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全球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一经面世即受到全球建筑行业的好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建筑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BIM技术是数字建筑技术历史性的跨越,它贯穿了建筑全生命周期、集成了建筑各阶段所涉及的所有信息数据,为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各参与方提供极大的便利、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提升了工程完成质量。现代室内设计在追求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视觉美感等要求之上,还面临科技智慧、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BIM技术为室内设计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高效集成的平台,将为室内设计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探讨了BIM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对从事室内设计行业的设计师或设计实施者来说,相较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BIM技术为室内设计带来新设计模式。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有效地传达了室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参数化设计使模型搭建更加高效,推进室内设计模块化生产。协同设计重新定义了设计流程,各专业信息实时汇总,高效的数据管理提高了设计效率。室内空间绿色评估为人居舒适和生态可持续找到平衡点。在指导施工方面,BIM为施工前瞻性检测提供准确评估,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管线冲突、设备碰撞等问题。BIM还在辅助管理方面有巨大贡献,提高项目预算的准确性、控制造价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真正使用室内空间的用户来说,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另一个相当重要的应用就是室内人居环境生态性能的分析。人居环境生态性能分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综合指标。我国许多建筑规范都对建筑生态性能有明确的规定。本文主要分析了BIM技术在室内日照、采光、空气质量、声环境、照明、视线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相关国内外应用案例提出相关实施策略,诣在突出BIM技术之于室内人居环境生态性能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本文着重阐述了一个笔者参与实践的基于Autodesk Revit软件的BIM案例——航天福道ISEE智慧大厦改造工程。从团队建设、设计分析、BIM实施策略到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理论验证。在室内人居生态性能方面,共进行了室内日照模拟、室内照明设计分析、室内绿化规划研究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得到一定的成果。希望本研究能为室内设计同类型项目提供抛砖引玉的借鉴和思考,推动BIM技术在室内设计框架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 室内设计 数字技术 生态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38.2;TU1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1章 绪论10-2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信息化发展的驱动10
- 1.1.2 全球化市场的挑战10
- 1.1.3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10-11
- 1.1.4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的目的11-12
- 1.2.2 研究的意义12
- 1.3 文献综述12-21
- 1.3.1 BIM概念12-14
- 1.3.2 国外BIM技术应用现状14-16
- 1.3.3 国内BIM技术应用现状16-20
- 1.3.3.1 BIM规范发展16-17
- 1.3.3.2 文献研究概况17-18
- 1.3.3.3 国内重大BIM项目概况18-20
- 1.3.4 BIM技术软件平台发展现状20-21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21-22
- 1.4.1 研究思路21
- 1.4.2 研究方法21-22
- 1.4.2.1 理论归纳法21-22
- 1.4.2.2 案例研究法22
- 1.4.2.3 实践验证法22
- 1.5 论文框架22-24
- 第2章 BIM技术与数字化室内设计24-41
- 2.1 引言24
- 2.1.1 现代室内设计模式的转型24
- 2.1.2 室内设计为什么需要BIM?24
- 2.2 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模式24-28
- 2.2.1 可视化设计模式的转型24-26
- 2.2.1.1 从草图到二维图纸24-25
- 2.2.1.2 从二维设计到三维设计25-26
- 2.2.2 从传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到BIM信息可视化设计26-27
- 2.2.3 室内设计师设计思维和方法的转型27-28
- 2.3 室内参数化的设计模式28-30
- 2.3.1 参数化构件的建立28-29
- 2.3.2 参数信息的智能化联动29-30
- 2.4 信息集成的协同设计模式30-32
- 2.4.1 信息集成的设计过程30
- 2.4.2 协同设计模式的建立30-32
- 2.4.2.1 专业内协同设计30-31
- 2.4.2.2 专业间协同设计31-32
- 2.5 支持绿色评估的设计模式32-34
- 2.5.1 国内外绿色评估体系及室内环境指标32-33
- 2.5.2 基于BIM的室内绿色评估设计策略33-34
- 2.6 指导施工的设计模式34-37
- 2.6.1 传统离散型设计方式的缺陷34-35
- 2.6.2 设计为施工提供前瞻性预测35-36
- 2.6.3 云技术助力BIM指导施工36-37
- 2.7 辅助管理的设计模式37-39
- 2.7.1 辅助造价管理37-38
- 2.7.2 辅助运营管理38-39
- 2.8 本章小结39-41
- 第3章 BIM技术与室内人居环境生态性能分析41-56
- 3.1 引言41
- 3.2 室内日照分析和采光模拟41-45
- 3.2.1 室内日照和采光的重要性41-42
- 3.2.2 基于BIM的室内日照分析应用策略42-44
- 3.2.3 基于BIM的室内采光模拟应用策略44-45
- 3.3 室内空气质量分析45-48
