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传德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16:54
德治思想始于西周之前,殷商也并非无“德”之朝,但德治思想在周朝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天命从大邦殷到小邦周的转移,包括殷商遗民在内的天下臣民需要一个充分合理的解释,否则,天下将不会稳定,政权将不会长久。周统治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天命靡常”的思想,并将天命转移的枢纽系于“德”之上,即天命并非一成不变地佑护统治者已有的政权,而是会依据统治者的“德”进行取舍转移,也就是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周统治者用“德”的兴废存亡解释了夏、商、周三代政权的更替,周统治者视“德”为影响王权合法性构建的核心因素。《周易》古经成书于殷周之际是当今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关于《周易》古经作者争论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历代学者分析出的几位可能的作者均是治国者或参与国家治理者,而且都肯定周文王与《周易》有关。文王通过演易、编写卦爻辞和改革易筮系统,使掌握在殷人手中与天地鬼神沟通的渠道和权力转移到周人手中,新的易筮系统的使命就是要向天下宣传“天命更新”的原因和必然性,宣传不同于殷商的以“德”为核心的天命转移思想,周人视“德”为影响王权合法性与持久性的核心要素,而《周易》古经也因此成为了周初统治者为完成其克商、建国及治国理民...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周易》经传德治思想的意义
二 《周易》经传德治思想研究情况综述
三 本文的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德”与殷周之际王权合法性的构建
一“政治上革命,文化上维新”,周对殷商的继承与发展
(一) 法先王
(二) 周承殷制
(三) 盛德必百世祀
二 商周人神关系的演变与周初的人文觉醒
(一) 巫觋政治
(二) 商人的鬼神观
(三) 从卜与筮的差异看商周人神关系的变化
三 “德”是影响王权合法性的核心因素
(一) 殷商并非无德
(二) 殷鉴与保民思想
(三) 周人天命思想中的“德性基因”
(四) 周人对王权合法性的认识
第二章 《周易》古经的德治思想
一 《周易》是王者之书
(一) 关于《周易》古经作者及成书时间的争论
(二) 关于《周易》古经哲理性的争论
(三) 关于《周易》“德义”思想的疑问
(四) 《周易》是指导治国理政实践的政典
二 《周易》古经的“德”释义与民本思想
(一) “孚”信于民,利涉大川
(二) 损上益下,让利于民
(三) 履谦有终,亲比万民
(四) 小惩大诫,教民明耻
三 以修德为核心的忧患意识
(一) 诸卦初爻蕴涵的忧患意识
(二) 忧患之时,修德为本
四 德位相配
(一) “天命靡常”与“以德配天”
(二) 以德配位
第三章 《易传》的德治思想
一 从孔子易学观的转变看《易传》的以“德”释易
(一) 孔子与《周易》的关系
(二)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学观的转变
(三) 《易传》对《周易》古经的德性诠释
二 德治的依据——天地之德
(一) 《易》与天地准之“天”
(二) 天地之大德曰生
三 《易传》的民本思想
(一) 劳民劝相
(二) 裒多益寡,施禄及下
(三) 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四) 德主刑辅
四 《易传》的教化思想
(一) 神道设教
(二) 《彖传》的教化思想
(三) 《象传》的教化思想
五 《易传》的修德思想
(一) 《易传》认为《易经》是圣人以“德”治天下之书
(二) 从《系辞传》“三陈九德”看“修德”
(三) 损上益下,修德思想发端于对王权的限制
六 《易传》德治思想的终极追求
(一) 顺天应人
(二) 天人合一
第四章 《周易》经传德治思想的政治实践
一 “礼崩乐坏”时代,《易传》对恢复社会秩序的探索
二 汉代易学与政治的紧密结合
(一) 易学与汉代统治秩序的构建
(二) 易学与汉代的神道设教
(三) 东汉易学家对理想政治制度的追求与探索
(四) 本于天道的德治思想的构建
三 宋代易学的政治实践
(一) 教化是德治思想最重要的实践过程
(二) 内圣外王与进德修业是一脉相承
(三) 宋代易学对“内圣”的追求和“外王”的实践
第五章 德治思想的实践意义和局限性
一 德治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 《易经》,是为廉吏谋修身,非为贪官谋私利
(二) 重视“关键少数”的道德建设引领作用
(三) 文王克商方略对当下内政外交的借鉴意义
二 德治思想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一) 古籍
(二) 现代著作
(三) 相关论文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汤一介哲学思想与易学诠释申述[J]. 刘大钧. 周易研究. 2017(05)
[2]各家注《周易·革》卦新释——论革命的策略、道德价值观与合理性[J]. 张蝶. 现代哲学. 2016(06)
[3]释《周易》晋卦卦爻辞[J]. 李尚信. 周易研究. 2016(06)
