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宜均陶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9 09:29
明代中晚期为明代瓷器的百花齐放时期,是陶瓷历史上重要变革时期。此时期瓷器的输出和贸易规模增加,景德镇御器厂采用官搭民烧,以“轮班制”顶替“坐班制”,官窑的生产技术垄断被打破,以瓷器代替青铜器作礼器的变革,以及统治者的喜好和资本主义萌芽而引起的文人阶层的壮大等因素无不影响着民窑的生产发展。其中于明中晚期,宜兴出现了一批仿制钧州窑器物的宜均器开始出现,并随着师徒传承和地域文化影响而于清代继续壮大,一直延续烧制至今。本文着重于三个重要的考证环节——1.明清宜均的定义和所属范畴问题。2.根据考古和传世资料,厘清明清宜均烧造发展的历史脉络,归纳总结宜均器物的种类、型、烧造工艺、胎釉、装饰、底款特征等。3.用对比法,将其同广钧、炉均、钧窑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本文将根据统计出的四百余件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宜兴陶瓷博物馆、私人收藏的器物为基础,基于考古出土资料和传世资料的对比,根本上探究明清宜均的种类、器型、胎釉、装饰、工艺等特征以及明清宜均同钧窑、广钧、炉均的关系,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明晰明清宜均烧造的发展历史与器物特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清宜均生产的背景
一、地理环境因素
二、烧造历史因素
三、人文历史因素
四、经济因素
五、政治因素
六、思想文化因素
第二章 宜均概述
一、宜均的命名与定义
(一)、宜均命名的历史渊源
(二)、宜均定义
二、宜均的窑址考古、调查发现
(一)羊角山古紫砂窑址
(二)蜀山窑址
(三)台新窑址
(四)前进窑址
三、小结
第三章 明清宜均的发展简史
一、明清宜均的初创时期与第一次发展高峰
二、明清宜均的第二次发展高峰——以“葛窑”为代表的成熟时期
三、明清宜均的续烧和继续发展时期
四、宜均的涅槃时期
第四章 明清宜均的产品特征
一、明清宜均的品种类型
二、明清宜均器的造型和典型器型特征
(一)盆
(二)盘
(三)瓶
(四)壶、鼎、尊
(五)文房用器
(六)其它陈设器类(炉、花插、花觚、塔身、花囊)
(七)其它生活用器类(坛、缸、茶壶、灯、凳)
三、明清宜均器装饰工艺和特征
四、明清宜均胎釉特征
五、明清宜均烧造工艺特征
六、明清宜均的大家及底款特征
第五章 明清宜均器同广钧器、景德镇炉均和河南禹钧器物对比与联系
一、明清宜均同石湾窑广钧的对比与联系
二、明清宜均同景德镇炉钧的对比与联系
三、明清宜均同河南禹钧的对比与联系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5968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清宜均生产的背景
一、地理环境因素
二、烧造历史因素
三、人文历史因素
四、经济因素
五、政治因素
六、思想文化因素
第二章 宜均概述
一、宜均的命名与定义
(一)、宜均命名的历史渊源
(二)、宜均定义
二、宜均的窑址考古、调查发现
(一)羊角山古紫砂窑址
(二)蜀山窑址
(三)台新窑址
(四)前进窑址
三、小结
第三章 明清宜均的发展简史
一、明清宜均的初创时期与第一次发展高峰
二、明清宜均的第二次发展高峰——以“葛窑”为代表的成熟时期
三、明清宜均的续烧和继续发展时期
四、宜均的涅槃时期
第四章 明清宜均的产品特征
一、明清宜均的品种类型
二、明清宜均器的造型和典型器型特征
(一)盆
(二)盘
(三)瓶
(四)壶、鼎、尊
(五)文房用器
(六)其它陈设器类(炉、花插、花觚、塔身、花囊)
(七)其它生活用器类(坛、缸、茶壶、灯、凳)
三、明清宜均器装饰工艺和特征
四、明清宜均胎釉特征
五、明清宜均烧造工艺特征
六、明清宜均的大家及底款特征
第五章 明清宜均器同广钧器、景德镇炉均和河南禹钧器物对比与联系
一、明清宜均同石湾窑广钧的对比与联系
二、明清宜均同景德镇炉钧的对比与联系
三、明清宜均同河南禹钧的对比与联系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5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74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