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州傩面具审美形态与意蕴探究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6 01:58
傩,作为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它最早起源于原始时期巫术祭祀活动,经历了由傩祭、傩仪、傩舞、到傩戏的演变过程,现如今主要以傩戏的形式流传下来。傩面具在傩戏中的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傩戏表演者必须通过佩戴傩面具来完成人向神的角色转变,从而保证人与神之间的沟通。其中,傩戏中的神祗众多,面具的造型各不相同,存在着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辰州傩,也称辰州傩戏,是我傩戏中最具代表性的傩戏艺术之一,研究辰州傩戏对了解我国湘西北地区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审美情趣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其傩面具更是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不同类别的傩面具风格迥异,无论是其艺术形态、色彩情感、装饰符号,还是审美意蕴都值得对其展开深入地分析研究。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对辰州傩及其面具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从艺术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一定设计艺术学和美学知识对辰州傩中的正神、凶神、世俗神以及丑角面具进行分类研究,并着重把研究点放在对其具体审美形态的总结和对蕴藏在形态之后的审美法则和艺术意蕴的探究。在研究其审美形态时,主要对不同面具的文化背景、面部特征、发型装饰进行较为全面的概况归纳;对其意蕴的分析则分...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东汉方相氏陶俑??傩”字图片来源:《_陶#艺术〉〉??音,有学者称这种声音是人们为了驱逐??
急七拳坪铭
上岗教和河边教共同都使用的法器是牛角、师刀、令牌、竹卦,不同的是上岗教??还有柳旗,而河边教没有,但是河边教有傩铃,上岗却没有。在服装上河边教所??穿的法衣主要是红色长袖法衣(见图2-3),上岗教里面以青色长袖法衣打底,??外面套上红色无袖法衣(见图2-4)?;?2.唱腔和对法事的认识不同。河边教在唱??腔上更为细腻、婉转、柔和,上岗教的唱腔却显得古朴、豪迈、高亢。两大流派??图2-3河边教有袖法衣?图2-4上岗教无袖法衣??图片来源:金承乾摄?图片来源:金承乾摄??的“阳教”(即唱腔)各有千秋,到现在因岁月蹉蛇,几经坎坷,艺人仙逝,几??坛相互渗透,吸其精华,在同坛演出时,都能接唱对方的尾音“打锣腔”。[5]??由于老艺人的离去,傩戏传承后继无人,七甲坪镇河边教和上岗教两派的艺人经??常一起进行傩戏表演,使两大流派的傩戏逐渐融合。上岗教的法事有37场,河??边教的法事有38场。两大流派的法事内容基本一致,其区别主要在法事“开洞”??后,河边教认为“开洞”后表演的傩堂正戏和傩戏都看成是法事的一部分,而上??岗教认为傩戏和法事是分开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傩戏人生——辰州傩戏土老师口述史之金丕华篇[J]. 刘冰清,刘纯,金承乾.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7(03)
[2]辰州傩面具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徐敏,袁燕. 现代装饰(理论). 2015(07)
[3]辰州傩戏的民俗文化特质[J]. 张文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0(04)
[4]辰州傩面具的审美特征探析[J]. 刘冰清,王文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博士论文
[1]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研究[D]. 刘燕.山东大学 2016
[2]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初探[D]. 陈慎.福建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符号学视域下的湘西土家族傩戏研究[D]. 文莉.西南大学 2016
[2]传统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研究[D]. 李玉.天津科技大学 2015
[3]赣西傩面具造型及审美意蕴研究[D]. 刘思思.湖南工业大学 2013
[4]贵州傩面具造型特征和色彩研究[D]. 熊爱琳.中国美术学院 2013
[5]辰州傩戏的传承研究[D]. 曾婷.中南民族大学 2012
[6]土家族傩戏面具艺术研究[D]. 朱钰.昆明理工大学 2011
[7]贵池傩面具的数字化图形设计研究[D]. 金龙.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9585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东汉方相氏陶俑??傩”字图片来源:《_陶#艺术〉〉??音,有学者称这种声音是人们为了驱逐??
急七拳坪铭
上岗教和河边教共同都使用的法器是牛角、师刀、令牌、竹卦,不同的是上岗教??还有柳旗,而河边教没有,但是河边教有傩铃,上岗却没有。在服装上河边教所??穿的法衣主要是红色长袖法衣(见图2-3),上岗教里面以青色长袖法衣打底,??外面套上红色无袖法衣(见图2-4)?;?2.唱腔和对法事的认识不同。河边教在唱??腔上更为细腻、婉转、柔和,上岗教的唱腔却显得古朴、豪迈、高亢。两大流派??图2-3河边教有袖法衣?图2-4上岗教无袖法衣??图片来源:金承乾摄?图片来源:金承乾摄??的“阳教”(即唱腔)各有千秋,到现在因岁月蹉蛇,几经坎坷,艺人仙逝,几??坛相互渗透,吸其精华,在同坛演出时,都能接唱对方的尾音“打锣腔”。[5]??由于老艺人的离去,傩戏传承后继无人,七甲坪镇河边教和上岗教两派的艺人经??常一起进行傩戏表演,使两大流派的傩戏逐渐融合。上岗教的法事有37场,河??边教的法事有38场。两大流派的法事内容基本一致,其区别主要在法事“开洞”??后,河边教认为“开洞”后表演的傩堂正戏和傩戏都看成是法事的一部分,而上??岗教认为傩戏和法事是分开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傩戏人生——辰州傩戏土老师口述史之金丕华篇[J]. 刘冰清,刘纯,金承乾.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7(03)
[2]辰州傩面具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徐敏,袁燕. 现代装饰(理论). 2015(07)
[3]辰州傩戏的民俗文化特质[J]. 张文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0(04)
[4]辰州傩面具的审美特征探析[J]. 刘冰清,王文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博士论文
[1]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研究[D]. 刘燕.山东大学 2016
[2]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初探[D]. 陈慎.福建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符号学视域下的湘西土家族傩戏研究[D]. 文莉.西南大学 2016
[2]传统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研究[D]. 李玉.天津科技大学 2015
[3]赣西傩面具造型及审美意蕴研究[D]. 刘思思.湖南工业大学 2013
[4]贵州傩面具造型特征和色彩研究[D]. 熊爱琳.中国美术学院 2013
[5]辰州傩戏的传承研究[D]. 曾婷.中南民族大学 2012
[6]土家族傩戏面具艺术研究[D]. 朱钰.昆明理工大学 2011
[7]贵池傩面具的数字化图形设计研究[D]. 金龙.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9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60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