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和易学交融视域下的程颐礼法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4 11:17
程颐理学构建是以其全新易学观为基础,借助开显易学中的天人图景、性命之理、三才之道和修养工夫的新内涵来实现的;因而易学是程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周易程氏传》是体现其易学思想的代表之作。程颐从万物生生不息的视角入手,建构起物我一理、天理循环的有序世界。他以归向孔孟之原教为目的,提出了一套以理为本,以“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为纲,以内圣外王为主要内容的礼治之道。本文就是要在易学和理学的交融视阈中去发现、挖掘程颐关于天人关系建构、政治秩序重建、人伦道德敦化等礼法哲学方面的核心内容。自孔子开创仁礼传统,荀子重在发展礼,孟子重在发展仁,至汉唐一准乎礼,借助礼学建立起了纲常礼法制度。宋明理学则在更抽象的层面上对这一问题做出解释,从而也把传统儒家的礼法理欲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宋代理学家中,程颐上承孔孟,后启朱熹,围绕如何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的思想体系,服务于“内圣外王”的社会政治理想,将礼法问题与理欲、义利、公私关系融为一炉;将先贤往圣的种种思想主张整合在一套话语框架之下,同归于易理仁礼的范畴之下,在万物一体的天理循环中寻找人和礼的定位和意义。伊川先生认为,现实之人应该顺应天理的要求,要在...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礼法体系的追问与回归
一 问题的提出与基本立场
二 程颐的生平及其学术渊源
三 哲学和法学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不足
第一章 礼法范畴的厘定暨程颐礼法学说的建构解读
第一节 礼法学的对象范围和程颐礼法哲学研究体系
一 礼法与中国古代法
二 易学与理学所内涵的礼法哲学
三 程颐礼法哲学的研究体系
第二节 程颐礼法学的构建理路:易-理-性-仁-礼-法
一 易与理:程氏礼法学说中天道循环的原点
二 理与性:程氏礼法学说中人性秩序的根源
三 性与仁:程氏礼法学说的内在驱动
四 仁与礼:程氏礼法学说的方向与目标
五 礼与法:程氏礼法学说中理在人世的现实呈现
第二章 易与理:程氏礼法学说的天道根据
第一节 易学语境下全新世界图景的开显
一 宇宙本然言说方式的转换
二 易学视域中的天人之道
第二节 天理呈现:程颐天理本体论的构建
一 天理为本:对易、道、神的统摄
二 穷理尽性:天道性命的一体贯通
三 内圣外王:天理流行之下的儒家礼法学
第三节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易学理学交融中程颐本体论的成型
一 释家之学、事理无碍
二 理幽象明、理事一致
三 理一分殊、道器不二
第三章 理与礼:程氏礼法学说的现实呈现
第一节 礼者理也:程颐以天理论礼
一 由理至礼:天之秩与人之则
二 礼者理也:程颐礼法学对理与礼的贯通与融合
三 体用一源:程颐礼法学中的理礼关系
第二节 礼之序乐之合:程颐理学中的天地和谐之道
一 序与合:礼之精神
二 天地之序:礼之本体
三 天地之和:礼之功用
第三节 中正之道:程颐礼法学天人之道的秩序准则
一 中重于正:本体论和宇宙论的辩证之道
二 大中之道:程颐的礼治纲领
三 大中至正:程颐礼法学的人道法则
第四章 性与仁:程氏礼法学说的人性根据
第一节 “天理降而在人”:理学视阈中对人性的深刻诠释
一 “性即理”与“心与理一”:程颐礼法学的理一本论
二 性无不善:程颐礼法学中的人性善恶解读
第二节 仁本体:生命本体和道德本体的融通
一 生生释仁:仁的宇宙本体开显
二 仁礼之教:仁的道德本体挺立
第五章 理与欲:程氏礼法学说的内在张力
第一节 理欲之争:人性的张力
一 天理人欲的缘起和先儒的探讨
二 程颐“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法学深意
第二节 程颐理欲观的展开:公私之辩
一 理欲公私之辩
二 天下为公
第三节 程颐理欲观的深入:义利之辩
一 以义为本、以义制利
二 公利主义
三 义利之辩的礼法意义:行为准则之辩
第四节 理欲之分:礼法规范的确立
一 “分”的礼法学意义:权利义务的单个规范
二 “分”的政治治理意义:“群”的维系、“治”的达成
三“分”的天理人欲意义:存理灭欲、礼法定分
第五节 理一分殊:理欲张力的推展
一 理一分殊的渊源和理学解释
二 礼法的理一与分殊
三 礼法纲常:定在的分殊
第六章 礼与法:程颐礼法学说内外贯通的建构
第一节 法:天人之道贯通的现实准则
一 法的产生和礼法演变
二 礼法关系定位:法者,道之用
第二节 程氏礼法哲学中礼法的职能定位
一 礼之治:礼者为国之本
二 王者之教:性善论基础上的王道教化理论
