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楚纹样在信阳红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19 19:30

  本文关键词:楚纹样在信阳红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茶成为国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之一。茶叶作为典型的地方特产,其包装设计与其他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备了典型的地域属性。因此将鲜明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应用到茶包装设计中是现代茶包装设计的重要思路之一,也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包装设计方法。地处大别山北麓的信阳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淮南茶,光州上”。如今茶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信阳的支柱性产业。2009年在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大力推动下,信阳开发了“信阳红”红茶品类,如今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新派红茶。作为信阳红茶的诞生地,信阳的楚文化是我国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阳境内拥有众多楚国遗址,这些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楚纹样是信阳红茶包装设计的重要源泉。本论文以信阳红茶包装设计为主题,以信阳地区的楚墓纹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了解和分析当前红茶及红茶包装设计的不足之处。通过拍摄第一手照片资料来详细分析信阳楚墓中文物的装饰纹样,重点论述信阳楚墓纹样中的动物纹样、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挖掘其厚重的文化和艺术审美价值。利用平面构成手法对传统的视觉纹样进行现代审美意义上的提取和重构,然后分别从包装设计的理念、包装图案的创新、包装材料的改良和包装结构的设计四大角度来提出一种独具楚纹样特色的信阳红茶包装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全球化的今天,将极具信阳地域特征的楚纹样元素嵌入信阳红茶包装设计中,是我们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这种设计对传承信阳传统文化,提升“信阳红”品牌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信阳红茶及信阳楚墓纹样的分析和解构,本次毕业设计将极具楚文化的浪漫精神内涵同茶文化进行契合,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楚纹样特色的信阳红茶包装设计——《浪漫情怀》系列包装。以信阳考古发掘的楚墓纹样为设计依托,从浪漫图形、浪漫文字和浪漫色彩三大元素上进行楚式设计,整体设计出特色鲜明、内涵深厚、形式新颖、应用性强的信阳红茶包装设计。
【关键词】:楚文化 纹样 信阳红茶 包装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272.52;TS20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1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8-9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9-10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
  • 1.2.2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10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10-11
  • 第2章 红茶及红茶包装设计11-14
  • 2.1 红茶概述11
  • 2.2 信阳红茶的缘起11-12
  • 2.3 我国红茶包装设计的不足12-14
  • 第3章 信阳楚纹样及其视觉特征14-20
  • 3.1 信阳的楚纹样14-17
  • 3.1.1 动物纹样15
  • 3.1.2 自然纹样15-16
  • 3.1.3 几何纹样16-17
  • 3.2 信阳楚纹样的构成特点17-18
  • 3.2.1 曲线的柔美运用17-18
  • 3.2.2 造型样式的多种多样18
  • 3.2.3 色彩的富丽典雅18
  • 3.3 楚纹样与信阳红茶包装的契合18-20
  • 第4章 楚纹样特色的信阳红茶包装设计方案20-24
  • 4.1 信阳红茶包装设计理念的突破20
  • 4.2 信阳红茶包装图案上的创新20-21
  • 4.3 信阳红茶包装材料上的改良21-22
  • 4.4 信阳红茶包装结构上的设计22-24
  • 第5章 楚纹样特色的信阳红茶包装设计实例——《浪漫情怀》24-29
  • 5.1 《浪漫情怀》信阳红茶包装设计创作理念24
  • 5.2 《浪漫情怀》信阳红茶包装设计创意构思24-25
  • 5.3 《浪漫情怀》信阳红茶包装设计元素的展现25-27
  • 5.3.1 浪漫图形的变形25-26
  • 5.3.2 浪漫文字的展现26-27
  • 5.3.3 浪漫色彩的表达27
  • 5.4 设计成果展示27-29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29-30
  • 6.1 研究成果与结论29
  • 6.2 未来展望29-30
  • 参考文献30-31
  • 致谢31-32
  • 附录一 设计作品(部分)32-33
  •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红;包装设计——“目、理、好”[J];广东印刷;2001年02期

2 刘中伟,李畅;包装设计与市场销售——浅谈文化名酒“泰州老窖”酒包装设计体会[J];酿酒;2002年04期

3 ;关于举办云南省首届包装设计、包装印刷创新大奖赛的通知[J];印刷世界;2002年06期

4 张丽红;包装设计“目、理、好”[J];网印工业;2002年05期

5 ;关于举办云南省包装设计、包装印刷精品展示会的通知[J];印刷世界;2003年07期

6 吴德明;品牌塑造对包装设计的新要求[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黄颖为 ,李飞;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印刷世界;2005年10期

8 刘向阳;充分运用“包装设计”为产品创造价值[J];食品与机械;2005年01期

9 周勇;;包装设计与环保理念的实施[J];印刷世界;2006年08期

10 轶平;;2006澳大利亚包装设计奖部分获奖作品实例[J];印刷技术;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杨猛;;包装设计中“五感”应用的探究[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高兴;;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包装设计思考[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静;;融入式包装设计初探[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赵超;;探析包装设计创新人才的素质培养与科学发展[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曾珊;;从“山寨现象”看包装设计中的创新思维[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6 杨猛;朱月;;包装设计的符号沟通功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7 邓英;;对包装设计现状的思考与探索[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8 张宗仁;肖燕芹;吴少楠;;策略性包装设计与品牌建设关系研究[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9 罗军;周义超;;电视媒体品牌的包装设计的三个维度[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10 陈瞻;;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包装设计策略[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为宝;论文化底蕴对包装设计的基础作用[N];中国包装报;2000年

2 刘思敏;走科学技术结合路 攀包装设计创新峰[N];中国包装报;2004年

3 赵文;“世界之星2005”包装设计奖评选落下帷幕[N];中国包装报;2005年

4 ;从“酒鬼”酒看包装设计的情感传达[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5 ;“喜庆洋河”包装设计喜获金奖[N];新华日报;2000年

6 冯华 李乐德;包装设计中的文化表达[N];中国包装报;2008年

7 左志红;“世界之星”“世界学生之星”包装设计奖开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孙茜 刘斯;包装设计中文化内函的体现[N];中国包装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郑丽虹;深圳要成先进创意设计平台[N];深圳特区报;2009年

1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宁绍强 谭Z腪,

本文编号:379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79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