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牡丹江三种类型街道景观综合更新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9:10

  本文关键词:牡丹江三种类型街道景观综合更新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城市主义理论 主干道 次干道 综合更新 文化延续


【摘要】: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街道是极其重要的角色。街道景观不仅是行人通行活动空间,也是展现城市风貌和当地文化的重要的载体。本文以新城市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牡丹江市的三种类型街道的景观更新设计实践为案例,对牡丹江太平路,西三条路、光华街、西九条路等展开综合更新设计和理论研究,梳理总结出城市的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三种类型街道的“通畅、易达、驻足”的本体功能;及“连接城市文脉、滋生城市活力、惠及广众民生”的延展功能,提出了综合与兼顾、传承与原创结合、街道多元功能契合的设计原则及策略,并完成了多条街道的综合更新设计实践。本研究旨在为城市街道景观更新改造提供有益的设计理论和可借鉴的实践案例。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结合主干道(牡丹江太平路、西三条路)、次干道(西九条路)以及城市支路(西八条路,朝鲜风情街)的街道项目设计实践,深入解析了景观综合更新、街道的概念以及街和路的区别,经过整理国内外街道更新、新城市主义以及共享街道理论,确立了总体的研究方向及重点。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以上三种不同类型街道的现状,依据主干路、次干路与城市支路的不同需求,以新城市主义和共享街道理念为理论支撑,多次对以上三种街道进行现场调研,总结出现存的三个“缺失”问题,即:总体秩序缺失,景观文化缺失,街道设施缺失。第三部分,以实现“通畅”、“易达”、“驻足”和“连接”、“生长”、“惠民”为目标,提出了综合兼顾、隐性文化显性化、传统与原创结合的三个综合设计改造原则并从文化,体验,元素更新与相邻,元素重组等多层次角度讨论设计策略。第四章以以上三种街道为设计对象,运用对景、夹景、称景等设计手段,完善了四个建筑立面装饰造型改造、跨江桥和跨铁路桥的景观设计,光华街、太平路、朝鲜风情街等街道景观的综合设计方案。最终通过此街道标准进行改造,进而再次增强其“连接”、“生长”、“惠民”的延展功能,进而对城市发展做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理论 主干道 次干道 综合更新 文化延续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21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8-11
  • 1.1.1 深化解析街道概念8
  • 1.1.2 街道综合更新的要素与目标8-10
  • 1.1.3 街道综合更新的缺失现状10-11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3
  • 1.2.1 研究的目的11-12
  • 1.2.2 研究的意义12-13
  • 1.3 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13-17
  • 1.3.1 国外相关研究13-15
  • 1.3.2 国内相关研究15-17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7-19
  • 1.4.1 相关概念17-18
  • 1.4.2 研究内容18
  • 1.4.3 研究方法18-19
  • 1.5 论文框架19-21
  • 第2章 牡丹江街道更新设计基础解析21-32
  • 2.1 相关理论基础21-23
  • 2.1.1 新城市主义理论21-22
  • 2.1.2 共享街道理念22-23
  • 2.2 牡丹江三种类型街道现状解析23-28
  • 2.2.1 三种类型街道现状及布局23-26
  • 2.2.2 三种类型街道文化背景概述26-27
  • 2.2.3 三种类型街道设施现存问题解析27-28
  • 2.3 牡丹江三种街道初步设计及更新理念28-31
  • 2.3.1 以人为本——改变人车地位29-30
  • 2.3.2 完善功能——丰富街道作用30
  • 2.3.3 彰显文化——找寻地域载体30-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牡丹江三种街道更新设计原则与策略32-50
  • 3.1 综合与兼顾原则32-34
  • 3.1.1 兼顾快行慢行系统32-33
  • 3.1.2 完善街道多元性功能33-34
  • 3.2 隐性文化显性化原则34-36
  • 3.2.1 展示本土历史文脉34-35
  • 3.2.2 适宜寒地环境特色35-36
  • 3.3 街道功能整体提升原则36-38
  • 3.3.1 传承式创新提升36-37
  • 3.3.2 原创式更新设计37-38
  • 3.4 综合更新改造策略38-49
  • 3.4.1 主干道路更新设计策略38-44
  • 3.4.2 次干道路更新设计策略44-47
  • 3.4.3 城市支路更新设计策略47-49
  • 3.5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牡丹江三种街道综合更新设计实践50-81
  • 4.1 主干道路更新改造设计51-68
  • 4.1.1 营造商业功能与气氛51-56
  • 4.1.2 打造大尺度的建筑立面56-66
  • 4.1.3 更新远观的城市天际线66-68
  • 4.2 次干道路更新改造设计68-75
  • 4.2.1 完善街道家具绿植68-71
  • 4.2.2 夹景对景引向新增商铺71-72
  • 4.2.3 时尚简约铺装72-75
  • 4.3 城市支路更新改造设计75-80
  • 4.3.1 展示民族风貌75-76
  • 4.3.2 适宜居民多元互动76-78
  • 4.3.3 吸引游客往来驻足78-80
  • 4.4 本章小结80-81
  • 结论81-83
  • 参考文献83-8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87-89
  • 致谢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群华;;湘西茶垌镇街道景观探讨[J];华中建筑;2006年11期

2 杨振;赵荥棵;孙明;;街道景观层次划分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谭敏;小城镇街道景观整治方法探析[J];小城镇建设;2004年01期

4 刘官海;惠国夫;余敏;;以昆明为例谈如何构建和谐街道景观[J];山西建筑;2006年17期

5 杨振;牟晓梅;;路灯在街道景观环境中的营建[J];山西建筑;2007年10期

6 向恒洁;祁素萍;;人性化、生态化趋势下的中美街道景观发展比较[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年06期

7 黄晨;;建筑基地的总平面布局与街道景观[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09期

8 朱晓青;赵淑红;王竹;;基于要素构成的街道景观营建与导控[J];城市问题;2009年03期

9 朱松伟;;初探街道景观中的影景观[J];美与时代(上);2010年08期

10 李健嘉;单鹏飞;;传统小城镇街道景观整治初探[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迪;杜雁;;传统街道城市设计的新尝试——南山区街道整治总体规划[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振~,

本文编号:961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961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