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师承而后生 各得风流

发布时间:2017-04-25 16:10

  本文关键词:师承而后生 各得风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作为明清两代书法大家,董其昌和八大山人分别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审美内涵历来深受后人景仰、关注和思考。众所周知八大山人学董慕董之事实:自中年始约二十年时间潜心学董书而达到形神毕肖、几可乱真的地步,后期风格陡转,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董书面貌的崭新书风,但他一生都爱看董书,至终依然未改。他们之间这种特殊的艺术师承关系,必然引发后人从不同层面的探究。本文把他们的代表作品进行比较,从书法艺术本体的各构成部分(用笔、用墨、结字、章法和神韵风格)入手,又将其上升到探求中华传统文化本质精神的高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艺术发展和艺术追求的最本质规律:艺术中的蕴含元素及其相应表现形式各具态势、千变万化,但艺术的发展过程和体现其中的人类精神是共同的、恒古不易的。这种研究对于艺术不断向前迈进无疑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董其昌 八大山人 书法艺术 比较研究 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292.1
【目录】:
  • 内容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7
  • 第1章 比较作品的目的7-8
  • 1.1 比较分析法7
  • 1.2 比较的目的7-8
  • 第2章 比较作品的选取8-13
  • 2.1 关于董其昌书法“成熟期”的认定8-10
  • 2.2 关于八大山人书法“成熟期”的认定10-13
  • 2.2.1 对八大书法作品分期问题的几种主要研究10-11
  • 2.2.2 本文对八大山人书法“成熟期”的认定11-12
  • 2.2.3 选取比较作品的范围12-13
  • 第3 章 作品之比较13-33
  • 3.1 从用笔角度13-17
  • 3.2 从用墨角度17-19
  • 3.3 从结字角度19-22
  • 3.4 从章法角度22-30
  • 3.4.1 整体惯用格式22-24
  • 3.4.2 正文部分24-26
  • 3.4.3 题款部分26-29
  • 3.4.4 用印部分29-30
  • 3.5 从作品风格角度30-33
  • 第4章 对艺术内在实质的追求精神33-37
  • 结语37-39
  • 附:董其昌与八大山人部分书艺代表作图片39-51
  • 注释51-53
  • 参考书目53-54
  • 后记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传席;;夺意 异形[J];中国书画;2008年03期

2 陈卉;;山岚氤氲图[J];大江周刊(焦点);2010年04期

3 夏普;;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与董其昌的画禅思想[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年01期

4 王亦e

本文编号:326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26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7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