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绣传统艺术研究及设计应用
本文关键词:鲁绣传统艺术研究及设计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鲁绣 民间艺术 审美特征 传承 本土化 民俗文化
【摘要】:鲁绣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它反映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齐鲁地区绚丽的民俗文化。鲁绣是中国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是妇女们在她们日常中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鲁绣不仅有着特殊的装饰风格和地域语言,而且具有极好的装饰效果和独特的美学特质,其独特的刺绣审美韵味势必要回归人们视野并引领一股本土设计风潮,,将积淀千年的鲁绣文化传承下去。本文通过对齐鲁地区鲁绣技艺的传承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从工艺、色彩和图案造型入手对大量的存世品实物进行剖析,针对鲁绣的传承性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出开发性保护的方法与建议。最后,从存世品实物中提取设计元素并应用到设计实践中,旨在将鲁绣传统艺术中的女性情感及文化内涵融入到现代生活,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当代鲁绣产品设计,探索分析鲁绣“本真性”传承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鲁绣 民间艺术 审美特征 传承 本土化 民俗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2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8-9
- 1.1.1 鲁绣技艺的传承现状8
- 1.1.2 鲁绣存世品研究状况8-9
- 1.2 研究目的9-10
- 1.3 齐鲁民间刺绣研究的意义10-11
- 1.3.1 在女性生活中的社会意义10
- 1.3.2 在民俗文化中的历史价值10
- 1.3.3 用于时尚创新中的现代意义10-11
- 1.4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11-12
- 第2章 鲁绣的形成及文化源流12-18
- 2.1 鲁绣的形成12-14
- 2.2 齐鲁文化在民间刺绣中的体现14-16
- 2.2.1 男耕女织的社会结构14-15
- 2.2.2 齐鲁民间造物的和谐思想15
- 2.2.3 丰富的民俗文化生活15-16
- 2.3 儒学思想对齐鲁民间刺绣的影响16-18
- 2.3.1 子嗣思想对民间刺绣的教化16-17
- 2.3.2 伦理思想对民间刺绣的宣教17-18
- 第3章 传统鲁绣的造型艺术及文化内涵18-31
- 3.1 鲁绣的艺术审美特征分析18-22
- 3.1.1 材质的秀挺感18-20
- 3.1.2 色彩的审美价值20-21
- 3.1.3 针法的多样性21
- 3.1.4 图案的审美意趣21-22
- 3.2 传统鲁绣图案造型分类22-27
- 3.2.1 植物类22-23
- 3.2.2 动物类23-24
- 3.2.3 人神类24-25
- 3.2.4 文字符号类25-26
- 3.2.5 器物类26-27
- 3.3 传统鲁绣构图方法27-28
- 3.3.1 主题形象展开法27-28
- 3.3.2 深入图像内部法28
- 3.4 齐鲁民间刺绣品中的民俗文化表现28-31
- 3.4.1 婚姻主题28-29
- 3.4.2 生育主题29-30
- 3.4.3 贺寿主题30-31
- 第4章 齐鲁民间刺绣传承与保护的问题及对策31-41
- 4.1 鲁绣技艺传承的基本模式调研31-34
- 4.1.1 家庭型传习模式31-32
- 4.1.2 工作室创作模式32-33
- 4.1.3 博物馆办班模式33-34
- 4.2 当代社会环境下鲁绣发展的不利条件34-37
- 4.2.1 地域文化传播力不足34-35
- 4.2.2 创新性设计人才匮乏35-36
- 4.2.3 文化市场敏锐度低36-37
- 4.3 鲁绣开发性保护的战略前景探析37-41
- 4.3.1 学校培养创新人才38
- 4.3.2 构建民俗文化产业园38-40
- 4.3.3 建立鲁绣资源数据库40-41
- 第5章 鲁绣本土化品牌推广及设计应用41-51
- 5.1 可借鉴的刺绣品牌案例41-42
- 5.2 鲁绣传统模式向品牌化过渡期的思路42-44
- 5.2.1 推广品牌文化42-43
- 5.2.2 建立组织架构43
- 5.2.3 创新销售平台43-44
- 5.3 传统鲁绣技艺在本土化设计中的应用44-48
- 5.3.1 工艺礼品的文化传播44-45
- 5.3.2 服饰品的价值体现45-46
- 5.3.3 旅游纪念品的地域宣传46-48
- 5.4 鲁绣传统元素的延展设计应用48-51
- 5.4.1 鲁绣传统图案的设计应用48-49
- 5.4.2 印花图案在服装中的设计应用49-51
- 第6章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4-55
- 致谢5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申;;东昌府葫芦雕刻技艺与谱系传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2 严兆府;李国平;;道家思想与传统伦理关系刍议[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毛溪;;模糊设计的思想和应用[J];包装工程;2008年08期
4 胡玮;;传统工艺对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思考[J];包装工程;2009年05期
5 要彬;;现代设计需要传统手工艺的融汇[J];包装工程;2010年16期
6 梁玲琳;朱麒宇;;再论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中的要素整合创新[J];包装工程;2011年12期
7 刘首含;;论清代与现代饮具装饰的变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张文丽;;浚县“泥咕咕”的人文之美[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潘天波;胡玉康;;漆艺之艺:手工艺与设计之间[J];创意与设计;2011年04期
10 毕于建;姜继玉;;以济宁运河文化为例谈地域文化品牌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静;;传统刺绣的用色特点——以汉绣为例[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浈;;关于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应用体系的思考[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3 赵静;;传统刺绣的用色特点——以汉绣为例[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4 卞幸儿;林旭;周赳;吴士能;方f ;;仿贴布绣印花工艺研究与产品开发[A];“佶龙杯”第六届全国纺织印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林德山;;遗产的制造与再生产:日照农民画考察[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石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卞幸儿;林旭;周赳;吴士能;方f ;;仿贴布绣印花工艺研究与产品开发[A];2014全国服装服饰图案设计与印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章藻藻;;将玉雕艺术学引入珠宝首饰设计高等教育[A];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振韩;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与家具风格演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6 纪永贵;中国口头文化遗产——董永遇仙传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玲;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张士闪;乡土社会与乡民的艺术表演[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许超;现代包装设计尺度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席卫权;国内普通中学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明燕;基于数码仿真彩丝织方法的“织成”新技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丽;杨家埠木板年画引入高中美术教学环节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邢s
本文编号:914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91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