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本文关键词: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08年
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龚敏律
【摘要】: 引论部分概括地阐述了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及其研究方法。本文认为,反讽是西方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诗学范畴,是20世纪至今世界文学研究中最具有前沿意义的重要概念之一。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接受过西方文学和西方理论话语的的强势影响,对西方反讽诗学也有所借鉴、吸收和运用,而且有些作家即使没有直接阅读或接触过反讽的理论著作,但是他们在20世纪西方文学的浓郁的反讽氛围的熏染下也具有了反讽的生命意识和世界视角。可以说,正是西方文学反讽诗学的深刻影响为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建构起了一种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意义维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的一种突出的标志。 第一章从纵向的时间维度考察、总结了反讽诗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坛的译介、研究和运用的历史状况。本文认为,20世纪30年代反讽诗学开始被中国文学界翻译介绍,许多作家从不同的资源接受了西方反讽诗学的影响。80年代后,我国学界对反讽诗学的译介在理论上有所提升,注意到了新批评派反讽、浪漫主义反讽和后现代主义反讽这三大体系的辨析,学界尤其是文学评论界对反讽理论运用的兴趣大为增加,但在反讽诗学对现代作家影响的研究方面大多仍然停留在反讽诗学的修辞意义上,很少有人对现代作家与反讽诗学的关系进行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层面上的探讨。因而关于反讽诗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研究具有相当大的理论空间期待研究者去开拓。 第二章探讨鲁迅与西方反讽诗学的关系。本文认为研究鲁迅的文学世界和精神世界,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视域进行,反讽诗学的探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而且具有巨大的理论空间的学术视角。鲁迅主要是从克尔凯郭尔和尼采那里吸取了反讽式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与思维方式。鲁迅作为反讽者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清醒地意识到了克尔凯郭尔所说的“反讽者也是世界发展所要求的牺牲品”的意义,并且把这种“牺牲”视为自己无可回避的历史宿命,最终以“历史中间物”的姿态肩起黑暗的闸门。悖论思维成为鲁迅反讽思维甚至可以说是他的整个思想的本质性特征,不仅是在被鲁迅称之为自己的哲学的《野草》中,而且在鲁迅的思想历史上也贯以始终。鲁迅无疑是一个“长着看得见反讽的眼睛的人”。不仅看得见反讽,而且看得见自身的反讽,不仅虚无世界的一切,而且虚无这虚无本身,从而成就为一位反抗绝望的精神界战士。 第三章、第四章分别探讨钱钟书、张爱玲两位小说家与西方反讽诗学的关系。本文认为钱钟书和张爱玲都深受西方文化传统的浸染,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喜欢运用反讽的修辞技巧来达到精妙的讽刺作用,但他们小说中的反讽性并不止于反话正说、正话反说、悖谬、戏拟、佯装无知等修辞意义。钱钟书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影响,反讽成了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总体性的生命感受,所以无论是方鸿渐人生之旅的圆圈结构、是《围城》中的三次出现在作品中的“船”的意象,还是那只永远跟不上时间步伐的古老的闹钟,都是钱钟书为人类文明的存在方式和人类生存困境所布下的反讽象征。张爱玲出身没落的封建世家,天生就具有反讽的气质,张爱玲的反讽意识来之于西方文学的深厚素养,也来之于她对于生命存在的颖悟。她是运用一种存在意义上的反讽精神,徐徐展现了20世纪中国现代化转型时期的社会种种真实的历史情境和人性状态,表现了存在所具有的荒谬境况,矛盾情境,虚无感受,她的那句经常被人引用的经典名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却爬满了虱子”,其实就是一种最为绝妙的对于存在的反讽表达。所以,钱钟书和张爱玲都具有反讽者的锐利目光,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对于人生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这种思考中突出的反讽者的主观意识和个性色彩,都说明他们的反讽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反讽,也是一种存在意义上的反讽。他们的作品中所揭示出的生存悖论,不是一时的,也不是一地的,不是某个人的,也不是某一类型人的,而是人类共同的,共有的,永存的,没有人能够从这种生存悖论的怪圈中脱逃出去,正是这些基本的悖论,构成了人类生存本质的反讽性特征。 第五章探讨九叶诗人同西方反讽诗学的关系。本文认为九叶诗人对于西方反讽诗学的传播和译介,是在一种理论体系比较完备、知识结构比较系统、个人境遇比较契合的状态下进行的,因而他们在介绍西方反讽诗学的现代意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在诗歌创作上,九叶诗人借鉴和吸收20世纪30年代英国新批评派的反讽理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率先提出了新诗戏剧化的重要原则,这个诗学原则的中心观念即悖论与反讽的运用,即强调矛盾、冲突的因素,并在诗歌内部使矛盾的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最终达到了平衡的状态。正是九叶诗人对反讽这种现代诗语形式的借鉴、融化与创造,一方面,从反讽的修辞层面进行诗歌创作,运用反讽性对比的手法在诗歌内部产生一种矛盾、冲突的张力,丰富了诗歌的语言形式;另一方面,从反讽的哲学层面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悖论式的思维方式,质疑存在,思考存在中的价值解体问题。所以,九叶诗人在一种全新的意义上,使中国新诗在现代性的构置上与西方最前卫的现代派诗歌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也使中国新诗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出现了质的变化。 第六章以韩少功与王小波为例,探讨了昆德拉式的反讽精神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本文认为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用反讽构建思与笑的张力方面,正是在游戏的狂欢和语言的嬉戏之中,在真实和非真实之间,在严肃和玩笑之间,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之中,构成了一个开放型的、富有丰富性和暧昧性的反讽意义场。在这个意义场之中,反讽用笑声的力量在表象与事实之间撕开了一道裂缝,正是在这种裂缝中,读者看到了世界的本质,看到了存在的真相。其次是表现在用反讽来批判人们习以为常的媚俗方面,也就是说对周围的世界保持着清醒的、睿智的距离,运用质疑批判的反讽目光,层层剥离媚俗的抒情表象,还原生存的丰富性和暖昧性。这样,不仅使人们在大地上保持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具有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主题深刻性和美学丰富性。 