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17:09

  本文关键词: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徽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民俗文化单元。它所属的特殊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使徽州民众对服饰有了特殊的要求。本文以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文化为研究课题,以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徽州文化博物馆及若干位徽州人的藏品为研究实物,结合徽州地域文化背景从徽州服饰形态、装饰艺术、服饰习俗文化以及服饰与地域文化交融四个方面分析徽州地域服饰。首先,对服饰形态进行分析,按照女子服饰、男子服饰与儿童服饰三个类别人群的服饰品类顺序依次对其形态进行分析,指出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是对传统汉族民间服饰的延续,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依据所处地域环境的不同,在服饰细节上又体现出特性特征。其二,对服饰装饰艺术进行分析,对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装饰艺术进行分析,分为图案、色彩、装饰技艺三个部分。在服饰图案方面,分析植物、动物、器物、文字四个类别图案的形态特点及图案的文化内涵。在服饰色彩上,表现出质朴、淡雅的特点,服饰色彩与徽州的自然色彩、人文色彩相协调,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在装饰技艺上,包含镶滚、刺绣、褶裥、编织、盘扣等,装饰技艺众多但不乏具有徽州地域特色,如刺绣装饰技艺没有繁复的堆砌、色彩清新淡雅;百褶裙上的褶裥喜用少褶裥、大褶量的样式等。其三,对服饰习俗文化进行分析,分为诞生习俗、婚嫁习俗及丧葬习俗三个部分。这些习俗中有众多仪式与服饰相关,且具有地域特征,如诞生服饰习俗中的催生送“外婆衣”、百日戴“辟邪手串”、出世后第一个端午戴“端午锦”以及周岁戴“银锁算盘”;婚嫁服饰习俗中新娘穿的“离娘衣”、接亲轿四角挂箬叶;丧葬服饰习俗中的种种禁忌与讲究等。其四,对服饰特色与地域文化的交融进行分析,指出徽州地区民间服饰体现山区特色,无论是服饰尺寸、工艺,还是服饰习俗等都具有山区特色。服饰折射徽商文化,徽商官商一体、贾而好儒与往来贸易等特点与服饰中仿官服风气、审美倾向于雅以及交融性特点相吻合。服饰折射重教风气,服饰图案中大量的求官求仕、诗词与山水风景、蕴含高雅品格精神的题材以及服饰整体尚古好雅的审美取向均是重文兴教风气的体现。此外,徽州宗族通过插手徽州婚嫁、丧葬等来强化宗族观念,使其又具有宗族文化的影子。总之,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征,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徽州民众对本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适应的结果。
【关键词】:近代徽州服饰 形态 装饰 习俗 地域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941.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意义8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4 研究内容10
  • 1.5 研究方法10-11
  • 第二章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解析11-29
  • 2.1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女子服饰形态11-18
  • 2.1.1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女子服装形态12-17
  • 2.1.2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女子配饰形态17-18
  • 2.2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男子服饰形态18-24
  • 2.2.1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男子服装形态18-21
  • 2.2.2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男子配饰形态21-24
  • 2.3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儿童服饰形态24-29
  • 2.3.1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儿童服装形态24
  • 2.3.2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儿童配饰形态24-29
  • 第三章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装饰艺术29-43
  • 3.1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图案装饰艺术29-36
  • 3.1.1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图案分类29-30
  • 3.1.2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图案形态30-35
  • 3.1.3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图案文化内涵35-36
  • 3.2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色彩装饰艺术36-39
  • 3.2.1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色彩概貌36-37
  • 3.2.2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色彩特征37-38
  • 3.2.3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色彩文化内涵38-39
  • 3.3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装饰技艺39-43
  • 3.3.1 镶滚装饰技艺39-41
  • 3.3.2 刺绣装饰技艺41-42
  • 3.3.3 其他装饰技艺42-43
  • 第四章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习俗文化43-55
  • 4.1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诞生服饰习俗43-48
  • 4.1.1 催生:送“外婆衣”43-44
  • 4.1.2 三朝:“洗三朝”、行穿衣礼44
  • 4.1.3 满月:剃“福头”44-45
  • 4.1.4 百日:穿“百凑鞋”、戴“辟邪手串”45
  • 4.1.5 出世后第一个端午:着“拿端午”、戴“端午锦”45-46
  • 4.1.6 周岁:着“抓周衣”、戴银锁算盘46-48
  • 4.2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婚嫁服饰习俗48-50
  • 4.2.1 婚嫁习俗与服饰48-50
  • 4.2.2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婚嫁服饰习俗文化内涵50
  • 4.3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丧葬服饰习俗50-55
  • 4.3.1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丧葬习俗50-51
  • 4.3.2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丧葬习俗中的丧服与葬服51-53
  • 4.3.3 近代徽州地区民间丧葬服饰习俗传递的文化观念53-55
  • 第五章 服饰特色与地域文化的交融55-67
  • 5.1 服饰体现山区特色55-59
  • 5.1.1 服饰尺寸及工艺对山区地形环境的适应55-56
  • 5.1.2 服饰细节对山区劳作环境的适应56-57
  • 5.1.3 根植于山区的竹编、草编与棕编工艺57
  • 5.1.4 山区特色嫁妆与篓装嫁妆习俗57-59
  • 5.2 服饰影射徽商文化59-61
  • 5.2.1 服饰效仿官服之风与官商一体的文化特质相合59-60
  • 5.2.2 服饰审美倾向于雅与贾而好儒的文化特质相合60
  • 5.2.3 服饰呈现交融性特点与徽商往来贸易特点相合60-61
  • 5.3 服饰折射重教风气61-64
  • 5.3.1 近代徽州教育61-62
  • 5.3.2 重教风气在服饰上的表现62-64
  • 5.4 习俗文化与徽州宗族64-67
  • 5.4.1 近代徽州宗族64
  • 5.4.2 宗族文化在习俗文化中的表现64-6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6.1 结论67-68
  • 6.2 展望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3
  •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73-74
  • 附录2:访问对象与记录74-81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筠;消费者“告状”咋这么难?[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方棚;徽州地区居住建筑舒适性及节能潜力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2 郑红;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3 王晓涛;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茶叶传说及其民俗[D];安徽大学;2012年

4 凌翠萍;徽州地区历史人口数据集成与考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蓓蓓;明清徽州地区丧葬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张林;清初徽州地区动荡的探究[D];安徽大学;2013年

7 段晓莉;徽州地区小城镇住区建筑标准化的调研与思考[D];清华大学;2004年

8 马林华;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民间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9 杨朝迎;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D];兰州大学;2013年

10 赵骅;黟县楹联的民俗学解读[D];安徽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35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5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