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红灯记》陶瓷装饰纹样及含义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革时期《红灯记》陶瓷装饰纹样及含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革瓷 样板戏 《红灯记》 工农兵 新中国形象
【摘要】: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样板戏在艺术风格与装饰题材上对陶瓷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用图像学的方法,介绍了样板戏《红灯记》在陶瓷艺术上的表现,分析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场景、展开形式等,并且与传统戏剧《西厢记》作了比较研究,总结出了《红灯记》陶瓷装饰纹样所形成的艺术特征。《红灯记》陶瓷纹样旨在塑造代表新中国的工农兵形象,这是在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影响下,“艺术为工农兵服务”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艺术家们的文艺创作原则。这使得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打上了政治的烙印,样板戏陶瓷装饰也影响了陶瓷艺术以及陶瓷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上的发展。
【关键词】:文革瓷 样板戏 《红灯记》 工农兵 新中国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0
- 1.1 选题缘起7-8
- 1.2 问题的提出8
- 1.3 研究方法8
- 1.4 研究状况8-10
- 2 革命样板戏陶瓷装饰纹样10-13
- 2.1 相关概念10-11
- 2.1.1 革命样板戏10
- 2.1.2 文革瓷10-11
- 2.2 陶瓷纹样中的样板戏11-12
- 2.3 样板戏《红灯记》陶瓷装饰纹样12-13
- 3 《红灯记》陶瓷装饰纹样图像分析13-25
- 3.1 《红灯记》陶瓷纹样中的人物形象13-19
- 3.1.1 李玉和13-15
- 3.1.2 李铁梅15-17
- 3.1.3 李奶奶17-18
- 3.1.4 鸠山18-19
- 3.2 《红灯记》陶瓷纹样中的场景分析19-20
- 3.2.1 瓷盘与挂盘19-20
- 3.2.2 瓷板20
- 3.2.3 雕塑20
- 3.3 《红灯记》陶瓷纹样的展开形式20-21
- 3.3.1 瓷盘与挂盘20-21
- 3.3.2 瓷板21
- 3.3.3 瓶21
- 3.4 《红灯记》与传统戏剧《西厢记》陶瓷纹样上的比较21-24
- 3.4.1 人物形象21-22
- 3.4.2 场景22-23
- 3.4.3 展开形式23-24
- 3.5 《红灯记》陶瓷装饰纹样的艺术特点24-25
- 4 瓷器样板戏人物造型装饰特点的形成原因及含义25-32
- 4.1 缘于新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创作体制25-27
- 4.2 缘于新中国陶瓷艺术上人物题材的发展27-29
- 4.3 缘于戏剧体裁的改革成就29-30
- 4.4 新中国工农兵的革命新形象30-32
- 5 瓷器样板戏的意义及影响32-36
- 5.1 瓷器样板戏的意义32
- 5.1.1 政治的产物32
- 5.1.2 社会意识的反映32
- 5.2 对陶瓷艺术的影响32-36
- 5.2.1 丰富了陶瓷上的戏剧纹样32-33
- 5.2.2 促进了新中国人物瓷雕的大发展33-34
- 5.2.3 为改革开放陶瓷艺术的变革奠定了基础34
- 5.2.4 成为当代文革瓷的重要仿制对象34-36
- 6 结论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39
- 附录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力;《红灯记》上演的台前幕后[J];当代戏剧;2000年01期
2 ;王丰盛在北京举办京剧《红灯记》资料收藏展[J];戏曲艺术;2000年01期
3 谢柏梁;荡漾在电影与戏剧之间——《红灯记》系列作品的逻辑演进[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张东川;《红灯记》改编、排演始末——纪念老友阿甲逝世十周年[J];戏曲艺术;2004年01期
5 沈国凡;《红灯记》引来的横祸[J];中州今古;2004年10期
6 康静;;浅谈复排《红灯记》“李奶奶”的心得体会[J];中国京剧;2006年08期
7 罗品超,文觉非;学深学透《红灯记》 演好革命现代戏[J];戏剧报;1965年03期
8 陶铸;一定要演好革命现代戏——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日对观摩学习京剧《红灯记》的中南区戏剧界代表的讲话[J];戏剧报;1965年06期
9 黄维钧;阿甲谈《红灯记》[J];中国戏剧;1991年03期
10 林默涵;京剧演现代戏很有前途──1964年在《红灯记》等现代戏座谈会上的讲话[J];新文化史料;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 宁;《红灯记》连环画知多少[N];中国商报;2004年
2 艾莉;京剧《红灯记》:集体智慧的结晶[N];光明日报;2014年
3 嵇明法;河津《红灯记》何以走红河东[N];山西日报;2001年
4 刘建一;我和号志灯[N];中国商报;2004年
5 陈平;辛为钢:戏剧在民间[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胡芝风;观“红色亿元村”的《红灯记》[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焦雯;还有多少往事鲜为人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孟海生;蒲剧《红灯记》何以场场爆满?[N];山西日报;2001年
9 赵忱;“红灯”照旧暖心田[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龚保华;演英雄 唱英雄 学英雄[N];吉林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慧君;文革时期《红灯记》陶瓷装饰纹样及含义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年
2 滕洁;钢琴伴唱《红灯记》初探[D];天津音乐学院;2006年
3 汪炳;样板戏《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桥段形式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69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96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