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篆书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15:20
纵观书法发展史,中国书法的发展伴随着文字和文化的发展。自秦代以后,篆书这一书体作为中国汉字字体发展的开端,因其实用性的下降,而渐渐提升为一种盲目追求工艺性与装饰性的表现形式。从以泰山刻石为标志的秦小篆到精细瘦劲的李阳冰“铁线篆”,书家们篆书艺术描摹效果的追求要远远高于对其实用性的追求。其实历朝历代都不乏书家对篆书艺术进行过创新与探索,但除了唐代李阳冰掀起的篆书小高峰后,宋、元、明这几个朝代似乎都没取得什么值得一提的成绩,直至有清一代邓石如的出现,清代篆书中兴的局面由此开始。在篆书史上,李斯是公认的篆书始祖,李阳冰是传统篆书承前启后的人物,而邓石如,则是将沉寂千年的篆书推向巅峰的人物。他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之前习篆书家所一直信奉的“二李”模式,结合隶书对篆书书写形式进行探索与创新。在婉转畅通的篆书艺术中加入汉隶的意味与遵循自然的书写方式,既表现了线条的自然生动,又形成了雄浑苍茫的篆书风格。以书法的实用书写性取代了“二李”笔法的工艺性,创造了篆书书写的新形式,引领了清代篆书的复兴。清代后期的篆书家们从善如流,无不步他后尘,取法范围更加广泛,形成了各自的篆书风貌,共同铸就了清代篆书书坛的繁荣...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邓石如《谦卦篆书轴》“道”、“变”清代前期篆书开始复兴,说到对篆书的学习,秦李斯、唐李阳冰自然是逃不过的
第二章 邓石如篆幅作品可以看出山人早年在李阳冰篆法钱坫等乾嘉学者那样只是刻板的临摹,态势和线条的丰富性。恰恰相反,从他出他具有强烈的求新求变的创作欲望。我们都知道“二李”笔法是圆起圆收,而圆结合,有的圆起方收,亦有方起方收,觉,干脆利落,起、收笔和行笔都有了十转为主,同时也有方折笔法,这在“二“余出以少温为归,久尔审其利病”。可意的创新求变,力求逃离“二李”的藩三、对李斯篆书的学习与创新
图 4 孔宙碑额图 3 邓石如 赠颐齐大人篆书文轴《赠颐齐大人篆书文轴》(图 3)这幅作品的内容是出自《录荀子语》,此作亦无年款,落款为“邓琰书”,可知此作应作于乾隆年间。从作品风格来看,为邓石如这一时期的篆书作品。从这幅作品的笔法来看,其线条的收笔形态较之前有很大不同,时而“垂露法”,时而“倒薤书”,这两种笔法在汉篆额中随处可见。“垂露法”较为常见,也很好理解,是经常能用到的笔法。在《孔庙碑额》、《赵菿碑额》、《郑固碑额》中多有体现。而“倒薤书”就是垂脚悬针的用笔之法,在笔画的末端略重按,再提笔出锋。这种笔法尤其在《赵宽碑额》、《华山碑额》、《西狭颂额》、《尹宙碑》中最为显著。这幅作品形质上颇似汉代《孔宙碑额》(图 4)。《孔宙碑额》是东汉桓帝(公元 164 年)所立,篆额 “有汉泰山都尉孔军之碑” 篆书二行十字。都是小篆,字形整体偏纵势,结体上紧下疏,用笔圆润流畅。收笔时圆时尖,“泰”、“都”字垂脚三笔都是“倒薤书”,“尉”、“汉”、“孔”字的垂脚大都用的是“垂露法”。“垂露”和“倒薤”的书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汉代晚期篆书追求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邓石如生平与书印艺术述略[J]. 王家新. 中华书画家. 2013(04)
[2]邓石如书学师从考论[J]. 胡长春,吴劲松. 学术界. 2010(07)
[3]从邓石如的游学与交谊看其书风的形成和影响[J]. 黄秀英,秦金根. 书画世界. 2009(05)
[4]试论邓石如对“二李”篆书笔法的变革[J]. 刘东峰.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硕士论文
[1]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D]. 唐全明.中国美术学院 2014
[2]邓石如隶书研究[D]. 李小帅.安徽大学 2014
[3]论“邓派”篆书的形成与发展[D]. 张迪.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浅谈邓石如的篆书风格在书法创作中的影响及应用[D]. 王延旭.沈阳师范大学 2012
[5]邓石如篆书艺术元素解析[D]. 周峰.中国美术学院 2010
[6]东汉篆书碑额书法研究[D]. 王铁刚.河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14757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邓石如《谦卦篆书轴》“道”、“变”清代前期篆书开始复兴,说到对篆书的学习,秦李斯、唐李阳冰自然是逃不过的
第二章 邓石如篆幅作品可以看出山人早年在李阳冰篆法钱坫等乾嘉学者那样只是刻板的临摹,态势和线条的丰富性。恰恰相反,从他出他具有强烈的求新求变的创作欲望。我们都知道“二李”笔法是圆起圆收,而圆结合,有的圆起方收,亦有方起方收,觉,干脆利落,起、收笔和行笔都有了十转为主,同时也有方折笔法,这在“二“余出以少温为归,久尔审其利病”。可意的创新求变,力求逃离“二李”的藩三、对李斯篆书的学习与创新
图 4 孔宙碑额图 3 邓石如 赠颐齐大人篆书文轴《赠颐齐大人篆书文轴》(图 3)这幅作品的内容是出自《录荀子语》,此作亦无年款,落款为“邓琰书”,可知此作应作于乾隆年间。从作品风格来看,为邓石如这一时期的篆书作品。从这幅作品的笔法来看,其线条的收笔形态较之前有很大不同,时而“垂露法”,时而“倒薤书”,这两种笔法在汉篆额中随处可见。“垂露法”较为常见,也很好理解,是经常能用到的笔法。在《孔庙碑额》、《赵菿碑额》、《郑固碑额》中多有体现。而“倒薤书”就是垂脚悬针的用笔之法,在笔画的末端略重按,再提笔出锋。这种笔法尤其在《赵宽碑额》、《华山碑额》、《西狭颂额》、《尹宙碑》中最为显著。这幅作品形质上颇似汉代《孔宙碑额》(图 4)。《孔宙碑额》是东汉桓帝(公元 164 年)所立,篆额 “有汉泰山都尉孔军之碑” 篆书二行十字。都是小篆,字形整体偏纵势,结体上紧下疏,用笔圆润流畅。收笔时圆时尖,“泰”、“都”字垂脚三笔都是“倒薤书”,“尉”、“汉”、“孔”字的垂脚大都用的是“垂露法”。“垂露”和“倒薤”的书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汉代晚期篆书追求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邓石如生平与书印艺术述略[J]. 王家新. 中华书画家. 2013(04)
[2]邓石如书学师从考论[J]. 胡长春,吴劲松. 学术界. 2010(07)
[3]从邓石如的游学与交谊看其书风的形成和影响[J]. 黄秀英,秦金根. 书画世界. 2009(05)
[4]试论邓石如对“二李”篆书笔法的变革[J]. 刘东峰.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硕士论文
[1]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D]. 唐全明.中国美术学院 2014
[2]邓石如隶书研究[D]. 李小帅.安徽大学 2014
[3]论“邓派”篆书的形成与发展[D]. 张迪.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浅谈邓石如的篆书风格在书法创作中的影响及应用[D]. 王延旭.沈阳师范大学 2012
[5]邓石如篆书艺术元素解析[D]. 周峰.中国美术学院 2010
[6]东汉篆书碑额书法研究[D]. 王铁刚.河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14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91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