第七章以当代先锋诗歌为例,探讨了西方反讽诗学对中国当代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认为当代先锋诗歌是在一种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来接受西方反讽诗学的,因而它的反讽精神本质上是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类型的,它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语言反词、游戏、狂欢、和歧义来解构工具理性,以开放的姿态和非确实性本真存在来质疑历史理性,以精神实体的自我分裂来形成异已的力量,达到独立诗意的自由存在。正是这种反讽诗学的展现,使得当代先锋诗歌并不像有些评论家所批评的只是一种解构和破坏的力量,而是在解构和破毁之外同时蕴含着一种新鲜的世界诗意的创造。 总而言之,本文认为反讽诗学是一个具有多重立体含义的理论体系,它的核心质素是指向否定与颠覆的,应该说,正是这种否定性与颠覆性的艺术思维与观物方式应合了近百年中国作家在解构传统礼教文化与极左权力话语方面的需要,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多元主体性的建立。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反讽运用的基本范畴是语言,通过对语境的扭曲来达到讽喻的效果,给人一种新鲜而突如其来的审美感受。在当代大众文化和视像文化正在演变为社会文化的霸主,大众趣味、媒体语言与广告方式正使人类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述日益粗鄙和俗滥的时候,中国当代文学藉助反讽诗学这种充满灵性、机智的思维方式,通过审美间距与陌生化,通过揭示历史主体的独特性、异质性、自律性、批判性来解构媚俗和单向度的总体化观念,确实显示出中国作家对文学的精英性与言说方式的独异性的坚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英;;王小波到底喜不喜欢昆德拉?[J];当代文坛;2012年04期
2 陈仲义;;反讽:基于表里内外语境的“佯装”、“歪曲”——张力诗语探究之四[J];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02期
3 李国华;;腹语者的诗学:论鲁迅《伤逝》[J];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杨婧;作曲家个人风格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萍;论T.S艾略特诗歌的反讽诗学[D];安徽大学;2011年
2 管淑波;王蒙“季节”系列小说的反讽叙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路逾;法国政治讽刺事件与法国政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李晓晨;鲁迅与卡夫小说社会批判主题与反讽艺术的比较[D];吉林大学;2010年
5 易玮玮;新批评反讽的中国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王光福;聊斋鬼狐源[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3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4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5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方守金;论朦胧诗的终结[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陈剑晖;;散文观念的突破与当代散文的前途[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7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冰莹;;作为仿像的卡通与作为卡通的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10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湘莉;;反抗绝望与绝望的抗战——论《野草》的生命哲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史久兴;;鲁迅与“过客”形象的精神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黄昕瑞;;穆斯林移民难以融入欧洲探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4 赵小虎;试论《野草》语言乌托邦建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张东焱;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反讽[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韩林合;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肖国栋;论《野草》爱与憎的悖论语境[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8 宾恩海;;论鲁迅《野草》的生命意识[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9 申小龙;;语言符号二重性的实体特征及其差别性消解——索绪尔语言符号理论研究[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10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语境与人学意义[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梅;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D];暨南大学;2005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刘冠君;利奥塔的“崇高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蕊;张爱玲与毛姆小说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林双泉;生与死的对抗[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闫玉刚;当代语境下的文学反讽[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孙凯;不幸婚姻下的吉特鲁德和七巧[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田霖;二十世纪末张爱玲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丁纯;论《野草》的生命美学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鲍明晖;论《野草》的现代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晓玥;生命之诗—鲁迅《野草》论[D];安徽大学;2004年
9 从月;《野草》的文体选择与抒情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娟;鲁迅《野草》的人本学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一妲;;一个人的战斗——论鲁迅散文诗《野草》的生命意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2 李国华;;行动如何可能——鲁迅《故事新编》主体构建的逻辑及其方法[J];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谨;“逃”逝伤春—“个人”性爱维度下的《伤逝》、《春桃》[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蒙;横亘的孤独[D];海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张弛;;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赵冬梅;;关于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梳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陈振中;;三代人同时面对文学[J];云梦学刊;2007年03期
