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
本文关键词: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
【摘要】: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以其精湛的琢玉技术闻名于世。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也很精彩,反山、瑶山、卞加山、梅堰等遗址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髹漆器物,器形多样,胎骨主要有木胎、陶胎和石胎等,以生活用器为主。髹漆彩绘和髹漆嵌玉技术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创新,代表了良渚文化漆器装饰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器物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完美体现,也是等级分化的标志之一。髹漆工艺的发展是人类审美发展、欲求膨胀、技术进步、财富增长的结果,是为贵族服务的产物,富裕的环境促使人去注意生活装饰,愉悦自己。
【作者单位】: 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
【关键词】: 髹漆 良渚文化 漆器 生漆 考古
【分类号】:K876.7
【正文快照】: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35年夏何天行先生对良渚古遗址进行调查发现的。1936年施昕更先生发表了第一部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1]。1959年夏鼎先生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2]。从现有资料分析,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其时代的上限,大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群;良渚文化解体蠡测及相关问题探析[J];农业考古;2004年01期
2 肖飞;;破解晚期良渚文化人从江南神秘失踪之谜[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3 黄建康;;良渚文化神徽解析[J];东南文化;2006年03期
4 戚永晔;;是城非城,无关乎良渚文化的伟大[J];观察与思考;2008年24期
5 林华东;;良渚发现的并非古城 良渚文化“古城”献疑[J];观察与思考;2008年Z1期
6 罗以民;;证伪“良渚古城”[J];观察与思考;2008年05期
7 王心喜;;一部解析良渚文化的最新力作——读刘恒武著《良渚文化综合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赵晔;;初论良渚文化木质遗存[J];南方文物;2012年04期
9 李学勤;良渚文化与文明界说[J];浙江学刊;1996年05期
10 王奇志;良渚文化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试说[J];东南文化;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日辉;;良渚文化与文明时代初探[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2 曹文心;王政;;艺术拆半与巫术象征——论良渚文化的美学文化学意蕴[A];东方丛刊(1999年第4辑 总第三十辑)[C];1999年
3 王心喜;;“小人物”发现“大文化”——良渚文化发现者施昕更评传[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4 杜树志;;一件“良渚文化”时期木鱼加固和脱盐脱水的文物保护研究[A];第六届中国木材保护大会暨2012中国景观木竹结构与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2橡胶木高效利用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又村 通讯员 卢淑敏;王国平:良渚文化博物馆要树“大博物馆”概念[N];江南游报;2007年
2 本报驻浙江记者 江仁 王磊 通讯员 胡伟全;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努力打造文化名镇[N];中华建筑报;2007年
3 周慧敏;良渚 创新激荡古镇活力[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寒笙;“良渚古城”拷问学术良知[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余杭记者站 王丽娟 费云江;首届良渚论坛·2008中华文化论坛昨举行[N];杭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驻浙记者 万润龙;良渚文化诸多谜团待破解[N];文汇报;2008年
7 周苏 良渚博物院;洪水导致了良渚文化的衰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实习生 罗华娟 本报记者 张晓华;触摸良渚文化 领悟远古文明[N];中国民族报;2005年
9 从容;“良渚文化”离世界遗产还有多远[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记者 刘慧 市报道组 郁欢;良渚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N];浙江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丽君;崧泽、良渚文化三大纹样母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汪洋;广富林良渚先民体质及文化适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刘演;杭州湾顶部全新世中期环境演变与良渚古城—塘山大坝的建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郭明建;聚落形态与玉器生产[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月光;良渚文化陶,
本文编号:648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648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