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习武相得益彰
本文关键词:论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书法、武术同为祖国传统文化,他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样式,但二者相通相补。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练习武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祖国博大宏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宝库中,书法和武术无疑是其中最能彰显和展示其精髓的两支奇葩。它们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个舞文弄墨,一个舞刀弄枪,虽然相对独立,有各自的内涵、规律,但并非暌离的两个整体,而是有着熔融相通的联系。
1 书法与武术的相通性
1.1 学法相通。书法的临贴一般先求形似,后求神似,拳法也是如此。不管是学习书法还是学习武术,初学者都是先以模仿为起步,练形为目标,重复为方法。有一定的形后,再去追求字墨韵和墨味,拳韵和拳法。
1.2 力度相通。书法非常重视力,历代书法家在作字时都讲究“力透纸背”。而“铁划银钩”则是对字体苍劲有力的褒奖。武术动作同样强调力的重要性,要求“力要顺达”。南拳和长拳对力的要求很有代表性,其实任何一个拳派,其动作的每一招每一式无不有力道的要求,即便是看起来柔和的太极拳,也要求“柔中寓刚,刚柔相济”。
1.3 神韵相通。书法和武术都讲究“精、气、神”。唐代书学大理论家孙过庭提出书法要“凛之以风神”、“枯之以枯劲”,让书法造型雄壮有力,气象峥嵘。张怀则更着重于“筋力”。他在《书议》一文中谈到“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居下”。而重骨力为其艺术批评理论的一大特色。历代武术家习武传弟子,都讲究以意导气,力随气发。在少林拳中,有“龙拳练精,蛇拳练气,虎拳练力,豹拳练骨,鹤拳练神”,这和苏大文豪的观点多么的相似!而《拳意内经神运经》认为“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说明武术非常重视精、气、神的作用的转化。
2 书法与武术的互助性
2.1 学练互助。书法家包巨臣在其著作《艺舟双楫疏证》中有这样的精辟论述:“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转骨,出手起脚,必极筋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予所谓临摹古贴,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至学拳已成,其气养足,其骨节节可转,其筋条条皆直,虽对强敌,可以一指取之于分寸之间,若无事者。书家自运之道亦如是矣”。书论中的拳与书相类比,深刻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同构现象和学习过程中的相似特征,说明二者确有相助之处。
2.2 创作互助。著名郑晓华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到:“汉字的结构千变万化,不管使用哪种书体,当人们按照一定的书法规范进行‘创作’的时候,其用笔轻重、徐疾、长短、方圆等诸多运动变化,必然在书写者自身的生理、心理上引起某种运动的传导,并进而引起内在情感运动的微妙变化。……不管……何种字体,它的形式及书写过程都具有-定的抒情性。不同书体,只是因为其运动幅度、节律、强弱等因素的不同,才出现彼此在艺术功能上的差异。某些书体抒情性强一些,某些可能实用性强一些”。读这段文字,我们的心理是否很容易的就想起了武术的形式?武术流派繁杂,动作、技法各有千秋,拳理要求也各不相同。在每个拳术的创造过程中,各个动作的攻防含义、高低起伏变化、内外相合、气息调理配合都会对造拳者内在情感、意识、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而这些变化都必然会溶入该拳中,从而使其有了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不管何种拳术,其形式和创作过程都蕴涵了创造者的情感。由于创造的初衷不尽相同,才出现了某些纯粹表现某些动物习性和人物形象的拳种功法,如鸭拳、罗汉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适合于健身和表演;更多的拳种是讲究攻防,实用性更明显一些。但是,由于现代武术的体育性增强,竞技武术的发展,武术的原始功能基本上完全蜕化,成为一种健身和观赏的运动项目。
3书法与武术的益身性
书法在内容上,它可以充分表达书写者的情感、思想、心境等意境;在形式上它则以点、线、黑、白、湿、枯、柔、力、借、倚等结构,章法之独特性来表达它的美。练习书法可以调气、调心、调身,有益于身心,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如练习书法时的屏气、落笔、运气、力透纸背等,随笔势而呼吸,跟着意境而律动,不正如武术中内家拳法中的代表“太极拳”的呼吸悠长,行随意走的境界相同吗?再加上练习书法中一般都是站立,悬腕进行练习,对腰、肩、肘、腕的要求颇高,有着利关节调气血的功效。这与气功中的站桩有异曲同工之妙,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锻炼效果。武术是融健身、养身、技击表演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内”能理脏腑、通经络、调精神。它的形式、内容及方法也都体现着美学、哲学、兵法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一点它是与书法艺术相同的。
总之,武术和书学作为两个传统文化的分支,虽然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转了数千年,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轨迹多有相通合一,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妹,都秉承同一爹娘的血脉,只是走向了不同的领域,表现方式不同罢了。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练习武术,促进两者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启迪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昕若.王羲之书法真面目的一些探讨。文艺研究 1980.(05)
2. 刘同为.论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05)
3.蔡金明.传统武术传播的方式与特点。体育文化导刊 2003.(06)
本文关键词:论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7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7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