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20世纪中美现代室内设计历史发展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6 16:55
  中美两国室内设计都从家庭装饰起步,不同的是女性在美国室内设计设计发展早期阶段扮演了主导角色,而中国一直充斥着男性话语。在初步发展阶段,中美两国都分别诞生了室内设计的中心城市上海和纽约,且都是服务于富裕阶层,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继承欧洲传统并将其转换为具有美国特色的现代风格,而中国则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风格的影响。在全面发展阶段,美国的室内设计受到战后商业主义的影响,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职业化过程,包括行业协会、职业认定、资格考试等方面;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室内装饰服务于社会主义民族性的需求,体现了国家话语。中国室内设计的专业化程度和职业化水平相对于美国而言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文章来源】: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20世纪中美现代室内设计历史发展的比较研究


美术化的室内装饰与布置

模型图,手稿,展览馆,苏联


二者的不同在于,美国的室内装饰在学习和借鉴的英国、法国装饰艺术的传统基础上实现了面向现代的转型。在世纪之交的美国,尤其是维多利亚风格对其影响巨大。美国早期的女性设计师对维多利亚风格进行改良,并逐渐发展出美国式的现代化面貌(图3、4),包括现代巴洛克、装饰艺术、好莱坞风格、美国乡村等本土化的风格。显然,英国的艺术传统对美国室内设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英国人的装饰艺术观念促进了美国当时的美学运动以及从家庭室内装饰开始的设计觉醒。这其中,Owen Jones于1856年在伦敦出版的著作《装饰的语法》(Grammar of Ornament)、Charles Eastlake于1868年出版于英格兰并于十年后在纽约重印的《家庭品味的启示》(Hints on Household Taste)都推动了装饰的方法;Oscar Wilde于1882年在美国的巡回演讲为美国带来了家庭室内设计的概念,而这一概念最早也是由英国人William Morris于1877年提出的[16]。而好莱坞风格则完全是美国式的风格。好莱坞风格持续的时间主要集中于1920年代到1950年代,这种风格用色大胆、多采用金属和玻璃材质创造一种丰富和舒适的室内环境。在这一阶段,女性设计师群体也出现了,比较知名的包括Elsie de Wolfe、Dorothy Draper、Sister Parish、Nancy Vincent McClelland等。她们所从事的室内设计尽管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获得了极大发展,但是它仍然被视为一种专业性不足的设计领域,而这也与其女性化主导的局面匹配,从而形成了一种性别偏见。这些美国女性设计师由于缺乏职业证书而被诟病,其女性化的身份也使得其从事的职业被边缘化,而这并不同于同一时期以男性为主导的工业设计[17]。相对而言,中国的室内装饰一直呈现出明显的男性话语,虽然在民国时期的一些生活和时尚杂志中,将家庭装修作为女性的必备技能,但是她们更多的只是涉及家庭环境的美化处理,需要专业知识的室内装饰设计还是以男性为主。同时,民国时期虽然室内装饰的概念、方法、案例等在上海得到了迅速推广,但是室内装饰的产业和设计师群体都还不成熟,并且这一时期也没有形成中国自身的室内装饰探索路径,在当时追寻现代生活方式的理念感召下,美国的现代摩登风格对中国的影响较大。(三)室内设计的大众消费与全面繁荣

宴会厅,人民大会堂,汉白玉,室内设计


考察研究中美两国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二者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于中国而言,20世纪3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都是主要的时间节点。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受到美国现代设计的影响,并呈现出与国际接轨的室内装饰面貌。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向苏联学习,其社会主义的创作手法影响了中国当时的室内装饰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室内设计从主要服务于国家话语转而逐渐面向大众消费。对于美国而言,19世纪末期,室内装饰开始逐渐摆脱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烦琐装饰,呈现现代面貌的趋势。20世纪30年代,美国现代室内装饰日益成熟,体现为以女性装饰师为主导的装饰化的做法和以建筑师为主导的空间处理的方式。20世纪60年代的消费主义使得室内设计在美国从服务于相对富裕阶层向大众消费全面转型。美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呈现出从业余到职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的过程,而中国室内设计的职业化过程还尚未完成。图7 以建国饭店为代表的第一批涉外饭店受到美国媒体关注(198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环境设计研究60年[J]. 郑曙旸.  装饰. 2019(10)
[2]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首都十大建筑[J]. 杨玉昆.  北京档案. 2012(02)



本文编号:3538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538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6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