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论“篆隶相兼”

发布时间:2020-09-03 08:22
   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中,有一类特别的作品,其中既包含篆书的特点,又有隶书的影子,笔者称其为“篆隶相兼”。其本发源于书体演变,而后又见于历代书者之笔端,笔者认为,“篆隶相兼”既是书体演变中的必然产物,又是书法创作中可以发展的方向,对其成因与审美的探究,可以为我们今天的书法创作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与前人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以“篆隶相兼”这一特殊的书法现象为落脚点,以书作最终呈现的“半篆半隶”、“篆隶杂糅”、“非篆非隶”效果为依据,将历代书者与作品汇聚在一起进行整体的梳理与分析,而不是在某个时代背景下对某个“亦篆亦隶”的单独样本进行研究。一方面,希望通过对不同时代背景下“篆隶相兼”之作进行成因和审美上的分析,了解这一特殊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另一方面,将以“篆隶相兼”为线索,打破朝代之间、书家之间的界限,尝试对书法中书写、书体、书写者等概念提出自己的思考,推进更接近书法创作本质的探求。
【学位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92.1
【部分图文】:

论“篆隶相兼”


天发神徽碑(局

论“篆隶相兼”


图6里耶秦间(局部)逡逑世小篆的结体相似,但宝字盖的写法并不像逡逑

论“篆隶相兼”


杨法五言诗帖(局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昭徽;;书如其人——父亲陆维钊艺术实践点滴[J];中国书画;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鹤;秦简牍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牧原;杨桓及其《尊经阁记》字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811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811189.html

上一篇:万经书法研究  
下一篇:战国古玺章法特色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e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