[4]再读帛书《系辞》[J]. 刘大钧. 周易研究. 2016(04)
[5]殷商的祭祀宗教与西周的天命信仰[J]. 陈来.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2)
[6]《周易》与孔子的“神道设教”思想[J]. 孔德立. 中国儒学. 2013(00)
[7]《周易·象传》及其教化观念[J]. 郑万耕. 孔子研究. 2013(06)
[8]马王堆帛书《易传》政治思想探微[J]. 张克宾. 孔子研究. 2013(05)
[9]法先王:儒家王道政治合法性伦理[J]. 俞荣根. 孔子研究. 2013(01)
[10]“德”的本义及其伦理和哲学意蕴的确立[J]. 孙熙国,肖雁. 理论学刊. 2012(08)
本文编号:3175673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周易》经传德治思想的意义
二 《周易》经传德治思想研究情况综述
三 本文的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德”与殷周之际王权合法性的构建
一“政治上革命,文化上维新”,周对殷商的继承与发展
(一) 法先王
(二) 周承殷制
(三) 盛德必百世祀
二 商周人神关系的演变与周初的人文觉醒
(一) 巫觋政治
(二) 商人的鬼神观
(三) 从卜与筮的差异看商周人神关系的变化
三 “德”是影响王权合法性的核心因素
(一) 殷商并非无德
(二) 殷鉴与保民思想
(三) 周人天命思想中的“德性基因”
(四) 周人对王权合法性的认识
第二章 《周易》古经的德治思想
一 《周易》是王者之书
(一) 关于《周易》古经作者及成书时间的争论
(二) 关于《周易》古经哲理性的争论
(三) 关于《周易》“德义”思想的疑问
(四) 《周易》是指导治国理政实践的政典
二 《周易》古经的“德”释义与民本思想
(一) “孚”信于民,利涉大川
(二) 损上益下,让利于民
(三) 履谦有终,亲比万民
(四) 小惩大诫,教民明耻
三 以修德为核心的忧患意识
(一) 诸卦初爻蕴涵的忧患意识
(二) 忧患之时,修德为本
四 德位相配
(一) “天命靡常”与“以德配天”
(二) 以德配位
第三章 《易传》的德治思想
一 从孔子易学观的转变看《易传》的以“德”释易
(一) 孔子与《周易》的关系
(二)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学观的转变
(三) 《易传》对《周易》古经的德性诠释
二 德治的依据——天地之德
(一) 《易》与天地准之“天”
(二) 天地之大德曰生
三 《易传》的民本思想
(一) 劳民劝相
(二) 裒多益寡,施禄及下
(三) 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四) 德主刑辅
四 《易传》的教化思想
(一) 神道设教
(二) 《彖传》的教化思想
(三) 《象传》的教化思想
五 《易传》的修德思想
(一) 《易传》认为《易经》是圣人以“德”治天下之书
(二) 从《系辞传》“三陈九德”看“修德”
(三) 损上益下,修德思想发端于对王权的限制
六 《易传》德治思想的终极追求
(一) 顺天应人
(二) 天人合一
第四章 《周易》经传德治思想的政治实践
一 “礼崩乐坏”时代,《易传》对恢复社会秩序的探索
二 汉代易学与政治的紧密结合
(一) 易学与汉代统治秩序的构建
(二) 易学与汉代的神道设教
(三) 东汉易学家对理想政治制度的追求与探索
(四) 本于天道的德治思想的构建
三 宋代易学的政治实践
(一) 教化是德治思想最重要的实践过程
(二) 内圣外王与进德修业是一脉相承
(三) 宋代易学对“内圣”的追求和“外王”的实践
第五章 德治思想的实践意义和局限性
一 德治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 《易经》,是为廉吏谋修身,非为贪官谋私利
(二) 重视“关键少数”的道德建设引领作用
(三) 文王克商方略对当下内政外交的借鉴意义
二 德治思想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一) 古籍
(二) 现代著作
(三) 相关论文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汤一介哲学思想与易学诠释申述[J]. 刘大钧. 周易研究. 2017(05)
[2]各家注《周易·革》卦新释——论革命的策略、道德价值观与合理性[J]. 张蝶. 现代哲学. 2016(06)
[3]释《周易》晋卦卦爻辞[J]. 李尚信. 周易研究. 2016(06)
[4]再读帛书《系辞》[J]. 刘大钧. 周易研究. 2016(04)
[5]殷商的祭祀宗教与西周的天命信仰[J]. 陈来.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2)
[6]《周易》与孔子的“神道设教”思想[J]. 孔德立. 中国儒学. 2013(00)
[7]《周易·象传》及其教化观念[J]. 郑万耕. 孔子研究. 2013(06)
[8]马王堆帛书《易传》政治思想探微[J]. 张克宾. 孔子研究. 2013(05)
[9]法先王:儒家王道政治合法性伦理[J]. 俞荣根. 孔子研究. 2013(01)
[10]“德”的本义及其伦理和哲学意蕴的确立[J]. 孙熙国,肖雁. 理论学刊. 2012(08)
本文编号:3175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7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