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卢梭自爱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04:11
  当前,处在文明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在出现普遍的道德失范现象。当个体遇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冲突时,往往会出现两难的道德抉择。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方式,而中国传统的以爱他为主流的伦理价值观已无法更好地适用于新的伦理社会。为了解决人类实践中现存的道德迷茫和困惑等难题,许多学者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理论来指导当前的道德文明建设。而卢梭的自爱思想以其独特的视角,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新的道德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在卢梭的视角里,自爱是人天生就有的一种情感,它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这种本能虽缺乏理性的指导,但它却是好的、符合自然秩序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从这种本能的欲念中还可以发展出另外两种情感,即怜悯和自尊。怜悯是从自爱中延伸出的一种对他人的爱。这种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人的自爱心,使人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但卢梭并不认为这种爱是高于自爱的,相反他认为自爱在逻辑上是先于怜悯的。而自尊这种人类进入社会状态后才有的情感,虽源于人类对自己的爱,但这种爱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人类本身的需要,它是自爱的异化。人类带着这种异化的情感进行社会实践,必然会导致社会中恶的出现。而要减少社会中恶的出... 

【文章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重难点及创新点
        1.4.1 本文的重难点
        1.4.2 本文的创新点
2 卢梭自爱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及理论来源
    2.1 现实背景
        2.1.1 对底层民众生活的感悟
        2.1.2 对封建政权的深恶痛疾
        2.1.3 受启蒙新思想的影响
    2.2 理论来源
        2.2.1 对理性主义的批判
        2.2.2 对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的批判与继承
        2.2.3 对前人自爱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 卢梭自爱思想的内涵与特征
    3.1 自爱的内涵
        3.1.1 自爱是一种欲念
        3.1.2 自爱是维持自己生存的本能
    3.2 自爱的特征
        3.2.1 自爱是其他一切欲念的本源
        3.2.2 自爱是先于理性的
        3.2.3 自爱是好的、符合自然秩序的
4 卢梭自爱思想的伦理意蕴
    4.1 怜悯心
        4.1.1 怜悯是自爱的延伸
        4.1.2 怜悯的三条原理
        4.1.3 怜悯与自爱的关系
    4.2 自尊心
        4.2.1 自尊是自爱的异化
        4.2.2 自尊的加速机制:自我完善化能力
        4.2.3 自尊与自爱的不同
        4.2.4 如何减少自尊的有害影响
5 卢梭自爱思想的价值
    5.1 卢梭自爱思想的理论价值
        5.1.1 丰富了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发展
        5.1.2 走出了传统哲学家对自爱的偏狭理解
    5.2 卢梭自爱思想的现实价值:对个体德性的影响
        5.2.1 扭转对自爱的偏见,形成正确的自爱观
        5.2.2 有助于重新认识自爱和爱他的关系
        5.2.3 追求欲望与能力的平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卢梭论自爱和同情——从尼采的观点看[J]. 吴增定.  哲学动态. 2019(02)
[2]卢梭伦理学的道德起源路径研究——以善和美德的区分为视角[J]. 孔德猛,朱晓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卢梭自爱观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J]. 夏江涛,周爱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01)
[4]政治社会与人性还原:卢梭政治—社会共同体的可能性及其前提[J]. 曾誉铭.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5]论卢梭启蒙思想的独特性及其幸福导向[J]. 林泉,高宣扬.  求是学刊. 2014(03)
[6]卢梭“美德共和国”的同情基础[J]. 黄璇.  政治思想史. 2013(04)
[7]卢梭思想中的世界主义和普遍意志[J]. 崇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04)
[8]卢梭自爱的政治认同能力[J]. 林壮青.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0(04)
[9]诠释路径、历史图景与心灵机制:对卢梭社会思想的一种哲学诠释[J]. 曾誉铭.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2)
[10]哲学视阈中的“自爱”[J]. 陈新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01)

博士论文
[1]从培根到卢梭:西方早期现代性筹划中的道德教育[D]. 唐燕.南京师范大学 2015
[2]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 王竞晗.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情感作为道德行为的原动力[D]. 陈龙忠.兰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23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223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b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