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东周时期璜形玉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0 21:00
  璜形玉器是东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之一,本文主要以考古出土的东周璜形玉器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其分类、分期分区、发展演变、功能等问题进行探讨。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范畴,研究现状,选题背景、意义及创新点。第一章是对目前考古出土东周璜形玉器材料的梳理,将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春秋早中期、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晚期五个时间段,归纳出每个时间段墓葬或遗址的出土地点、墓葬形制、出土璜形玉器情况、伴出物情况、墓葬或遗址时代、国属判断等内容。第二章是对东周璜形玉器形制的分类,主要是按照三个层次对其进行分类。首先,是根据璜形玉器两端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两端平齐状、两端斜直状、两端为抽象龙首状、两端为具象龙首状以及其他特殊形制五种类型;其次,按照璜身周边的形制分为周边无扉棱、扉牙、出廓,周边有扉棱,周边上部有整齐扉牙,周边有出廓四种样式;最后,再按其纹饰分为素面、谷纹、勾云纹、云雷纹、蟠螭纹等。第三章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研究东周璜形玉器的发展演变轨迹,力求通过纵向对比得出其形制演变,横向对比得出其区...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周时期璜形玉器研究


图2-1两端平齐状周边无扉棱、扉牙、出廓素面璜形玉器图

玉器,战国晚期,战国墓


砥魑镉校褐猩焦??跄?XK:205(图 2-2-1)、XK:206(图2-2-2)。战国中晚期发现的代表器物有:江苏淮安市运河村一号战国墓 M1:18(图 2-2-3)。战国晚期发现的代表器物有:真山东周墓地 D1M1:2(图 2-2-4)、D1M1:3(图 2-2-5)。此类东周璜形玉器考古发现材料较少,基本上在战国中期才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战国晚期。1 2 34 5图 2-2 两端平齐状 周边无扉棱、扉牙、出廓 谷纹 璜形玉器图1.中山国国王墓 XK:205 2.中山国国王墓 XK:206 3.江苏淮安市运河村一号战国墓 M1:18 4.真山东周墓地 D1M1:2 5.真山东周墓地 D1M1:33.蟠螭纹该类璜形玉器,为两端平齐状,整体呈拱桥状,周边无扉棱、扉牙、出廓,饰有蟠螭纹。代表器物有春秋中期的洛阳体育场路路西东周墓 M8820:6(图 2-3)。该类目前仅发现这一件,对于该类东周璜形玉器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地资料发掘与搜集。

体育场,洛阳


洛阳体育场路路西东周墓M8820: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玉璜的发现与鉴赏[J]. 余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13)
[2]湖北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发掘简报[J]. 贾汉清,武家璧,杨开勇,肖玉军,张正发,谢章伟,陈新平,朱枫,刘宏昊,王家鹏,刘建业,蒋鲁敬.  文物. 2017(02)
[3]河南淇县宋庄东周墓地M4发掘简报[J]. 郭移洪,鲁红卫,祝贺,韩朝会,贾连敏,高振龙,张明力.  华夏考古. 2015(04)
[4]大冶铜绿山四方塘墓地第一次考古主要收获[J]. 王文平,吴赵明,余乐,刘建国,罗丛梅,陈树祥,席奇峰,赵艺博.  江汉考古. 2015(05)
[5]湖北谷城尖角墓地出土重要文物[J]. 周婷,梁超.  江汉考古. 2015(03)
[6]山东临淄范家村墓地2012年发掘简报[J]. 李东江,王中田,王德安,路俊福,朱学涛,许建军,王会田,王涛.  文物. 2015(04)
[7]东周璜形玉器初步研究[J]. 干振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8]湖北荆州八岭山冯家冢楚墓祭祀坑2013年发掘简报[J]. 王明钦,张万高,赵晓斌,刘中标,黄成家,潘涛,王刚,谢章伟,张正发,刘祖梅,刘冬梅,王家正.  文物. 2015(02)
[9]江苏苏州高新区通安镇鸡笼山D1石室土墩墓发掘简报[J]. 丁金龙,孙明利,王霞,周官清.  东南文化. 2014(04)
[10]随州文峰塔M1(曾侯与墓)、M2发掘简报[J]. 项章,余乐,左迟,谭姣娥,易泽林,陈秋红,汪保明,黄玉洪,熊燕,周蜜,凡国栋,方勤,罗运环,徐少华,院文清,张成明,后加升,马业平.  江汉考古. 2014(04)

博士论文
[1]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D]. 石荣传.山东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战国时期楚国组玉佩研究[D]. 罗丹.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016
[2]东周楚地玉器的分类、分期、分区和用玉制度研究[D]. 杨小博.山东大学 2014
[3]洛阳东周墓葬出土玉器初步研究[D]. 徐旸.郑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76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276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