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晚明行草书创作中的尚碑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4:10
   晚明时期的书法变革和创新,显示出了与当时风雨飘摇的社会状态不符的气象。明代虽极重视“帖学”,但传统“帖学”发展到晚明已趋于僵化,在此情况下晚明的行草书创作却表现得异常活跃。传统二王“帖学”以外的金石碑刻的审美观念开始被纳入晚明行草书家的视野。通常谈到尚碑书风都是以清后期“碑学”理念得到完整构建以后的书法创作为对象,而晚明书家有意无意的将篆隶遗意及六朝碑版意趣融入到行草创作中,使晚明的行草书表现出与传统柔媚一路“帖学”不符的朴拙、厚重、法古的美学趣味。该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形式分析法等方法。首先,从晚明特殊的社会背景入手,晚明时期政治腐化,商品经济发达导致文化市场繁荣,人文主义思潮发展,人们思想得到解放,尚奇的审美社会取向形成。其次,分析晚明的“帖学”状况,晚明在“帖学”发展到高潮之后开始逐渐走向僵化,刻帖的泛滥与失真导致晚明书家开始向帖外寻求帮助。帖学内部“台阁体”的发展走向沉滞。第三,分析晚明时期尚碑观念的主要表现。尚碑观念的形成及其影响下晚明书法创作理念得到转变,以及崇古尚涩的书法美学观念得以形成。第四,从晚明时期的行草书创作入手,晚明行草书家融碑入帖的创作实践,为行草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晚明的行草书在尚碑观念的影响下,以古为师,推陈出新,对当今书法创作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92.1
【部分图文】:

台阁体,楷书,书法,政治统治


图 1 沈度《敬斋箴册》 楷书 23.8×49.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台阁体”书法是明代开始盛行的楷书,是明代特殊的政治统治下的产物。“台阁体”法度严谨,特点鲜明,鲜有个人意趣。任何一门艺术的风行,都与政治的发展紧密相关。台阁体就是明代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即明代封建专制统治在文艺界的体现。“台阁体”书法萌芽于洪武(1368)年间,但当时的审美风格并不完全统一。直至永乐(1403)年间,形成了以沈度的楷书(图 1)为代表的“台阁体”书家群体。虽然沈度本人以及追随沈书的书家都得到帝王的喜爱,但此时的“台阁体”书风并未被完全同化,大部分书家都还保有自己的风貌。成化(1426)以后,“台阁体”书家为了迎合帝王的审美,取法上只顾模仿沈度等人的书法,放弃了法古的正确方法,以至于此后的“台阁体”书法,缺少生命力。到明代末年,“台阁体”彻底失去了艺术色彩,沦为服务于朝廷的工具。张金梁在《明代书法史探微》中指出“可将明代书法粗略的归为两类,一是‘台

解缙,草书,台阁体


13图 2 解缙《草书自书诗》(局部)纸本34.3×47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皆有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法,虽然的态度,以及对点画结构的完美追求是造力的培养是不利的,且不能随意发挥途的。在解缙之后,明代出现了以张弼化以后的“台阁体”书法形成了一定的”书法已发展为纯粹的工具,为科举和举者,依然要求使用“台阁体”。名末“二年进士。出身仕途,必然有“台阁体

辋川,王维,金石,碑学


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前人的影响,总结前人实践结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关中金石圈的出现,就为之后清代“碑学”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赵崡的《石墨镌华》和郭宗昌的《金石史》的出现,使得此二人成为关中金石圈的中心人物,是中坚力量,更是在关中地区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暴,访碑活动一直延续到清代,为清代“碑学”的大兴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泊;;晚明心学与碑学书法风格的兴起——以傅山为案例的探析[J];文艺争鸣;2015年06期

2 梅跃辉;;新奇与刺激:晚明的书法美学[J];中国书法;2014年09期

3 吕金光;;晚明尊碑意识与倪元璐书风研究[J];中国书法;2013年12期

4 肖鹰;;以态为韵:明代书学走向[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吕金光;樊琪;;晚明金石碑刻书学意识的形成——从倪元璐书风之转变说开去[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6 白林坡;;明末清初关中“前碑学”研究(上)[J];荣宝斋;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2836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836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a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