工艺技术的传统强势角色被改变,人本意识的强化促使其基于艺术审美的渗透而不断进行内容与形式的更新。装饰角色也逐渐由单纯理性的客观行为转变为超越装饰本体的创造力,从而使珠绣在具备技术性物质特征的同时更凸显出对人文精神、自我情感的体系构筑。人们对珠绣的关注重点也从立体多维的视觉装饰转移至更具核心魅力的艺术品质及其附加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珠绣技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潘彤,梁惠娥. 服装学报. 2019(03)
[2]材料语境下的珠绣装饰工艺探究[J]. 丰蔚. 丝绸. 2019(01)
[3]浅析珠绣的设计方法[J]. 凌春娅. 现代装饰(理论). 2016(11)
[4]浅析珠绣的艺术魅力与传承创新[J]. 张红娟. 艺术工作. 2016(05)
[5]中国传统珠绣工艺在现代礼服中的二次设计研究[J]. 刘丹,贺义军,王璐雨. 毛纺科技. 2015(11)
[6]珠绣在毛呢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季敏. 毛纺科技. 2015(02)
[7]非物质语境下解读服装装饰艺术设计语言[J]. 李熠,吴志明. 丝绸. 2012(07)
[8]艺术符号论语境下的服装装饰设计[J]. 张静.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9]装饰艺术风格的共性与个性刍议[J]. 李向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硕士论文
[1]跨界思维在当代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探析[D]. 丁颖.湖北美术学院 2018
本文编号:2989677
【文章来源】:丝绸. 2020,57(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珠绣材料的形态特征
民族历程、天地万物、图腾信仰、生殖崇拜及吉祥符号等珠绣传统装饰图纹题材源远流长,以对现实物象的具象概括和抽象提取来形成典雅规范的静态平面装饰结构,进而传递出具有典型集体主义倾向的物质及精神诉求。但时至今日,现代珠绣更擅长将不同种类文化形态、视觉风格作为装饰题材的重点,而网络信息路径对各类影像图片的推广则进一步加速了图纹题材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传统静态、完整的图案形态伴随着题材变化的冲击而被任意化的元素截取、混搭及组合所替代,并呈现更加无序、随机的外观视觉效果。稳定的视觉空间架构被打破,却以大小、比例、方向、位置的冲突加剧了珠绣的视觉动感特质,并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构成了更具戏剧感的装饰表面。图2(a)以对称式端庄稳定的珠绣图案而呈现浓厚的古典主义风格,具有静态的装饰美感;图2(b)则力求通过渐次变化的图案形态实现视觉装饰由二维静态平面向三维动态立体的演变;图2(c)却侧重以各类不完整元素的无序化、非理性图案组合来引发进一步的主题臆想。以上诸例,无一不说明图案题材及空间结构的变化在丰富珠绣视觉装饰和引导语义解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究其原因,文化观念带动审美意识的变迁冲击了传统的珠绣图纹装饰秩序,由题材的多元延伸至形式的颠覆乃至语义的多义,实质是人文精神的深入弱化了传统的固态审美思维。现代珠绣在题材、结构及风格的演变中实现了能指与所指的空间分离,并以不同艺术理念驱动所创造的文化积累、情感触动、趣味猎奇、符号表征等或含蓄、或直观的审美感悟,带来珠绣装饰的崭新视觉美感和精神感悟。
工艺技术对珠绣的装饰改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以针法组织带来的空间维度变化。除传统的穿钉法及颗钉法外,盖钉法、封钉法、扣线法、散珠交错法、连续回钉法、边缘坠钉法[8]等绣缝针法的相互交替,创造出珠绣立、堆、铺、环、卧、悬等众多空间维度状态(图3)。而丝带绣、立体绣、打籽绣、植绒绣等诸多绣种的叠加使用,则进一步发展演变出立体多维的珠绣装饰形象。其次,以工艺组合营造装饰空间的体量层次增减。现代装饰语境下的珠绣与切割、绳编、镂空、印染、镶嵌等工艺形式广泛结合,追求点、线、面、体装饰游移的叠加、并置和重构,以新的视觉平衡创造实与虚、明与暗、光与色的空间层次关系,并发展出具有丰富层次变化与实验趣味的装饰外观,使珠绣展现出有别于传统审美意识的个性指向。再次,科学技术对珠绣装饰物态的改变。摒弃以往的依附性空间存在,凭借机械设备及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而营造具有技术审美的空间物态装饰,并以独立的状态成为服装制作与装饰的一部分。或以面料形式被裁剪、被制作,或以配件形式进行外部添加。装饰范围的扩展也进一步丰富了珠绣装饰设计语言。在现代装饰设计视角下,工艺技术的传统强势角色被改变,人本意识的强化促使其基于艺术审美的渗透而不断进行内容与形式的更新。装饰角色也逐渐由单纯理性的客观行为转变为超越装饰本体的创造力,从而使珠绣在具备技术性物质特征的同时更凸显出对人文精神、自我情感的体系构筑。人们对珠绣的关注重点也从立体多维的视觉装饰转移至更具核心魅力的艺术品质及其附加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珠绣技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潘彤,梁惠娥. 服装学报. 2019(03)
[2]材料语境下的珠绣装饰工艺探究[J]. 丰蔚. 丝绸. 2019(01)
[3]浅析珠绣的设计方法[J]. 凌春娅. 现代装饰(理论). 2016(11)
[4]浅析珠绣的艺术魅力与传承创新[J]. 张红娟. 艺术工作. 2016(05)
[5]中国传统珠绣工艺在现代礼服中的二次设计研究[J]. 刘丹,贺义军,王璐雨. 毛纺科技. 2015(11)
[6]珠绣在毛呢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季敏. 毛纺科技. 2015(02)
[7]非物质语境下解读服装装饰艺术设计语言[J]. 李熠,吴志明. 丝绸. 2012(07)
[8]艺术符号论语境下的服装装饰设计[J]. 张静.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9]装饰艺术风格的共性与个性刍议[J]. 李向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硕士论文
[1]跨界思维在当代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探析[D]. 丁颖.湖北美术学院 2018
本文编号:2989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98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