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的自然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04:57
爱默生是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文学家,他能够拥有如此成就,不仅在于其作品的文学价值高,还在于其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光辉照射人心。《论自然》是他文学生涯中出版的第一部作品,该书的撰写处于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导致人类精神空虚的社会背景下,爱默生作为当时的有识之士,批判继承唯一神教、新柏拉图主义、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中国古典儒家思想,创造了一种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自然的全新自然观。爱默生认为自然的含义可以从普通意义和哲学意义上解释。普通意义上的自然是未被人类改变其本质特征的有形自然,自然物、艺术和人的肉体等有形实体均划归于此。哲学意义上的自然指的是精神层面的无形自然,他相信人与自然源于同一种精神,两者拥有共同的起源。自然是上帝精神的象征,在自然中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人类栖息在上帝的胸脯之上,从自然中吸取养分,根据自己的需要,使心灵获得无穷的上帝力量。人的心灵在与自然的和谐中,获得常规的知性、理性知识和道德真理,满足自己对真、善、美的诉求。随着其自然思想的广泛传播,引发了中国学界的热烈讨论,学者们各抒己见,对此产生的争议主要分为:第一,爱默生持贬低自然或尊重自然的态度;第二,爱默生的自然思...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爱默生自然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来源
1.1 爱默生自然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
1.1.1 家庭文化的熏陶
1.1.2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1.2 爱默生自然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
1.2.1 唯一神教的影响
1.2.2 新柏拉图主义
1.2.3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1.2.4 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爱默生自然思想的内涵
2.1 自然的含义
2.2 自然的构成
2.2.1 自然物
2.2.2 艺术
2.3 自然的价值
2.3.1 馈赠物质
2.3.2 象征精神
2.3.3 培养知性与理性
2.4 自然之美
第三章 爱默生自然思想中的对立与冲突
3.1 贬低自然或尊重自然
3.1.1 国内学界关于贬低自然或尊重自然的争议
3.1.2 爱默生自然思想存在人对自然态度的矛盾性
3.2 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
3.2.1 国内学界关于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争议
3.2.2 弱式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弱式的生态中心主义
第四章 爱默生的自然思想对后世美国作家的影响
4.1 亨利·戴维·梭罗与爱默生的“自然”
4.1.1 亨利·戴维·梭罗与爱默生的“上帝精神”
4.1.2 亨利·戴维·梭罗与爱默生的“艺术”
4.2 艾米莉·狄金森与爱默生的“自然”
4.2.1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宗教观
4.2.2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自然”意象
4.2.3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对“自然”的态度
4.3 罗伯特·弗罗斯特与爱默生的“自然”
4.3.1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中的宗教观
4.3.2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中的象征主义
第五章 爱默生自然思想的生态意义
5.1 唤醒美国作家的生态意识
5.2 孕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观
5.3 促进有机整体的生态美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杜鹃花》与爱默生的自然思想[J]. 朱新福. 鄱阳湖学刊. 2017(05)
[2]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 孙天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3]从生态美学的“参与审美”看梭罗自然观对爱默生自然观的超越——以《瓦尔登湖》与《论自然》为文本依据[J]. 何山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4]释爱默生的《论自然》[J]. 余静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5]生态、理性与超验:论爱默生的自然主义观[J]. 刘信波. 湖南社会科学. 2014(04)
[6]“自然是外化的心灵,心灵是内化的自然”——爱默生自然观解析[J]. 马玉凤,陆杰荣. 世界哲学. 2013(06)
[7]论爱默生与林语堂的“自然之思”[J]. 徐骎. 文教资料. 2013(25)
[8]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文本分析[J]. 张云岗,陈志新.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9]劳伦斯与爱默生的自然观[J]. 乐传勇.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10]爱默生作品之生态美学观探析[J]. 吴伟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柯勒律治神学自然观及其艺术观研究[D]. 张玮玮.山东大学 2015
[2]爱默生思想的伦理审视[D]. 高青龙.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与美学观[D]. 左少峰.山东大学 2012
[4]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 赵玉.山东大学 2006
[5]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 朱新福.苏州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研究[D]. 韩婕.长安大学 2016
[2]爱默生散文中生态伦理思想的诗性构建[D]. 杨蕾.闽南师范大学 2015
[3]爱默生超验主义自然观研究[D]. 肖漩.湖南师范大学 2013
