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印论雅化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09:54
   中国古代各类艺术、艺术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雅化现象,印学理论的发展中同样存在着一种雅化趋向。印论的雅化表现在其逐渐提高的规范性和有序性,逐渐降低的可实践性和直观性,以及脱离质朴、粗野的发展趋势。印论最早散见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论著中,印学论著的出现是印论雅化的重要标志,其体例可分为条目式、层级式、文章式。印论的语言风格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语言风格由描述现实事物的“简约型”向玄妙的“感受型”转变,出现了各种具有文人雅趣的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印论的文体样式也体现了雅化的趋向,出现了以诗论印、小品文论印等印论体式。印论在词语的使用上,也越来越规范和脱俗。印论的发展过程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印章史的发展紧密相联,宋元至明印章文化内涵的变化是印论雅化的重要促成因素。印论发展具有依附性,故其他艺术理论中的雅化渊源对印论的雅化具有榜样作用。印论功用从指导篆刻实践、传播篆刻知识扩展到描绘文人生活中的篆刻活动、表达篆刻理论家个人的篆刻体验,这也是印论雅化现象的重要促成因素。
【学位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29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雅”与印论雅化现象的表现
    (一)“雅”一词的含义演变
    (二)印论雅化的表现
二、印论体例的雅化现象
    (一)印学论著的从无到有标志着印论体例初步雅化
    (二)三种雅化的印论体例
        1.条目式
        2.层级式
        3.文章式
    (三)印学论著体例的关系
三、印论语言的雅化现象
    (一)由现实到浪漫的印论语言风格雅化
    (二)印论语言中修辞的雅化现象
        1.印论修辞雅化现象的发展过程
        2.“印如其人”观的发展过程体现印论修辞的雅化
    (三)丰富的印论文体与印论语言雅化
        1.小品文与印论语言雅化
        2.印论中雅化的韵文语言
    (四)印学语言中词语的雅化
四、印论雅化的促成因素
    (一)印章的文化内涵变化
        1.治印活动的变化
        2.印章内容体现出的雅逸追求
    (二)其他艺术理论中的雅化渊源
        1.印论体例的雅化渊源
        2.印论语言的雅化渊源
    (三)印论功用的扩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芳;;论宋词的雅化现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33期

2 张艳东;;试析李煜后期词的雅化[J];语文学刊;2012年21期

3 刘朔;;陆机诗歌的拟古与雅化[J];北方文学;2017年11期

4 欧阳俊杰;;论冯延巳对词的雅化[J];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02期

5 姜立君;;京剧雅化的危害[J];民营科技;2007年09期

6 戴生岐;审美的俗变与世俗的雅化[J];唐都学刊;1996年02期

7 赵玉泉;;当代说唱文学的归属与“雅化”[J];大连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8 吴秀亮;从晚清到“五四”:文化转型与小说的雅化进程[J];江海学刊;1996年04期

9 曹德和;;詈辞演变与雅化倾向——从“鸟”等的语音、语义和字符演变说起[J];汉语史学报;2006年00期

10 李剑波;;谈诗歌的雅化[J];中国韵文学刊;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肖汉;印论雅化现象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2 邱玥;檃括研究四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3 邓莉;形“雅”与意“正”—宋人词论之雅化理论的美学原则[D];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

4 张爽;论姜夔词的“人工”雅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瑞洁;朱译莎剧雅化策略的文化视角[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高云斌;从唐宋词雅化进程看雅词的内涵[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马奔奔;南唐文化与冯延巳词之新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陈辰;从二人转文化的流变中诠释东北秧歌的雅化特征[D];延边大学;2013年

9 张若兰;北宋怀古詠史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朱涛;词学雅俗范畴论[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9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879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