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书法临习与创作论
本文选题:甲骨文书 + 甲骨文字 ; 参考:《中国书法》2012年08期
【摘要】:正甲骨文自身作为文字书体的创立、成熟与使用形成了不同风格与特点。早期先人创立使用过程中,因不同历史时期客观条件及载体内容的不同,从而形成了文字书体自身造型结构赋义的不同,形成了字体自身不同的形式风格。这一点可以通过甲骨文字的骨版契刻、文字书体风格被学者划分为五期来认识。甲骨文一期即武丁(包括前盘庚、小辛、小乙)时期字体特点:"雄伟宏大",字体形态大小有别,线条笔划净细精劲。甲骨文二期即祖庚、祖甲时期字体特点"谨守法度",字体
[Abstract]:As the creation of the writing style,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forms different styl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founding and using the early forefather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carrier content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different forms and styles of font were formed. This point can be recognized in five periods by scholars who divide the style of writing into five periods. The first period of Oracle is Wuding (including former Pan Geng, Xiao Xin, Xiao B) period font characteristics: "grand", font shape and size, line strokes clean fine. The second stage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is ancestral Geng,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font in the Zujia period is "observe the law carefully".
【作者单位】: 中国文字博物馆;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华;悉敲古韵 元脉悠长——赏析甲骨文书法的风格特点[J];书画艺术;2003年02期
2 郭昊;甲骨文书法艺术美初探[J];美与时代;2004年06期
3 张坚;;甲骨文书法艺术[J];殷都学刊;2007年01期
4 张伯煊;;张伯煊书法[J];殷都学刊;2008年04期
5 陈爱民;;中、日、韩和新加坡甲骨文书法之比较[J];艺术百家;2009年06期
6 李俊国;;谈甲骨文书法的学习[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刘鹏;;“甲骨文临创”粹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1期
8 宋镇豪;甲骨文书学发展简说[J];殷都学刊;1994年04期
9 姬长明;;姬长明甲骨文书法选[J];唯实(现代管理);2014年04期
10 严东篱;汉字鼻祖甲骨文出土的世纪庆典——记“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J];江海侨声;199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甲骨缘 中国心——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次访问台湾成功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巡回展[A];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蓝青;;秦士蔚先生甲骨文印章的艺术特征[A];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嘉超;张佳辉;付灿辉;罗雅慧;陈晓颖;陈晓茹;邹凌铃;;“甲骨文”家居创意设计与营销策略[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程瑛 查鑫 程红根;甲骨文与现代人的“亲密接触”[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记者 贾宇 赵秋丽;我国甲骨文书法水平亟待提升[N];光明日报;2009年
3 马洪;简琴斋与甲骨文入印的发端[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陈振海;心存有天知[N];消费日报;2006年
5 记者 姚学文;谢兆岗甲骨文书法在长开展[N];湖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林鸣;飘逸的凝重[N];中国质量报;2001年
7 陆健;我与甲骨文书法[N];文学报;2012年
8 记者 石朕;市甲骨文学会成立[N];大连日报;2012年
9 王小琪;甲骨文的发现与学者之功[N];光明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周巧红 实习生 张天俐 胡少鹏;龙飞凤舞翰墨问[N];安阳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爱民;甲骨文书法的艺术转换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立奎;何组甲骨文书刻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田荣菲;历组甲骨文书刻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尼宏飞;象形汉字浅读[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5 向礼兵;金文的形式及创作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6 姜栋;20世纪大陆地区甲骨文书法实践状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池现平;近现代甲骨文书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贺贵富;从神本走向人本[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89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08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