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宋代楚辞学

发布时间:2021-08-06 13:31
  宋代楚辞研究是楚辞学史上又一次辉煌,本论文主要讨论了五方面内容。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宋代楚辞文献,通过和前代楚辞文献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楚辞文献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具体地体现了宋代楚辞学的繁荣。第二章说明刻书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楚辞学发展。第三章呈现了宋代楚辞概念的变化发展,分析了黄伯思从楚国地方文化的角度界定的楚辞概念,又讨论了晁补之拓展楚辞概念的观点,还探讨了朱熹如何继承和发展晁补之的观点。通过这些讨论,表现了宋代楚辞概念的变化。第四章展现了宋代《楚辞》篇次的三次重大变化,并讨论了变化的原因。辨别《楚辞》篇目真伪与《楚辞》篇次问题相关,论文又讨论了宋代学者辨别篇目真伪的问题。第五章是宋代屈原研究,宋代学者重新研究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并怀疑屈原自沉而死的事实;宋代学者再次研究了屈原的思想,强调“同姓无可去之义”,具体地分析了“屈原之过”;在重视义理的思想指导下,宋代研究者讨论了屈原怨愤之情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比较合理地确认屈原的怨愤之情的积极作用,又通过贬抑扬雄来赞扬屈原。从学术史角度来看,宋代楚辞学是楚辞研究史上很精彩的一环。通过研究,本论文注意到宋代楚辞学显著特点有:一、楚辞文献数量多、种类多。二、宋代学者发展了楚辞基本内容,楚辞概念的发展表现在黄伯思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认识楚辞,宋代学者增加了楚辞篇目;此外,陈说之、晁补之调整传统的《楚辞》编次。三、宋代学者研究屈原及其作品不仅重视其思想性,而且重视其艺术性,表现在宋士大夫关注和讨论屈原生平事迹、“屈原之过”、“屈原怨愤之情”以及贬扬雄以赞扬屈原等问题。这些讨论都迥异于汉唐的楚辞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宋代楚辞学的新风貌与宋代社会关系紧密。宋代是中国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社会环境促进了楚辞学的发展。本文专章讨论了宋代刻书业与楚辞学的关系,发现刻书业的进步促进了宋代楚辞的发展,楚辞刻本在多处流传,极大地便利了《楚辞》的传播,楚辞版本更加繁富。宋代又是“疑经辨古”的时代,在这种思潮推动下,宋人开始怀疑、讨论屈原的生平事迹、楚辞作品的真伪。众所周知,宋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在理学思潮推动下,宋代学者强调国家民族大义。这样的社会背景唤醒了楚辞的文化精神,表现在楚辞学上,就是宋代学者对《楚辞》和屈原等楚辞作家赋予极大的热情,从总体上看,大多讨论君臣之义,国家民族之情。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思想指引下,在宋代士大夫心目中,《楚辞》是一部饱含文化底蕴的典籍,宋代楚辞研究,始终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中心。内忧外患的国家环境,使得士大夫对《楚辞》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因而楚辞著作繁富,《楚辞》文本校注、编撰工作成果丰硕。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批评扬雄等人,也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具体表现。简而言之,本文试图建立《楚辞》与宋代文化关联,进而联系宋代社会实际揭示宋代楚辞学的特点。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页数:213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一) 现当代有关宋代楚辞研究的论文
        (二) 有关宋代楚辞学的专著
    二、要解决的问题及运用的方法
第一章 宋代楚辞学的繁荣
    第一节 丰富的宋代楚辞学著作
        一、宋代及其以前历代楚辞学著作著录
        二、宋代楚辞学繁荣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宋代楚辞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一、辑释类
        二、考证类
第二章 宋代刻书业与楚辞学著作
    第一节 宋代刻书业概况
    第二节 刻书业促进宋代楚辞学发展
第三章 宋代楚辞概念
    第一节 宋代以前楚辞概念
    第二节 晁补之论"楚辞"
        一、"兼于义"
        二、"主于辞"
    第三节 黄伯思论"楚辞"
    第四节 朱熹论"楚辞"
        一、"择于义也当益严"
        二、"考于辞也宜益精"
        三、"近楚语"
第四章 《楚辞》篇目编次
    第一节 宋代《楚辞》的篇次
        一、宋代《楚辞》篇次的类型
        二、宋代《楚辞》篇次变化
    第二节 辨别《楚辞》篇目的真伪
        一、知人论世
        二、推论
第五章 宋代屈原研究
    第一节 宋代屈原生平事迹研究
        一、宋人的国家民族利益立场
        二、宋代学者具体揭示屈原楚辞创作的身世事迹
        三、否定屈原自沉泪罗
    第二节 宋代学者论"同姓无可去之义"
        一、"同姓无可去之义"理论的内涵
        二、"同姓无可去之义"理论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宋代学者论"屈原之过"
        一、"屈原之过"的内涵
        二、"屈原之过"理论的形成原因
    第四节 宋代学者论屈原的怨愤之情
        一、《楚辞》充分表现怨愤之情
        二、宋代学者评《楚辞》的怨愤之情
    第五节 朱熹贬扬雄以赞屈原
        一、朱熹以前宋代学者评扬雄
        二、朱熹批评扬雄
        三、讨论朱熹贬抑扬雄的观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期刊论文
 
[1]汉宋楚辞研究的历史转型——以《楚辞章句》、《楚辞补注》、《楚辞集注》为例[J]. 孙光.  齐鲁学刊. 2010(05)
[2]扬雄投阁的文化美学与生命悲情[J]. 孙少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3]屈原自沉与“以身祷之”[J]. 胡大雷.  江海学刊. 2008(04)
[4]论屈原思想的负面价值[J]. 周苇风.  云梦学刊. 2008(01)
[5]《卜居》、《渔父》的产生与屈原的影响[J]. 蔡靖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
[6]宋人对屈原的接受[J]. 叶志衡.  社会科学战线. 2007(02)
[7]朱熹的“理一分殊”与和谐构建理念[J]. 魏义霞.  哲学研究. 2006(09)
[8]屈原——中国孤愤文学之祖[J]. 夏太生.  学术交流. 2006(08)
[9]王逸与班固的屈原评价之争[J]. 蒋方.  古典文学知识. 2006(03)
[10]汉人拟楚辞入选《楚辞》探由[J]. 李诚.  文学遗产. 2006(02)


本文编号:137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137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2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