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士族书法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7:06
本文关键词:南北朝士族书法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士族在这个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存在着,学人们对中古士族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学界一般认为士族阶层发轫于两汉,形成于魏晋,成熟于东晋,衰败于南北朝。士族发展的高峰是东晋,东晋门阀士族与皇权平齐,是门阀与皇帝“共天下”的门阀政治时期。在不断衰落的南北朝,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固,士族特权就慢慢被皇权所侵蚀。然而在南北朝,士族之间仍然有标榜家族的门风,这种文化是世袭不断,源远流长的。所以本文以南北朝士族之间的往来关系为出发点,重点讨论南北士族的变迁,以及士族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最终考察南北士族在书法上的关系。本文所限定的时间范围是南北朝,主要是指北朝时期的北魏、东(西)魏、北齐(周)时期和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时间上大致从登国元年(386)北魏建立开始,至祯明三年(589)南朝陈灭亡,但是为了叙述清楚世族传承的脉络,时间范围可能会从曹魏、西晋延伸至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讨论的内容则为南北士族的政治变迁,以及在这种变迁过程中南朝书法的发展、南朝对北朝书法的影响和北朝书法的演变。在南北朝时期,士族的升降变化在政治变迁中成为一种常态,这种现象会导致士族之间的流动,从而使得士族之间产生关系,尤其是南人北迁尤其值得关注。南人北迁在北魏初期以王慧龙为例。之后在北朝出现过两次南人北奔的情况,一次就是孝文帝改制,实行“汉化”政策,南人王肃起到相当的作用;另外一次是“侯景之乱”所造成士人北奔的现象。这两次北迁使南人和北人之间的关系密切起来,为南北统一奠定基础。在这些北迁的士族群中,善书者不在少数,以琅琊王肃、王褒、兰陵萧(?)以及琅琊颜之推等为其中之代表。他们的北迁不仅带来了南朝的典政制度,而且把南朝先进的书法艺术也传播到北朝,给北朝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南北书法的融合。本文以阮元《南北书派论》中:“南北士族不相通习”为出发点,来考察南北朝时期士族以及士族书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南北朝 士族 书法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5
- 第一章 南北朝士族之变迁15-25
- 1.1 南朝士族之动态15-18
- 1.1.1 侨姓士族15-18
- 1.1.2 江南土著士族18
- 1.2 留北士族之动态18-22
- 1.2.1 北朝士族之升降19-21
- 1.2.2 北朝士族所处之地域21-22
- 1.3 南北朝士族之间的关系22-25
- 第二章 南北朝士族书家与书法25-54
- 2.1 南朝士族书法25-36
- 2.1.1 琅琊王氏25-28
- 2.1.2 陈郡谢氏28-30
- 2.1.3 琅琊颜氏30-31
- 2.1.4 吴郡四姓31-33
- 2.1.5 兰陵萧氏33-36
- 2.2 南朝碑志书法36-41
- 2.3 北朝士族书法41-44
- 2.4 北朝碑志书法44-51
- 2.5 南北书法世家之间的关系51-54
- 2.5.1 家传51-52
- 2.5.2 师承52-54
- 第三章 南北朝士人流动与书法54-71
- 3.1 南北书风的发展概述54-57
- 3.1.1 南朝书风的发展54-56
- 3.1.2 北朝书风的发展56-57
- 3.2 南北差异与书法之变57-61
- 3.3 南北朝前期士人流动对书法的影响—以王慧龙、王肃为例61-65
- 3.4 南北朝中后期士人流动对书法的影响—以颜之推、庾信、萧(?)为例65-71
-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4-75
- 致谢75-76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6-77
- 承诺书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正岚;六朝门阀制度对江东士族儒学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南北朝士族书法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2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