第三节 程颐礼法学的特色:圣王善法、随时变易以从道
一 凡为政,先立善法
二 德礼为刑政之“常道”
三 圣王推物理、善法本于民
四 中道中罚
五 法以时变
后记: 程颐礼法哲学思想的当代观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易程氏传》礼法思想简论[J]. 于江波. 周易研究. 2018(05)
[2]儒家道统中的法哲学体系传承及其现代转型[J]. 宋大琦. 原道. 2017(01)
[3]礼、礼治及其现代价值——对既有学术研究文献的检讨[J]. 杨玉圣. 社会科学论坛. 2017(01)
[4]何谓“礼法”?[J]. 俞荣根,Wang Keyou. 孔学堂. 2016(04)
[5]自由:道家庄子与儒家程伊川的不同思考[J]. 曾振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6]礼法传统与良法善治[J]. 俞荣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7]仁学视野中的“万物一体”论(上)[J]. 陈来. 河北学刊. 2016(03)
[8]“元善”:程伊川“天理”思想特点及哲学旨趣[J]. 曾振宇. 孔庙国子监论丛. 2015(00)
[9]道德实践的形而上学基础——论程颐的“理一”思想[J]. 唐纪宇.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5)
[10]中:宋明理学法治核心价值[J]. 徐公喜,吴京红. 学术界. 2015(08)
博士论文
[1]“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程伊川理一本思想研究[D]. 肖孟夏.复旦大学 2014
[2]二程政治哲学研究[D]. 敦鹏.河北大学 2013
[3]气本与理本—张载与程颐易学哲学比较[D]. 王绪琴.南开大学 2012
[4]北宋仁学思想研究[D]. 郑建钟.西北大学 2010
[5]朱熹礼学思想研究[D]. 殷慧.湖南大学 2009
[6]内圣外王之道[D]. 郑臣.复旦大学 2007
[7]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 李晓春.华东师范大学 2001
[8]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D]. 李道湘.南开大学 1994
硕士论文
[1]程颐《易》学的理学思想研究[D]. 王帅锋.河北大学 2017
[2]程颢易学研究[D]. 王贻琛.山东大学 2017
[3]程朱理学的“义”范畴研究[D]. 李亚信.山东大学 2015
[4]二程易哲学思想研究[D]. 王贵涛.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周易程氏传》中程颐《易》学思想研究[D]. 申元凯.海南大学 2013
[6]朱熹法律思想研究[D]. 王璐.青岛大学 2012
[7]简论《伊川易传》中的道德教化思想[D]. 王庆红.中共中央党校 2011
[8]心性论视域下的人道省思[D]. 王洪霞.山东大学 2008
[9]《程氏易传》研究[D]. 刘乐恒.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7220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礼法体系的追问与回归
一 问题的提出与基本立场
二 程颐的生平及其学术渊源
三 哲学和法学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不足
第一章 礼法范畴的厘定暨程颐礼法学说的建构解读
第一节 礼法学的对象范围和程颐礼法哲学研究体系
一 礼法与中国古代法
二 易学与理学所内涵的礼法哲学
三 程颐礼法哲学的研究体系
第二节 程颐礼法学的构建理路:易-理-性-仁-礼-法
一 易与理:程氏礼法学说中天道循环的原点
二 理与性:程氏礼法学说中人性秩序的根源
三 性与仁:程氏礼法学说的内在驱动
四 仁与礼:程氏礼法学说的方向与目标
五 礼与法:程氏礼法学说中理在人世的现实呈现
第二章 易与理:程氏礼法学说的天道根据
第一节 易学语境下全新世界图景的开显
一 宇宙本然言说方式的转换
二 易学视域中的天人之道
第二节 天理呈现:程颐天理本体论的构建
一 天理为本:对易、道、神的统摄
二 穷理尽性:天道性命的一体贯通
三 内圣外王:天理流行之下的儒家礼法学
第三节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易学理学交融中程颐本体论的成型
一 释家之学、事理无碍
二 理幽象明、理事一致
三 理一分殊、道器不二
第三章 理与礼:程氏礼法学说的现实呈现
第一节 礼者理也:程颐以天理论礼
一 由理至礼:天之秩与人之则
二 礼者理也:程颐礼法学对理与礼的贯通与融合
三 体用一源:程颐礼法学中的理礼关系
第二节 礼之序乐之合:程颐理学中的天地和谐之道
一 序与合:礼之精神
二 天地之序:礼之本体
三 天地之和:礼之功用
第三节 中正之道:程颐礼法学天人之道的秩序准则
