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宣和书谱》书法批评词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2 11:45
【摘要】:北宋时期,由于其科举考试中废除以书判取士,使得读书人都工于文章诗 词,而使文坛兴盛而书坛凋蔽。书法成为士大夫晚年赋闲的清娱雅好,成为 士大夫借以修身的工具。加之,宋代所特有的文官政策,使士大夫为了政治 上的利益而集结党羽、相互倾轧,很多士大夫都深受其害。因而他们一方面 向往魏晋时期士大夫内心的解脱与自由,才华横溢,潇洒不群;一方面又鄙 薄趋时入流的士大夫们为了内心的追逐功名利禄,荒废学业,又置尊严于不 顾,而苟苟于世。体现在书法上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他们崇尚魏晋南朝 时的萧散、简远,向往士大夫超逸绝尘的气质与风度流露于书法而得之“气 韵”,“韵”味十足;二、出于对于魏晋人的向往,他们更觉本朝士大夫在修 养、学识、人品、道德方面的欠缺,因而大力提倡,并以书法作为修身养德 的工具,在书法中加入了伦理、道德等非艺术的标准,实属必然。本文便借 助《宣和书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重点书法批评词语的分析,分别建 立起以人格、“韵”、“清”、“神”为核心的词群谱系,进而对北宋书法风气透 视一二。 第一章,通过对《宣和书谱》中“心画”、“胸次”、“书卷气”的分析, 使宋人书法批评中对伦理道德、学养天资等非艺术成分的关注尽显出来, 以人心直接对应书法,以人品直接注入书法,以修养直接评价书法,进而 构筑出宋人“字如其人”理论的框架。以书法为教化的工具,为正人心的 途径,不求工拙,而意在教人上向。此章也是全篇的主导,因为宋人这种 “因人论书”的风气渗透到书法批评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书法批评词语 的涵义发生了变化。 第二章,以“韵”为核心词,“风韵”、“气韵”、“韵胜”、“远韵”、“病 韵”、“俗韵”等一系列批评词语衍生而出,评晋人书法之“韵”、“风韵”、 60 WP=65 “气韵”,宋代士大夫对晋人风度气质的膜拜,以及对其书法的潇洒纵横、 恣意抒情的生命力的感叹清晰可见;同时,反思宋代士大夫修养、道德上 的缺失,而给“韵”一系词语注入了道德、伦理、才学等因素,给“气韵”、 “韵胜”以新的内容,并以“远韵”、“高韵”强调了师法古远,尽览群书 为脱俗得韵之必经之路。 第三章,以“清”为核心而生出的一系列批评词语,包含了由书法到人 的兼具形上和形下的双重含义。由字形的癯瘦之“清癯”,用笔的劲健所得 之“清劲”,意态闲雅之“清闲”,师法古远之“清远”,书家之脱俗的“清 致”、“清约”。然而,俗人、小人皆不可以言“清”,师法浅近皆不可以言 “清”,步趋古人的亦不可言“清”。“清”表面在字,而实质仍在于人品、 学识。 第四章,“神”为核心词的词群谱系的建立可以使宋代在书法史上的转 折性地位一目了然。在唐之前,“神”有可望而不可及,可遇而不可求的玄 妙境界。而宋以后,书法风气随之一变,审美趋向多元,“神”已不再是最 高的境界,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增加了若干新意,世俗人情味很浓,而“风 神”、“精神”也随之增加了世俗化的内容,且又由“字如其人”风气的影 响而使之增加了明显的伦理色彩。 总的来说,由《宣和书谱》中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词语的分析可寻绎出宋 代书法及其理论发展的轨迹,,且对于以传统书法批评词语构建词群谱系, 作为书法研究的起点和基础的这一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虽然, 由于个人能力所限,研究中尚有很多不足,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对书法文献 的进一步发掘,书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启发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J2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丛文俊;;晋书妙在字外与唐书功在字内说论析[J];中国书画;2003年08期



本文编号:2287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287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0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