4 税海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改十年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姜波;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朱晓进;;略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历史意识[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7 龚敏律;;钱钟书《围城》与西方反讽诗学[J];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03期
8 王炳中;;教育部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综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06期
9 梁远帆;;新形势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反思[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6期
10 晏杰雄;;联结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血脉——评《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丽微;吴红芳;周伶俐;周玲玲;王宗敏;;延迟固定对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2 钟澜;江迪锦;史耀熊;顾维恒;陆敏;;康复治疗对社区肢残人员心理和活动参与影响研究[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福贵;;两种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本质差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赵春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影响研究[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5 查轩;黄少燕;林金堂;;林地针叶化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影响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李怡;;中国文学的现代与当代:国家社会形态的全新认定——重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念、性质与研究模式[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李宪瑜;;首都师范大学《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及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8 周云鹏;;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教学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余晖;;与中纬度槽相互作用对两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研究(摘要)[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金冠军;郑涵;龙锦;林振豪;;加入WTO对中国影视业影响研究[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青;[N];深圳商报;2005年
2 杨剑龙;[N];文汇报;2008年
3 孔爱峰;[N];光明日报;2008年
4 李万武;[N];辽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竞;[N];文学报;2009年
6 郜元宝;[N];文学报;2004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清衣;[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吴娜;[N];光明日报;2007年
9 早报记者 石剑峰;[N];东方早报;2008年
10 王晓峰;[N];辽宁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敏律;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忠;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曹芳萍;民营化改革对中国林业产业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涂丽平;焦虑下的罪感[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李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三位一体”项目对宁夏盐池县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赵英日;儒学思想对朝鲜半岛医学的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许丽青;钱钟书与英国文学[D];复旦大学;2010年
8 罗新河;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安;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雷相东;东北过伐林区几种典型森林类型的物种和林分结构多样性及采伐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素;田汉对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接受及其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汤菊平;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3 尚妍;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4 齐辉;第十一届全运会对济南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滕继果;大众传媒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智翔;体育对高校保健班学生生活习惯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奉美凤;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晓鹏;劳动力成本对南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杨洁;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市旅游住宿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王升利;不同类型样例对化学学习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23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