一 中重于正:本体论和宇宙论的辩证之道
二 大中之道:程颐的礼治纲领
三 大中至正:程颐礼法学的人道法则
第四章 性与仁:程氏礼法学说的人性根据
第一节 “天理降而在人”:理学视阈中对人性的深刻诠释
一 “性即理”与“心与理一”:程颐礼法学的理一本论
二 性无不善:程颐礼法学中的人性善恶解读
第二节 仁本体:生命本体和道德本体的融通
一 生生释仁:仁的宇宙本体开显
二 仁礼之教:仁的道德本体挺立
第五章 理与欲:程氏礼法学说的内在张力
第一节 理欲之争:人性的张力
一 天理人欲的缘起和先儒的探讨
二 程颐“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法学深意
第二节 程颐理欲观的展开:公私之辩
一 理欲公私之辩
二 天下为公
第三节 程颐理欲观的深入:义利之辩
一 以义为本、以义制利
二 公利主义
三 义利之辩的礼法意义:行为准则之辩
第四节 理欲之分:礼法规范的确立
一 “分”的礼法学意义:权利义务的单个规范
二 “分”的政治治理意义:“群”的维系、“治”的达成
三“分”的天理人欲意义:存理灭欲、礼法定分
第五节 理一分殊:理欲张力的推展
一 理一分殊的渊源和理学解释
二 礼法的理一与分殊
三 礼法纲常:定在的分殊
第六章 礼与法:程颐礼法学说内外贯通的建构
第一节 法:天人之道贯通的现实准则
一 法的产生和礼法演变
二 礼法关系定位:法者,道之用
第二节 程氏礼法哲学中礼法的职能定位
一 礼之治:礼者为国之本
二 王者之教:性善论基础上的王道教化理论
第三节 程颐礼法学的特色:圣王善法、随时变易以从道
一 凡为政,先立善法
二 德礼为刑政之“常道”
三 圣王推物理、善法本于民
四 中道中罚
五 法以时变
后记: 程颐礼法哲学思想的当代观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易程氏传》礼法思想简论[J]. 于江波. 周易研究. 2018(05)
[2]儒家道统中的法哲学体系传承及其现代转型[J]. 宋大琦. 原道. 2017(01)
[3]礼、礼治及其现代价值——对既有学术研究文献的检讨[J]. 杨玉圣. 社会科学论坛. 2017(01)
[4]何谓“礼法”?[J]. 俞荣根,Wang Keyou. 孔学堂. 2016(04)
[5]自由:道家庄子与儒家程伊川的不同思考[J]. 曾振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6]礼法传统与良法善治[J]. 俞荣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7]仁学视野中的“万物一体”论(上)[J]. 陈来. 河北学刊. 2016(03)
[8]“元善”:程伊川“天理”思想特点及哲学旨趣[J]. 曾振宇. 孔庙国子监论丛. 2015(00)
[9]道德实践的形而上学基础——论程颐的“理一”思想[J]. 唐纪宇.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5)
[10]中:宋明理学法治核心价值[J]. 徐公喜,吴京红. 学术界. 2015(08)
博士论文
[1]“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程伊川理一本思想研究[D]. 肖孟夏.复旦大学 2014
[2]二程政治哲学研究[D]. 敦鹏.河北大学 2013
[3]气本与理本—张载与程颐易学哲学比较[D]. 王绪琴.南开大学 2012
[4]北宋仁学思想研究[D]. 郑建钟.西北大学 2010
[5]朱熹礼学思想研究[D]. 殷慧.湖南大学 2009
[6]内圣外王之道[D]. 郑臣.复旦大学 2007
[7]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 李晓春.华东师范大学 2001
[8]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D]. 李道湘.南开大学 1994
硕士论文
[1]程颐《易》学的理学思想研究[D]. 王帅锋.河北大学 2017
[2]程颢易学研究[D]. 王贻琛.山东大学 2017
[3]程朱理学的“义”范畴研究[D]. 李亚信.山东大学 2015
[4]二程易哲学思想研究[D]. 王贵涛.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周易程氏传》中程颐《易》学思想研究[D]. 申元凯.海南大学 2013
[6]朱熹法律思想研究[D]. 王璐.青岛大学 2012
[7]简论《伊川易传》中的道德教化思想[D]. 王庆红.中共中央党校 2011
[8]心性论视域下的人道省思[D]. 王洪霞.山东大学 2008
[9]《程氏易传》研究[D]. 刘乐恒.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7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3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