- 3.3.1 室内空气污染来源45-46
- 3.3.2 基于BIM的室内空气质量研究应用策略46-48
- 3.3.2.1 自然通风仿真46-47
- 3.3.2.2 装饰材料的选择优化47-48
- 3.3.2.3 室内绿植分布规划48
- 3.4 室内声环境分析48-51
- 3.4.1 基于BIM的室内声环境分析应用策略49-50
- 3.4.2 突出听闻功能的室内声环境分析50-51
- 3.5 室内照明分析51-52
- 3.5.1 室内照明分析的必要性51-52
- 3.5.2 基于BIM的室内照明分析应用策略52
- 3.6 室内视线分析52-54
- 3.6.1 基于BIM的室内视线分析应用策略52-53
- 3.6.2 突出视觉功能场所的视线分析53
- 3.6.3 室内景观视野分析53-54
- 3.7 本章小结54-56
- 第4章 BIM技术在办公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56-79
- 4.1 引言56-57
- 4.1.1 办公建筑室内设计的新格局56
- 4.1.2 室内设计师面临新挑战56-57
- 4.2 北京航天福道ISEE智慧大厦改造工程57-63
- 4.2.1 工程简介57
- 4.2.2 BIM团队建设57-58
- 4.2.3 BIM技术实施环境58-59
- 4.2.3.1 BIM技术实施硬件58
- 4.2.3.2 项目涉及软件58-59
- 4.2.4 改造设计分析59-61
- 4.2.4.1 保留既有建筑结构,重塑建筑表皮59
- 4.2.4.2 激活室内公共功能交通轴线59-60
- 4.2.4.3 打造多元化室内主题空间60
- 4.2.4.4 智能设备系统的引入60-61
- 4.2.5 基于BIM的改造策略61-62
- 4.2.5.1 理想型BIM改造策略61-62
- 4.2.5.2 实际应用的BIM改造策略62
- 4.2.6 BIM工作流程62-63
- 4.2.6.1 应用模式驱使的BIM化程度62-63
- 4.2.6.2 项目建模流程63
- 4.3 基于Revit的数字化室内设计63-70
- 4.3.1 模型建立与可视化设计63-66
- 4.3.1.13D室外视图及效果图63-64
- 4.3.1.2 剖面视图64
- 4.3.1.3 楼层平面图64-65
- 4.3.1.4 天花平面图65
- 4.3.1.5 功能分区面积图65-66
- 4.3.1.6 室内局部空间渲染图66
- 4.3.2 参数化设计66-67
- 4.3.3 协同设计67-69
- 4.3.3.1 专业内协同设计67-68
- 4.3.3.2 专业间协同设计68-69
- 4.3.4 工程信息统计69-70
- 4.3.4.1 材质和装饰信息69-70
- 4.3.4.2 明细表70
- 4.4 室内人居环境生态性能初探70-77
- 4.4.1 室内日照与采光模拟71-74
- 4.4.1.1 建筑间距的验证71-72
- 4.4.1.2 室内采光系数的验证72-73
- 4.4.1.3 室内采光优化方案73-74
- 4.4.1.4 室内阳光反射板的设置方案74
- 4.4.2 室内照明设计分析74-76
- 4.4.2.1 室内自然采光照度分布分析74-75
- 4.4.2.2 室内人工照明决策分析75-76
- 4.4.3 室内绿化规划研究76-77
- 4.4.3.1 从视觉审美角度考虑76-77
- 4.4.3.2 从空气净化角度考虑77
- 4.5 存在的问题77-78
- 4.5.1 经验不足及方案反复修改77
- 4.5.2 企业级BIM标准和企业“族”库的缺失77-78
- 4.5.3 模型未能指导施工78
- 4.6 本章小结78-79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79-81
- 5.1 结论79
- 5.1.1 未来数字化室内设计需要BIM技术79
- 5.1.2 BIM技术为室内人居环境生态性能分析提供平台79
- 5.1.3 业主和设计公司都有推进BIM在室内设计发展的义务79
- 5.2 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3
- 文中插图及表格来源83-86
- 致谢86-8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峥嵘;杜璇;耿建国;张海东;黄继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建筑节能管理的启示[J];建筑节能;2007年03期
2 朱则刚;;现代智能照明的控制系统[J];光源与照明;2007年03期
3 贺灵童;;BIM在全球的应用现状[J];工程质量;2013年03期
4 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李永奎;;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5 傅筱;;建筑信息模型带来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转型[J];建筑学报;2009年01期
6 邵韦平;;数字化背景下建筑设计发展的新机遇——关于参数化设计和BIM技术的思考与实践[J];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03期
7 孙成双;江帆;满庆鹏;;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能力评述[J];工程管理学报;2014年03期
8 佟曾;王代兵;;BIM在建筑绿色节能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经济;2013年11期
9 余学伟;论室内照明设计与光环境艺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雷;姜立;叶敏青;于贵有;;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预评估系统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宝明;[N];建筑时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勇;办公建筑内部空间构成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卢敬彦;太阳能通风技术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刘艺;基于BIM技术的SI住宅住户参与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吴吉明;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的本土化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5 牛博生;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孟昭娜;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主题化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年
7 梁波;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分析在设计初期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82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98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