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1:11

  本文关键词: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台湾的历史文化,同大陆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台湾美术包括书法艺术,渐成为台湾美术史学者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书法之研究涉及面甚广,本文仅取当代台湾书法创作这一侧面,试图做些较为深入的探索。 “当代”这一词概念是不十分具体的,其时间的界定说法不一。但它与当下的联结最为密切,这是无庸置疑的。本文取义的“当代”,以1945年为始点,因这年台湾光复,回归中华文化体制。书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因此,本文着重针对此后之台湾书风现象作探讨。全文综合前人之研究成果,加上近年来问世之资料,以及本人对当下具代表性之书家表现的观察,企图概述台湾半世纪以来之书风流变。因资料繁多,论述难免遗漏,祈能一窥大致面貌。 全文导言部分,概述台湾自清前书风形成之源由、代表人物及书风特质。综合前人论述,及查阅相关文献,精要陈述台湾从早期延续至日据时期之书风变化。 第一章,日据时期与光复后台湾本土书风及其延续:重点论述活跃于台湾光复前后之代表书家和他们的创作实践。其中因有不少书家在战后因故而疏离书事,资料散失不全,以致难以完整并详细陈述,殊为可惜。 第二章,1949-1987年间台湾书坛创作之景观:以于右任、溥心畲、台静农、江兆申为主述,加上多位渡台书家,包括军政元老、学者、画家等之代表书家,介绍其不同之文化背景和书风特色,及陈述对台湾书坛之影响。 第三章,1988年以来台湾书坛创作多元化之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的开放及西方思潮的涌进。不少书家积极探索,寻求不同的表现型式。书法创作者思考如何将书法艺术继往开来,产生所谓之当代书法。并随社会结构的变化,女性书家的增加,为当代台湾书坛增加多元的风貌。 第四章,台湾官方展事及师门型社团下之书法现象:台湾光复后之全省美术展览,始自1946年至2006年止,而1967年省展才开始增加了书法部。此因公开征件,集结众人作品,经过评审,选出作品等第名次,一较作品之优劣高下。参赛之书写者无不绞尽脑汁,勤练技巧,细心经营,完成一幅刻意具有技巧兼设计之书法作品。历经四十届之比赛,其中产生了特殊之书风现象。此章节论述省展书法历年来作品,探求其型式、书风及内容之变化。并论及代表性之师门型社团。 最后结语:1945年至今,约一甲子的台湾书风演进,留下不少令人追忆的书法历史。近二十多年来,台湾随着社会的转变及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不少书法创作者思考如何从传统中延续并另辟新意。随着大陆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较于台湾,大陆书法创作人口及书论研究迅速增加,大陆书风表现丰富多量,新旧资料的研究与出版丰富多产。随着两岸书法交流日渐频繁,台湾书法风气将呈现另种景观。
【关键词】:帖学 碑学 闽习 省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292.27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0
  • 引言10-18
  • 第一章 日据时期与光复后台湾书风及其延续18-30
  • 第一节 日据时期台湾书风与书法活动概述18-19
  • 第二节 日据时期与光复后台湾本土书家之表现19-30
  • 第二章 1949-1988年间台湾书坛创作之景观30-81
  • 第一节 于右任之碑学书风31-34
  • 第二节 溥心畲之帖学书风34-36
  • 第三节 台静农之碑学书风36-40
  • 第四节 江兆申之帖学书风40-44
  • 第五节 军政元老与画家、学者之书风44-81
  • 第三章 1988年以来台湾书坛创作多元化之发展态势81-104
  • 第一节 以传统风格为主之代表书家81-89
  • 第二节 受西方艺术思潮影响下之书法实验89-95
  • 第三节 女性书家之书法表现95-104
  • 第四章 台湾官方展事及师门型社团下之书法现象104-114
  • 第一节 官方展事下之潮流---以省展书风为例105-109
  • 第二节 书法社团下之书法现象---以师门型为例109-114
  • 结语114-116
  • 参考文献116-122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22-124
  • 致谢12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柯;《三国志》语词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顾涛;;典轨初肇:论蔡邕的书法实践与理论[J];书画世界;2008年01期

3 张耕;;文章泰斗 翰墨菁华——论姚鼐的书法艺术[J];书画世界;2009年01期

4 路琼;;论传统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5 周乾华;;传神写照——试论“写”是写意人物画的主线[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6 江虹;;运以精心 出以妙笔——简析宋代院体花鸟画[J];书画世界;2010年05期

7 马祥和;;从唐尚法到宋元尚意——书画审美之比较研究[J];书画世界;2011年04期

8 孙军;邵航;;浅谈魏晋时期玄学与绘画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陈秀杰;;达其情性 形其哀乐——解读书法艺术的寄情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肖克;魏茂军;;浅析唐太宗与褚遂良的书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松富;冯贤永;;《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碑》的研究[A];拓展与深化——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松富;冯贤永;;《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碑》的研究[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明;裴欣;;中国山水画论对园林假山设计的影响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4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郑珊珊;明清侯官许氏家族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莹;草书及行书“飞白”效果的仿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晓娜;论绘画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伟;画为心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孙贺峰;对写实油画中未完成感的探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黄欣凤;论疏体画风对传统人物画的影响及其审美渊源[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小勇;宋元文人墨梅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谢晨;章草形体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叶惠美;汉字“理”的修辞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27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3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