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离与重构——浅谈装饰艺术对现代中国画创作的借鉴作用
本文关键词:抽离与重构——浅谈装饰艺术对现代中国画创作的借鉴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画 装饰艺术 抽离 重构 材质 水墨 重彩
【摘要】:装饰性因素的运用,有利于在创作中国画时突破传统束缚,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体验。抽离传统中国画中具有审美价值的装饰性因素,以现代人的需求重构视觉的秩序,不失为中国画在当下寻求突破的一种有效手段:以装饰艺术中对线条的运用,结合当代普遍的审美认可,用来填补中国画线条的变化法则;色彩与用墨的技巧上,装饰艺术不拘于现实中物体的本原,大量使用具有概括性、象征性的颜色,采用明暗强烈的多种颜色来触发情感,对于长久以来奉"玄色至上"为根本的中国画也有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中国画 装饰艺术 抽离 重构 材质 水墨 重彩
【分类号】:J212
【正文快照】: 一、抽离———对传统中国画中的装饰性因素价值的再认识艺术创作领域多年来始终在探讨的中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民族传统,以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碰撞。而这个问题对于中国画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来说,尤为重要。在近百年来的中国画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大量借用外来文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永年;重彩画及其语言[J];美术观察;1998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赵纯伟;试谈《诗经》的意境与风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3 郭克景;;浅析影响室内设计的心理因素[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3期
4 薛建军;;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趋势的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王涛;邹广天;;室内设计创新的历史周期与动态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6 闫锦峰;;论徐渭绘画中的情感表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卢一;李洪鑫;;艺术形态学之室内设计中的三态[J];大舞台;2010年06期
8 刘文;;橱窗设计风格的探讨[J];电影评介;2008年04期
9 赵斌;俞梅芳;;浅谈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当代室内设计[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10 李婕;贺娟;;谈波普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5 蒋艳萍;清虚与奇幻的交汇[D];暨南大学;2004年
6 刘彤昊;建造研究批判[D];清华大学;2004年
7 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8 唐建;建筑的建筑[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陈月浩;西方当代艺术对室内设计创作的影响的若干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徐承;高友工中国抒情传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帆;从“意境说”的视角谈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建群;“过”与“不及”[D];南昌大学;2010年
4 王璐芳;组合家具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邹治豪;密斯·凡德罗极简主义设计理论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娟;家居配饰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徐晓静;软装饰在新中式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静;中式田园室内设计风格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谭仁萍;生活方式与室内设计关系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春雪;中国传统居室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涛;;意蕴装饰 笔开新路——《保彬画集》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3年03期
2 张廷禄;;中国画的装饰性初探[J];国画家;1995年05期
3 吴增义;装饰艺术与空间关系[J];装饰;2005年10期
4 罗词华;;写意花鸟画与陶瓷装饰艺术[J];景德镇陶瓷;2006年01期
5 吴新伟;;青瓷融合中国画样式釉下装饰探究[J];陶瓷研究;2009年02期
6 张立柱;;画案思絮[J];北方美术;2002年04期
7 程义伟;;大海间的寄托——杨连升国画创作艺术谈[J];今日艺术;2008年06期
8 汤孝英;汤漪;;中国画对粉彩装饰的影响[J];陶瓷研究;2008年04期
9 郭爱红;;陶瓷绘画装饰艺术中的婴戏图[J];景德镇陶瓷;2006年04期
10 佘松;;水墨漫谈[J];中国艺术;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鸿增;;中国画审美流向两题[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黄鸿仪;;漫议“中国画画家”[A];'2007中国画创作观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叶青;;论中国画写实传统的基本特征[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波;;浅谈中国画的线[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5 丁凯;李锋;;“初中美术——中国画欣赏”课件的设计说明[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6 周积寅;;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制高点”[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7 徐卫;;从中国画意象形态演变看当代中国画发展态势[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8 张尔宾;;中国画个性化创作的再认识[A];'2007中国画创作观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庸非;;探讨漫画中线的运用[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10 沈鹏;;以真为美——《徐庶之西域写生》代序[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明;拓展居室空间的装饰艺术[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上海中国画院执行院长 施大畏;生活·精神·主旋律[N];美术报;2003年
3 刘玉社;中国画应在多样发展中创新[N];光明日报;2006年
4 岳海波;多元:中国画的发展方向[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关文;春秋二十载 笔墨绘真情[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柯琦;中国画笔墨随想[N];光明日报;2004年
7 宋文京;塑形在手传神乃心[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林声;论中国画及中国画题画诗的民族特色[N];辽宁日报;2006年
9 王爱红;心清远峰出[N];文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晓阳;王西京和西安中国画院的2007年[N];陕西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2 赵欣歌;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张雯;图像与文本之距[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4 倪建林;原始装饰艺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龚文;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观念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华天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7 金哲弘;倪瓒山水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8 张伟平;民族绘画之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金贤淑;古代中韩设色人物画及其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10 查律;“象”与“笔墨”[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书琴;水墨画的装饰意蕴[D];清华大学;2006年
2 姜殿坤;传统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重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维娜;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4 黄瑶;装饰艺术在绘画中的融合[D];湖北美术学院;2008年
5 张瑞;徽州古民居木雕门窗的装饰特色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李媛莉;试论苏州传统民居木雕门窗的装饰艺术特点[D];苏州大学;2004年
7 李婧;清代宫廷包装及器物装饰艺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吴伟;浅析玻璃工艺在现代装饰艺术中的运用[D];西安美术学院;2006年
9 陆晓云;装饰艺术符号传承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10 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87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58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