[4]爱默生自然美思想研究[D]. 杨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3
[5]自然:心灵之启示[D]. 姚乐.上海交通大学 2013
[6]自然是一首失传的诗[D]. 孙益敏.苏州大学 2009
[7]论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D]. 郭文正.华中师范大学 2007
[8]从星空到大地[D]. 黄丹.南京师范大学 2005
[9]人与自然的共鸣——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美学以及文学影响[D]. 杨建丽.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06943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爱默生自然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来源
1.1 爱默生自然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
1.1.1 家庭文化的熏陶
1.1.2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1.2 爱默生自然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
1.2.1 唯一神教的影响
1.2.2 新柏拉图主义
1.2.3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1.2.4 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爱默生自然思想的内涵
2.1 自然的含义
2.2 自然的构成
2.2.1 自然物
2.2.2 艺术
2.3 自然的价值
2.3.1 馈赠物质
2.3.2 象征精神
2.3.3 培养知性与理性
2.4 自然之美
第三章 爱默生自然思想中的对立与冲突
3.1 贬低自然或尊重自然
3.1.1 国内学界关于贬低自然或尊重自然的争议
3.1.2 爱默生自然思想存在人对自然态度的矛盾性
3.2 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
3.2.1 国内学界关于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争议
3.2.2 弱式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弱式的生态中心主义
第四章 爱默生的自然思想对后世美国作家的影响
4.1 亨利·戴维·梭罗与爱默生的“自然”
4.1.1 亨利·戴维·梭罗与爱默生的“上帝精神”
4.1.2 亨利·戴维·梭罗与爱默生的“艺术”
4.2 艾米莉·狄金森与爱默生的“自然”
4.2.1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宗教观
4.2.2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自然”意象
4.2.3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对“自然”的态度
4.3 罗伯特·弗罗斯特与爱默生的“自然”
4.3.1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中的宗教观
4.3.2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中的象征主义
第五章 爱默生自然思想的生态意义
5.1 唤醒美国作家的生态意识
5.2 孕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观
5.3 促进有机整体的生态美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杜鹃花》与爱默生的自然思想[J]. 朱新福. 鄱阳湖学刊. 2017(05)
[2]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 孙天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3]从生态美学的“参与审美”看梭罗自然观对爱默生自然观的超越——以《瓦尔登湖》与《论自然》为文本依据[J]. 何山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4]释爱默生的《论自然》[J]. 余静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5]生态、理性与超验:论爱默生的自然主义观[J]. 刘信波. 湖南社会科学. 2014(04)
[6]“自然是外化的心灵,心灵是内化的自然”——爱默生自然观解析[J]. 马玉凤,陆杰荣. 世界哲学. 2013(06)
[7]论爱默生与林语堂的“自然之思”[J]. 徐骎. 文教资料. 2013(25)
[8]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文本分析[J]. 张云岗,陈志新.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9]劳伦斯与爱默生的自然观[J]. 乐传勇.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10]爱默生作品之生态美学观探析[J]. 吴伟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柯勒律治神学自然观及其艺术观研究[D]. 张玮玮.山东大学 2015
[2]爱默生思想的伦理审视[D]. 高青龙.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与美学观[D]. 左少峰.山东大学 2012
[4]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 赵玉.山东大学 2006
[5]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 朱新福.苏州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研究[D]. 韩婕.长安大学 2016
[2]爱默生散文中生态伦理思想的诗性构建[D]. 杨蕾.闽南师范大学 2015
[3]爱默生超验主义自然观研究[D]. 肖漩.湖南师范大学 2013
[4]爱默生自然美思想研究[D]. 杨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3
[5]自然:心灵之启示[D]. 姚乐.上海交通大学 2013
[6]自然是一首失传的诗[D]. 孙益敏.苏州大学 2009
[7]论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D]. 郭文正.华中师范大学 2007
[8]从星空到大地[D]. 黄丹.南京师范大学 2005
[9]人与自然的共鸣——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美学以及文学影响[D]. 杨建丽.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06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0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