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川剧脸谱在特产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04 20:06

  本文关键词:川剧脸谱在特产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川剧脸谱 色彩联觉 重构设计 特产食品包装


【摘要】:脸谱具有明确的象征性、指定行和确定性,特别是以某种颜色来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等。艺术家运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在形、神、意三个方面,寓意褒贬,爱憎分明,表现出人物的忠、奸、善、恶等。本设计尝试利用川剧脸谱的特点,颜色的联觉,在脸谱、色彩和食物之间找出其关联进行食品的包装设计。通过对川剧脸谱元素的实地调研,笔者对脸谱装饰艺术造型特征、图案装饰纹样、色彩搭配规则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查阅其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在保留川剧脸谱主要特征的同时,对川剧脸谱的造型和构图进行了提取重构设计,最后将这些图案元素运用到当地地方特产食品包装上。总之,本选题旨在深刻理解川剧脸谱的基础上对脸谱图谱进行研究,通过整体提取变化、元素提取变化、卡通造型变化、色彩提取变化,设计出具有川剧脸谱元素符号的图案。在做食品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提取图案的直接运用、拆分运用、组合运用,使用到特产食品包装设计中。既提高了商品的附加价值,又使川剧脸谱元素得到升华,同时也在包装设计中展现出了食物的特点、特色,是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
【关键词】:川剧脸谱 色彩联觉 重构设计 特产食品包装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48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选题研究背景10-12
  • 1.2 设计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2-14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4 毕业设计内容规划16-19
  • 1.4.1 设计的主要内容16-17
  • 1.4.2 设计方法17-18
  • 1.4.3 研究步骤18
  • 1.4.4 预期的成果18-19
  • 1.5 毕业设计依托的对象19-22
  • 第二章 四川特产食品包装设计种类、艺术特点及其现状分析22-32
  • 2.1 四川特产包装种类及特点22-23
  • 2.1.1 种类22-23
  • 2.1.2 特点23
  • 2.2 四川特产包装的构成形式、材料23-24
  • 2.3 四川特产包装的图案、色彩24-25
  • 2.4 四川特产食品包装设计现状25-32
  • 2.4.1 特产食品包装的市场竞争力弱26
  • 2.4.2 特产食品包装市场定位单一26-27
  • 2.4.3 川剧脸谱特产食品包装的种类27-28
  • 2.4.4 川剧脸谱特产食品包装的销售情况28
  • 2.4.5 问卷调查28-30
  • 2.4.6 问卷分析30-32
  • 第三章 川剧脸谱概述及其在特产食品包装中的价值与功能32-58
  • 3.1 川剧脸谱概述32-48
  • 3.1.1 川剧脸谱谱式特点34-47
  • 3.1.2 川剧脸谱发展现状47-48
  • 3.2 川剧脸谱在特产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价值和意义48-54
  • 3.2.1 川剧脸谱表达的意义48-49
  • 3.2.1.1 通过川剧脸谱来表现食物包装特色49
  • 3.2.1.2 川剧脸谱在特产食品包装中设计的意义49
  • 3.2.2 川剧脸谱在特产食品包装中的价值体现49-51
  • 3.2.2.1 川剧脸谱在特产食品包装设计中的文化价值50
  • 3.2.2.2 川剧脸谱在特产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市场价值50-51
  • 3.2.3 市场分析定位51-53
  • 3.2.4 消费行为分析53-54
  • 3.3 川剧脸谱功能分析54-58
  • 3.3.1 川剧脸谱的审美功能54
  • 3.3.2 川剧脸谱的社会功能54-58
  • 第四章 川剧脸谱在特产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传承创新及应用58-152
  • 4.1 川剧脸谱的传承58-59
  • 4.1.1 川剧脸谱绘制方式58-59
  • 4.2 川剧脸谱在特产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设计59-84
  • 4.2.1 川剧脸谱图案的提取重构设计59-84
  • 4.2.1.1 川剧脸谱图案的整体提取变化60-71
  • 4.2.1.2 川剧脸谱图案的纹样提取变化71-81
  • 4.2.1.3 川剧脸谱图案卡通造型变化81-82
  • 4.2.1.4 川剧脸谱图案色彩提取变化82-84
  • 4.3 川剧脸谱提取重构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实例84-152
  • 4.3.1 实例一周萝卜包装设计86-97
  • 4.3.2 实例二四川香肠包装设计97-109
  • 4.3.3 实例三四川香肠包装设计109-119
  • 4.3.4 实例四四川腊肉包装设计119-132
  • 4.3.5 实例五四川腊肉包装设计132-143
  • 4.3.6 实例六四川腊肉包装设计143-152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152-156
  • 5.1 设计过程152-153
  • 5.2 设计总结153-155
  • 5.3 设计感想155-156
  • 致谢156-158
  • 参考文献158-162
  • 附录 攻读硕士学学位期间的业绩162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文乾;;川剧现代戏印象及其他[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杜建华;;川剧硕士 艺高德美——记川剧梅花奖获得者、第一位川剧硕士肖德美[A];中国演员(2009年第5期总第11期)[C];2009年

3 ;青年川剧表演艺术家刘世虎[A];中国演员(2010年第2期总第14期)[C];2010年

4 刘德君;;四川省市、县级川剧院团生存现状调查 川剧的保护与传承之我见[A];中国演员:2013年第6期(总第36期)[C];2013年

5 刘德君;;从川剧现状谈地方院团生存发展空间的拓展[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6 雷音;;与时俱进努力促进川剧的传承发展[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7 刘德君;;从川剧现状探索地方戏的生存发展[A];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总第17期)[C];2010年

8 肖得美;;浅谈川剧小生的表演艺术特点[A];中国演员(2009年第3期总第9期)[C];2009年

9 刘德君;;纪念“延座讲话”发表71周年 川剧名家名团展演在绵阳[A];中国演员:2013年第3期(总第33期)[C];2013年

10 胡芝风;;重庆川剧学会为李奎光先生举办从艺七十周年暨八十华诞纪念活动[A];中国演员(2008年第2期总第2期)[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干德明;“中国川剧网”让川剧插上翅膀[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干德明;纪念振兴川剧25周年[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本报驻四川记者  江永长;让川剧焕发长久艺术魅力[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舒适;川剧上网——传统与时尚的碰撞[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宋亚娟;黄金周 我市将端出“川剧盛宴”[N];乐山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建锋;继承传统 振兴川剧[N];乐山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石璐;凉山川剧45年兴衰[N];凉山日报(汉);2006年

8 张珏娟;振兴川剧必须坚持不懈[N];四川日报;2006年

9 张珏娟;川剧之乡 川剧招生何其难[N];四川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珏娟 何茜 实习生 张颖媛;民营川剧团:舞台越演才越大[N];四川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琦佳;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49-1966)[D];西南大学;2015年

2 林丹荔;论川剧的改编[D];西南大学;2015年

3 胡希可;民间职业川剧表演团体生存模式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王茂璐;川剧脸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孙小宏;川剧音乐在四川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星;川剧脸谱在特产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7 李佩蓉;川剧高腔剧本《青丝记》创作阐述[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8 孟立敬;川剧高腔《川戏鼓师》剧本及其创作阐述[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9 姚晓彤;川剧剧本《酒馆往事》作品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10 贾超;浅析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特点[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21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621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