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书法元素在现代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7 13:16

  本文选题:书法元素 + 现代城市公共环境 ; 参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国内许多城市因为在建设中脱离民族文化性和区域个性而受到公众的质疑。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并将之运用于现代城市景观建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书法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卓越艺术,具有高度的抽象特征和积极的审美取向,书法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部分理念不谋而合,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基。以中国书法名城徐州市的书法景观建设为例,研究书法元素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价值和表现形式,探索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有特色的文化形象,会提升城市品位,有效推动传统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Abstract]:Many cities in China are questioned by the public because they are divorced from national culture and regional personalit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artistic elem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pplying i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rban landscape is a feasible method to solve this problem. Calligraphy, as an outstanding art in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has high abstract characteristics and positive aesthetic orientation. Some ideas of calligraphy and modern art design coincide with each other,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artistic innovation. Taking the calligraph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Xuzhou City, a famous Chinese calligraphy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manifestation of calligraphy elements in modern cities, and explores how to create a new cultural image with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radition, which will promote the city's grade.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rt.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书法的现代装饰之道》(2011SJB760030)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2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玉龙;;穿越传统与现代的书法艺术——浅析如何将书法艺术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J];社科纵横;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鹏;书法在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熊沛军;;论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书法[J];艺术百家;2007年06期

2 高云峰;从时间观出发论“现代书法”——兼及“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之比较[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圣德;朱君;;现代包装设计中书法元素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年03期

2 王蒙;;文化传统与无文化的传统[J];读书;1989年Z1期

3 邓广铭;;祝贺《文献》季刊创刊十周年[J];文献;1989年04期

4 张岱年;谈传统文化[J];炎黄春秋;1992年03期

5 汪应峰;传统文化与市场道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勺公;拿来主义另一解——谈对传统文化首先要保守[J];晋阳学刊;1999年06期

7 唐献伟 ,腾绍启;打造特色文化精品[J];群众;2002年09期

8 朱峰玉;;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J];艺术教育;2006年01期

9 赵子夫;唐利;;论中式隔墙的文化艺术[J];装饰;2006年03期

10 陈开文;;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继承[J];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佳;;传统文化与社区先进文化建设[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宋志军;;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出版营销过程的启示[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3 陈沛沛;杨枝青;杨杏林;张晶滢;肖芸;苏丽娜;;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大伟;;皇帝的新衣:来自北京老胡同的吊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6 李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人才管理的启示[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7 冯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改革[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刘梅;;论心理学形神观整体恒动思想[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田峰;;传统文化与晋江文化的现代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杜熙茹;;我国传统文化在假日体育旅游中的和谐共享——以南海西樵山对南狮的策划为例[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威;首届克州“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阿合奇开幕[N];克孜勒苏报;2007年

2 冯其庸;文化振兴需广开“才路”[N];人民日报;2007年

3 卫平;白鸿:为传统文化寻找生存空间[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新华;利用节假日弘扬传统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见习记者 禹媚邋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曾木华;黄圃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N];中山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何沙洲 实习记者 吴闻莺;传统文化是一笔大财富[N];经理日报;2004年

7 马智;传统文化保护是一个国家的责任[N];音乐周报;2003年

8 陈四四;行走在挑剔的目光中[N];四川日报;2007年

9 著名学者 文怀沙;尊重传统不等于开倒车[N];人民日报;2008年

10 王玉梅邋程晓龙;媒体要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安;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5 郭树芹;唐代涉医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佑林;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乔玉光;危机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北方草原传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王玉花;中国传统人格思想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燕;书法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D];山西大学;2007年

2 谭艳红;夏目漱石和传统文化[D];湘潭大学;2001年

3 王继太;绘画个性化语言的探索[D];延边大学;2004年

4 王小良;论中国佛教的末法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盛辉;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雨眠;行者无疆—浅析中国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冷旭芝;灰色在油画语言中的心理呈现[D];青岛大学;2007年

9 包健;传统精神的现代重释[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周志朋;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价值及价值实现[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2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942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5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