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alyse des trois Versions chinoises du roman Le Rouge et
本文关键词:于连·索雷尔的文学形象在中国的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黑龙江大学》 2015年
L’Eco-Envrionnement de la Traduction et le Traducteur—L’Analyse des trois Versions chinoises du roman Le Rouge et le Noir
王淳
【摘要】:二十一世纪初,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将生态学和翻译学相结合,创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这一新颖的理论成为当代国内翻译理论的一个核心体系,该体系囊括了众多焦点和研究视角,其中就包含翻译的生态环境和译者的关系。本文将生态翻译环境分为宏观﹑支持和核心要素三个等级,并选取政治、社会文化、行业环境、翻译研究和读者等五大代表因素。通过《红与黑》三个中译本的比较分析,分别探讨每个因素,每个等级和译者的关系,从而得出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关系,即二者密不可分,相互需要﹑影响,并且这些影响有时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效果,积极的效果使二者互相推动,促进双方的发展,而消极的效果则导致他们互相限制对方的发展。在结论部分,笔者针对二者关系从生态翻译环境的改善方法和译者对环境的适应两方面发表了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晓佩;;《红与黑》中爱情视角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肖光琴;;《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深层辨析[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5期
3 李桂全;;不断被涂写的“羊皮纸”——《红与黑》中于连形象在新中国60年的变迁[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6期
4 张连桥;;论小说《红与黑》主人公伦理身份的诉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5 王新文;崔晓东;;论《红与黑》于连的奋斗史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价值[J];语文建设;2013年05期
6 王一平;于梦泠;;从符号学视角看《红与黑》电影的改编[J];经营管理者;2013年16期
7 杨明生;谈谈《红与黑》中的于连·索黑尔[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8 岸波;妙在画龙点睛——《红与黑》书名小议[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9 柳鸣九;;《红与黑》和两种价值标准[J];读书;1980年12期
10 何新;论于连·索黑尔——对《红与黑》的几点新认识[J];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兰芳;;他有几个灵魂?——《红与黑》中于连的人格意象分解[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保平;[N];辽宁日报;2008年
2 陈京松;[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晓萍;从司汤达写作手法分析《红与黑》中的爱情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2 王淳;L’Eco-Envrionnement de la Traduction et le Traducteur—L’Analyse des trois Versions chinoises du roman Le Rouge et le Noir[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杨硕;从“人格的三重结构说”视角评析《红与黑》中的于连[D];湘潭大学;2013年
4 赵树新;论于连形象在我国建国以来的接受和再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何永棠;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心理塑造[D];暨南大学;2001年
6 汪怡;从翻译事件到理论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思思;《红与黑》四个中译本的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张书;于连·索雷尔的文学形象在中国的变迁[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于连·索雷尔的文学形象在中国的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17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