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隶书章法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5:15
   书法的章法研究是书法本体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在一幅书法作品所有的组成元素中,章法是最大的一个单元。但长期以来章法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隶书孕育于春秋战国,产生于秦,兴盛于汉,此后作为五种书体之一继续流传,在中国书法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梳理和研究隶书章法的渊源与流变,是深入研究隶书和隶书创作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作品进行横向比较,不同历史时期同类作品进行纵向比较,从而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隶书章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重点在于两汉隶书的章法演变与发展,两汉之前的秦隶及两汉之后的隶书作品,则在当时大的文化背景及书法思潮下,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有关作品展开一定的评述与研究。总之,在研究思路上,抓住重点,体现要点,不放弃零星的知识点;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史学与美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实物相论证。力求以多维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来展现不同时期隶书章法的动人风采。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J292.1
【部分图文】:

日本,隶书,字距,法度


第 1 章 西汉及1.1 秦及以前隶书章法秦隶指战国时期的秦国及统一国家后的不成熟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隶书初定,尚留出来,特有的字形结构初露端倪。秦隶又称它高古稚拙,率意自然,虽然法度不够严谨质朴的美感,别有一种特色。它的主要载体1.1.1 字距紧密布局——以《放马滩1986 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 1 号秦墓简中八年(公元前 239

楚简,信阳


简 日本乙本》为例出土竹简 460 余枚。经约鉴定约书于秦始皇 年),下距秦统一国家 18 年。(图 1)这种介于篆、隶之间的形体特征和书写方式熟的隶书表现出古朴稚拙的一面。由于是日的表现更加淋漓尽致,较之金石文字又有轻书》中提到:“一枝简上有两行以上的字迹,究墨写隶书的章法的重要资料。在章法上基无行。但其实我们看它实际是一片一片的布似行没有拘束的排整。字形笔划的相对不定的“无规则”。[2]疏布局——以《信

木牍,青川


4战国时期的青川木牍(图3),整片木牍的章法构成,不近篆书而近隶书,开隶书行紧字松的风尚。制作精细的木片作为书写材料,自然要求书写者有强烈的“节约”意识[3]。在一片木牍之上,横向上的行数多上一行,就可以增大不小的容量,所以,其行与行的距离被迫挤小;然对于宽度有限的木牍,又不可能过多地增加行数,于是,势必要在一行之中纵向上尽可能多地书写字数,能够压扁的字形,均作了压扁处理,在此种紧密其字的情况下,为了整篇文字的清晰,又不得不做一些特别处置,字与字的距离又被适当地加大,终于形成了行紧字松的总体布字特点。另外江陵张家山出土楚简、云梦睡虎地秦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吉玉;浅谈书法艺术中的矛盾规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张雷;;高校公共书法课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3 刘克礼;对书法教学现状的思考[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4期

4 孙勇前;无意注意在书法教学中的运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5 张达煜;论王羲之成功的诸要素[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郭继华;;浅谈书法与情感[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郭继华;;关于书法创新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郭继华;;书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贾永超;;浅谈书法创作[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建春;;高校书法教学探索[J];大家;2010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雅芬;桂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章剑华;中国书法的现代构建[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波;泰山石经文字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2 李雪峰;《中秋贴》之书法价值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唐金玲;银雀山汉简异写字与异构字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晶;睡虎地秦简字体风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彦堂;马一浮艺术哲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余朋;中国笔墨语言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岩;文徵明小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超;和而不同 违而不犯[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侯忠明;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的书法教育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杜卫东;二十世纪重大文化考古发现对书法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6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876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