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岗峰书法
本文关键词:郎岗峰书法
【摘要】:正~~
【作者单位】: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河北省书法家协会;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郎岗峰书法@郎岗峰$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尘;关于书法学三大基础学科的构想[J];文史杂志;1992年02期
2 魏学峰;论民国时期的书法[J];文史杂志;1992年06期
3 安军;书法奇才——记著名青年书法家寒石[J];中国人才;1994年08期
4 沈鹏;探索“诗意”——书法本质的追求[J];求是;1994年22期
5 梅墨生;一本充满思辨性的书法学著作——《中国书法导论》浅读[J];中国图书评论;1994年03期
6 赵德祥;李兆生先生与《翰墨缘》评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Z1期
7 曾长青;师范院校学生应加强书法基本功训练[J];怀化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8 何清谷;谈谈中国书法[J];华夏文化;1994年04期
9 李占元;书法教学浅说[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余音;筷子书法亦称奇——初访绳顺民[J];陕西水利;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宗仁;;古钱书法趣谈[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水滴石穿——雷珍民书法》简介[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丕琢;;浅析书法与民俗[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蒋立群;;“中国书(艺)”之东方魅力及现代意义——“书法热”探奥(摘要)[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5 何永胜;;高校书法教学探索[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6 石谷风;;程奂轮的两幅书法剪纸[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金春郊;;高校书法教学应侧重实用性[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8 刘敬;;关于写字教育与书法素质教育在大中专院校普及现状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钟明善;;序《余明伦书法选集》[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10 胡学举;;一股浩然气 千秋华夏魂——试析毛泽东书法中的“气”[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雍乾;罗杨:吹尽狂沙始见金[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陈念云;王元化与书法[N];解放日报;2004年
3 孙鹤;书法与中国文化[N];今日信息报;2003年
4 傅周海;书贵自然[N];美术报;2001年
5 王岳川;学者书法的当代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好云;好字不如烂画?[N];中国矿业报;2004年
7 单国霖;书法停云铁铸成[N];中国商报;2004年
8 周德聪;平和简净 遒丽天成[N];安徽日报;2001年
9 路艳霞;书法的时代风貌[N];北京日报;2003年
10 止水;认识不同风格的书法[N];中国文物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怀若;石涛书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曹建;晚清贴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史长虹;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立体解读[D];浙江大学;2004年
4 陈龙海;中国古代“线的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正庚;先秦至唐书法教育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奎河;绵延与积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玉兰;宋代法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虞晓勇;隋代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晔;中国传统诗画关系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炜;徐渭书法风格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宋淑湘;岳珂《宝真斋法书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杨涛;中国佛门书家之流变[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4 崔树强;宋、清两代金石学对书法的影响及其背景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姚宇亮;从朱熹书学看宋代儒学复兴对书法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冯广贺;端雅正宜书制诰[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文秋;朱长文《续书断》书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孙超;张弼书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9 罗红胜;《说文解字》与清代书法篆刻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竞生;论道家自然观对中国书法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91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19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