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从清代书风特色论赵之谦创新的艺术风格

发布时间:2017-04-22 23:02

  本文关键词:从清代书风特色论赵之谦创新的艺术风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转折时期,群体风格美主导倾向是尚质。乾嘉学派学风的潜移默化,帖学靡弱,金石学大兴,大大加速了碑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法探索和审美的提升刺激了书家们竞相以碑学为宗,大开风气。 赵之谦就是清代碑学理论重要的开拓者之一。在清代大力倡导“北碑”书风的情况下,融汇变通,将北碑书风的雄浑犷野融入帖学的妍美雅致,竭力创造一种自然飘逸之态,开创了具有个人特色的“魏体楷书”“魏体行书”,,并将各种书体相互融合延伸到“篆、隶”作品当中,为晚清书坛碑学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在“诗、书、画、印”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就。正是赵之谦独特的创新想法和实践,使得清代书家对其各有看法,褒贬不一。 本文用考证,剖析等方法,对赵之谦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尽可能通过分析清代整体书风变化来论证赵之谦的生平、书学轨迹、艺术创新、美学思想等问题、探究赵之谦的创新的艺术风格特色,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清代书风的徘徊与探索。系统分析清代历史背景,由于统治者的推崇和镇压,使得大部分学者更多的研究金石古籍等,为碑学发展奠定基础。而清代书风变化是在北碑理论兴起之后才得到多数人的赞同,开始在技法和作品中做着不懈的探索。 第二部分,全方面的贴近他的人生、才智、性格、修养、兴趣等,了解赵之谦生平,也是下文展开论述的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赵之谦书学轨迹。这一部分通过三个方面来证明赵之谦在艺术创作中做出的成果。(一)赵之谦艺盖绝伦——绘画、楷、隶、行、篆、篆刻几个方面来分析;(二)创新的笔画结构——笔法、结构和布局三方面来论证;(三)赵之谦与张裕钊书法风格比较。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论述,证明赵之谦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社会必然性以及他自身独特的眼光和创新想法,最终成就了自己,也造福了时代艺术发展。 第四个部分,论述了赵之谦的美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具体分析赵之谦美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和体现,在这种情况下造就了赵之谦以帖补碑的独特个人风格特色。 因此说赵之谦是碑派书法融合的集大成者。他知前人到处,到前人未到处,融汇南北,化古为新,在扬碑抑帖的时代,让“碑”“帖”相补,自然得体。
【关键词】:清代书风 碑学 赵之谦 书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2
  • 1 清代书风的徘徊与探索12-14
  • 1.1 清代帖学没落碑学萌芽12
  • 1.2 碑学发展理论开道12-13
  • 1.3 阮元书学理论13-14
  • 2 赵之谦生平14-18
  • 2.1 命运多舛气格非凡14-15
  • 2.2 专心著述兴趣使然15-18
  • 3 赵之谦书学轨迹18-38
  • 3.1 赵之谦书学渊源18-20
  • 3.2 赵之谦艺盖绝伦20-32
  • 3.2.1 绘画20-22
  • 3.2.2 书法22-32
  • 3.3 创新的笔画结构32-35
  • 3.3.1 技法特征:笔法32-34
  • 3.3.2 结构与布局34-35
  • 3.4 赵之谦与张裕钊35-38
  • 3.4.1 比较35-37
  • 3.4.2 评价37-38
  • 4 赵之谦美学思想及其艺术风格38-42
  • 4.1 赵之谦美学思想概述38-39
  • 4.1.1 思想来源:孔子的中和思想38
  • 4.1.2 风格特征:“崇拙”思想38-39
  • 4.2 赵之谦书法艺术风格39-42
  • 4.2.1 融帖铸帖,心通手工39-40
  • 4.2.2 不求斑驳,但求雅逸40-41
  • 4.2.3 以巧补拙野味弃之41-42
  • 结论42-44
  • 致谢44-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维进;沈红叶;;王羲之行书技法解析(四十二)[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6期

2 许志浩;;名家辈出的“海上画派”[J];艺术·生活;2000年03期

3 ;书画延年(五) 否泰相随 天灾人祸[J];收藏;2011年08期

4 李守信;;雄强劲健的《颜勤礼碑》[J];金秋;2011年12期

5 罗随祖;;论齐白石及其篆刻(上)[J];艺术市场;2011年09期

6 余巨力;;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书法[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6期

7 ;当代书坛流行“伪二王”?[J];中国书画;2011年08期

8 李凌;;从“颠张醉素”书风管窥盛唐狂草美学特征[J];山花;2011年18期

9 宋斌;;鲜于枢“复古”书法思想解读[J];飞天;2011年14期

10 孙登成;;论“海派”绘画的金石气[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福善;;宋钱的版别和对钱[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2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3 佟培基;;试论李白书风[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4 阎福善;;宋钱的版别和对钱[A];西安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5 叶鹏飞;;浪漫主义书风的绝响——傅山书法之意义[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6 蔡栋;;楚调自歌 风神超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谢柳青;;书家毛泽东[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8 由兴波;;论黄庭坚晚年词、诗、书创作的互补[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晏行文;;黄石西塞山南宋窖藏铜钱中之宋元通玉版别考识[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一期[C];1999年

10 佟今;;联墨的二重性:实用和审美[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赵之谦尺牍取法研究[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李建春;赵之谦北魏造像笔法入篆探微[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 张超中;传统书法价值的再发现[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记者 易飞 通讯员 程正华;监利古道书风社崭露头角[N];湖北日报;2008年

5 刘殿才;“毛体书风”传后世[N];中国人事报;2009年

6 马世晓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理事 浙江省钱江书画院名誉院长 国际书法家协会顾问;书风之于今日中国[N];团结报;2011年

7 周莎;从“陆家墓庐”题刻看清末书风[N];中国文物报;2011年

8 张晓凌;风神灵秀藏高格 线性流美出清真[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海南日报记者 蔡葩;詹氏三代的百年书道[N];海南日报;2010年

10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贾祥伦;开一代齐鲁书风先河 树一面地域文化旗麾[N];美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庄;别有狂言谢时望,但开风气不为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海;赵之谦篆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王守民;明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碑派书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顾维喜;“海派前期”绘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张循;论十九世纪清代的汉宋之争[D];复旦大学;2007年

7 姜传松;清代江西乡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黄一鸣;王铎书法的形式与空间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9 何学森;论行书的形成与风格演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志平;黄庭坚书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淑;从清代书风特色论赵之谦创新的艺术风格[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叶立文;论“八桂书风”的建构及其意义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思海;论桂林摩崖石刻研究对“八桂书风”构建的历史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恩东;明末书风嬗变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晓生;法书鉴藏与复古书风:元代奎章阁书家群体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6 宋海涛;清末民初书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丁小婉;探析赵之谦绘画风格的成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智;赵之谦碑派书法实践及其风格成因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威;落寞与超脱[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颜庆卫;赵之谦行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从清代书风特色论赵之谦创新的艺术风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21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f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