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赣南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5:20

  本文关键词:赣南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音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安远九龙山 观音堂 “朝神”仪式 仪式音乐 神明崇拜


【摘要】:“朝神”俗称“问神”、“朝仙”,是在赣南客家地区流传已久的民间祭祀仪式,至今仍活跃在赣南的安远县。赣南客家地区历来有尚鬼信巫的传统,各种祭神、祭祖、红白喜事、节日庆典等仪式都体现出中原古韵与当地土著居民相融合的民间地方风格。以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为个案,笔者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及其音声①进行考察,先后对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进行了6次实地调查。共拍摄“朝神”仪式图片3000多张;对“朝神”仪式过程所摄录的视频约100G;对“朝神”仪式过程,理事、法师、香首、乐手和部分信民的专访,以及对乐班、曲牌、乐器的指法与民间定调等方面进行采访的录音约2G。根据录音、采访整理的资料,及笔者撰写的田野笔记、田野日志等约3万字;采录、记谱的吹打乐曲牌30多首,锣鼓经10首。本文立足于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视角,详细记录仪式过程;通过对仪式中的乐班的技艺传承、演奏形式、音乐交流方式、经济供养及其用乐情况,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比较,探讨仪式及其音乐得以存在的深层原因,认为乐班用乐的多元性及其适时的作出相应的调节是乐班生存之道;通过对音乐本体建构的分析,揭示音乐与仪式的内在联系及当地客家人的音乐观念、审美观念,认为仪式音乐中的装饰音是安远民间传统音乐相对稳定的润腔方式;最后,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朝神”仪式所展现当地客家人的神明崇拜和仪式及其音声的文化价值功能进行阐释,认为安远九龙山客家地区属于多神信仰中一神独尊(观音)的主神崇拜,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音声的本质功能在于它的实用性,主要包括通讯、控制、符号和造势功能,而“朝神”仪式本身则具有凝聚村落人心、调控村落矛盾和强化长幼尊卑秩序的功能。
【关键词】:安远九龙山 观音堂 “朝神”仪式 仪式音乐 神明崇拜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7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7-8
  • 一、选题缘起7
  • 二、研究意义7-8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8-14
  • 一、社科类8-9
  • 二、音乐类9-14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4-17
  • 一、文献检索分析法15
  • 二、田野调查法15-16
  • 三、比较法16
  • 四、音乐形态分析法16-17
  • 第一章 安远九龙山“朝神”仪式相关背景描述17-26
  • 第一节 安远九龙山地理及人文环境17-20
  • 一、安远九龙山的地理与人文概观17-18
  • 二、九龙山传说18-20
  • 第二节 观音堂“朝神”仪式的信仰背景20
  • 第三节 神圣的祭祀场所——观音堂20-26
  • 一、聚族而居的山下村——观音堂所在的村落21-22
  • 二、传统的延续与变迁——观音堂的历史沿革22-23
  • 三、人神共居的观音堂设置23-26
  • 第二章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个案实录26-47
  • 第一节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的组织机构及参与者26-27
  • 第二节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活动程序27-36
  • 第三节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中的乐班实况36-47
  • 一、名存实亡的戏班与临时组合的吹打乐班36-38
  • 二、作为表演的口传艺术——乐班的技艺传承与演奏形式38-40
  • 三、“听”“看”结合的乐班音乐交流方式40-41
  • 四、仪式与乐班的恩主——以村为单位的世俗化集体经济供养41-44
  • 五、多元的乐班音乐与适应性调节——乐班生存之道44-47
  • 第三章 观音堂“朝神”仪式的音乐建构分析47-61
  • 第一节 实际操演中的传统曲牌及释义47-48
  • 第二节 仪式器具择用及其变化48-52
  • 一、乐器构成48-50
  • 二、法器构成50-51
  • 三、器具择用情况及其成因51-52
  • 第三节 传统定调方式52-53
  • 第四节 观音堂“朝神”仪式中的音声分析53-61
  • 一、法师唱奏音调54-55
  • 二、唱腔伴奏的吹打乐及锣鼓乐55-56
  • 三、起奏曲《三下板》56-59
  • 四、超常态的附体音乐59-61
  • 第四章 观音堂“朝神”仪式音乐的文化人类学阐释61-66
  • 第一节 多神信仰中一神独尊的主神崇拜61-63
  • 第二节 仪式及其音乐的文化价值功能63-66
  • 结论66-67
  • 附录一 安远县客家民间“朝神”仪式常用曲牌67-77
  • 附录二 主要被访人名单及采访信息77-79
  • 附录三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对联摘录79-80
  • 附录四 观音堂“朝神”仪式采访录音记述摘录80-88
  • 附录五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手抄经书88
  • 附录六 钟素萍硕士学位论文DVD88-89
  • 参考文献89-93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93-94
  • 致谢94-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艺兵;论仪式音乐的功能[J];音乐研究;2003年01期

2 薛艺兵;仪式音乐的符号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3年02期

3 廖明君,杨民康;既显笙歌弦韵 更见文化精神——兼谈仪式音乐研究的历史、社会、个体三维视域[J];民族艺术;2004年04期

4 向道胜;;论仪式音乐的功能[J];湖南农机;2007年01期

5 蒋燮;;中国仪式音乐研究圆桌会议综述[J];中国音乐学;2007年04期

6 楚卓;;宜州壮族超度仪式音乐及其蜕变[J];艺术探索;2007年05期

7 王志毅;;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倾向——60篇期刊论文的阅读而引发的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01期

8 孙春萌;;北京奥运会仪式音乐文化初探[J];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9 李萍;;仪式学理论与仪式音乐研究的关系[J];歌海;2011年06期

10 杨秋悦;;对瑜伽焰口仪式音乐两大风格流派的浅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欢;;浅析宗教仪式音乐的心理影响与治疗意义[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萧;首届仪式音乐全国研讨会举行[N];音乐周报;2008年

2 记者 王笑笑;奥运会颁奖仪式音乐“金声玉振”[N];北京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赵娟;七彩民歌 生生不息[N];广西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颜婷婷;佛教仪式音乐30年间之演变及其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孟凡玉;假面真情[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陈芳;华岩寺佛教仪式音乐及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赵书峰;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红梅;当代蒙古族敖包祭祀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奇霞;潮阳棉安善堂“功德”仪式音乐的考察与研究[D];星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钟素萍;赣南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音乐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3 罗怡婷;贵池傩的文化与教育传承功能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6年

4 王晓鹤;甘肃榆中七月官神仪式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徐海波;甘肃会宁南门祭山仪式音乐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乌云娜;巴尔虎人的仪式音乐与音乐生活的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宋文贤;德宏地区阿昌族南传佛教仪式音乐的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8 郭联俊;“维先达腊”仪式音乐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9 崔娅楠;新形势下我军仪式音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志群;景颇族目瑙纵歌仪式音乐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23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623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