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现代陶艺中的“自然美”

发布时间:2017-08-04 04:17

  本文关键词:现代陶艺中的“自然美”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美 现代陶艺 材质 仿生 偶然


【摘要】:自然美是一个既亘古不变又历久弥新的主题。中国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琢磨,在宋代形成了以平淡为美的自然美观念。直至现代社会人们对回归自然的追求与渴望。自然美始终贯穿于陶瓷艺术漫长的发展史中,生动地反映着人类的审美。本文立足于现代陶艺中“自然美”展开研究、探讨,这一主题包含有出众多的概念与观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现代陶艺”是什么,“自然美”是什么,并进一步阐明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回顾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史,从原始彩陶的“神话自然”思想到唐代铅釉陶“风流自然”的浪漫主义,至宋瓷典雅有致的造型、平淡质朴的釉色、从容自适的品性,再到明宣德青花苏麻离青料无意而为的天然效果。自然美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传统陶艺中自然美的表现。日本民艺运动和美国奥蒂斯泥土革命等陶艺运动促进了陶艺工作者对自然美的重新审视,自然美以崭新的形态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了解自然美在陶艺中的历史呈现后,归纳梳理中外现代陶艺大师及青年陶艺家的作品,并对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陶艺作品做深入分析。本文重点就现代陶艺中自然美的三种艺术表现进行了具体细致地阐述。首先,现代陶艺继承了传统陶瓷艺术中仿生自然的形式,并赋予其新的艺术表达:形态塑造更加简化,注重突出意识的表达;纹样内容不再以传统吉祥纹样为主,绘制运笔愈发自然随意;作品更注重象外之“意”的表达;然而无论是形态、纹饰还是意念的表达都需要借由新的工艺来达到最终的艺术呈现。其次,现代陶艺对源于自然的泥、火、釉三种天然材质自身的语言进行深入挖掘,将其本身视作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最后,现代陶艺强调在成型、装饰及烧成过程中把握顺其自然的创作心态,对无心的、自然参与下的、偶发的自然朴素之美加以合理运用,使之最终成为一种必然现象。根深蒂固的传统自然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陶艺的审美旨趣与审美情感,加之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的诸多问题导致了大众复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因此,当下倡导重视自然美这一美学主题对现代陶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自然美 现代陶艺 材质 仿生 偶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现代陶艺与自然美的概念论述11-14
  • 1.1 “现代陶艺”概念释义11-12
  • 1.2 “自然美”相关内涵略谈12
  • 1.3 现代陶艺创作与自然之美12-14
  • 第二章 “自然美”在陶艺中的历史呈现14-21
  • 2.1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自然美”体现14-18
  • 2.2 日本、西方现代陶艺初始阶段的“自然美”18-21
  • 第三章 “自然美”在现代陶艺中的艺术表现21-42
  • 3.1 材源自然-本体性语言中的“自然美”21-27
  • 3.1.1 泥土之原始本色22-24
  • 3.1.2 釉料之自然变幻24-25
  • 3.1.3 窑火之神秘天成25-27
  • 3.2 师法自然-仿生陶艺中的“自然美”27-32
  • 3.2.1 “形”拟自然27-29
  • 3.2.2 “纹”饰自然29-30
  • 3.2.3 抒“意”自然30-31
  • 3.2.4 “工”铸自然31-32
  • 3.3 顺其自然-偶然而得的自然朴素之美32-42
  • 3.3.1 “有意追求,无意偶得”的创作过程33-34
  • 3.3.2 “形随意破,,意随形立”的成型过程34-36
  • 3.3.3 “发乎情性,由乎自然”的装饰过程36-38
  • 3.3.4 “出诸自然,非由造作”的烧制过程38-42
  • 第四章 “自然美”对现代陶艺创作的重要意义42-45
  • 4.1 促进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革新42-43
  • 4.2 契合大众回归自然的精神诉求43
  • 4.3 符合现代陶艺发展的思路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7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青珍;谈现代陶艺作品的“出现”[J];江苏陶瓷;2003年03期

2 陈昊;现代陶艺的文化解读[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王爱红;现代陶艺的时代感与传统性[J];装饰;2003年04期

4 熊青珍;现代陶艺的灵魂——艺术容量[J];装饰;2003年05期

5 陈飞,江伟贤;深层意义上的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关于现代陶艺[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高俊;浅谈现代陶艺的形式[J];江苏陶瓷;2004年01期

7 杨晓娟 ,远宏;介入与融合——现代陶艺的公共艺术观[J];雕塑;2004年02期

8 金银珍;现代陶艺的哲理性阅读[J];中国陶瓷;2005年02期

9 蒋才源;传统与现代陶艺之和谐发展[J];江苏陶瓷;2005年03期

10 赵培生,刘雁琳;谈现代陶艺的艺术性[J];齐鲁艺苑;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洪运;;现代陶艺装饰中的形式美法则[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宁钢;;现代陶艺观念和语言的创新[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张景辉;施琪;;浅论现代陶艺的造型特征[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雪玲;;论民间美术和现代陶艺的契合[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淘;关于现代陶艺的收藏[N];中国矿业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孙美;“21世纪的现代陶艺是中国的!”[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3 鲍峰淮南市寿州窑陶瓷研究所;论现代陶艺的继承与创新[N];安徽经济报;2009年

4 张红霞;中国现代陶艺的开拓者[N];中国改革报;2013年

5 余丽芬;现代陶艺浅议[N];云南经济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邵杰;在丝路古道上展现雄强自信的现代陶艺[N];中国艺术报;2014年

7 卢缓;瓷塑:从依赖到“现代化”[N];中国商报;2007年

8 白明;现代陶艺走出深闺[N];北京日报;2001年

9 记者 张舒涵;到市博欣赏现代陶艺[N];昆明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臻青;现代陶艺让泥土“说话”[N];辽宁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婷;论现代陶艺在室内环境中的人文价值[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2 赵克;流—涌动“关系”态势中的现代陶艺[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池宁骏;基于现代陶艺品格的设计兼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于杰;现代陶艺中的留白艺术[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年

5 郑艳丽;民间吉祥图案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年

6 张岩;现代陶艺造型形态与美感表现[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年

7 傅菲菲;中国南北方现代陶艺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8 徐禹;现代陶艺壁饰情感化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9 艾雅琴;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对中国现代陶艺流派发展的介入[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栗翠;现代陶艺在公共空间中的表现形式[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617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617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2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