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苏辙《老子解》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20:52
  苏辙在注解《道德经》时融入儒、佛思想,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认为“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既对“道”的无名无形、非有非无和自然无为的特性进行了阐述,也对道与物、与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同时还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通过万事万物之理派生出宇宙万物,又用德来蓄养万物。此外极具特点的是苏辙以“性命”解老,认为“性”是人与道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苏辙的“性”论中,“性”是极其重要的理论支撑点。苏辙认为“道”于人为“性”,“性”于道有认识能力,“性”本无善恶之分,但与万物接触后,就会产生“妄”。“妄”的产生,会破坏“性”的全一性,因此需要“去妄”来恢复本性。在“道”论和“性”论的基础上,苏辙又对“复性”的修养工夫做了大量论述。苏辙认为真正做到“复性”需要“知性”“见性”“复性”三个过程,且需要“去妄”“忘身”“无心”三个工夫。此外苏辙作为儒道兼融的学者,还提出了“复命”。认为“复命”是达到一种忘我无心的境界。在这个基础上,苏辙又继而提出了圣人论,探讨圣人的内在修养以及外在事功,展现苏氏所理解的老子理想人格境界。苏辙《老子解》全文都以“天下无二道”为中心思想展开,儒道相融、援释解老,诠...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苏辙其人及其书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研究方法
第二章 道论
    2.1 道是否可道
    2.2 道非有非无
    2.3 道与物
    2.4 道与德
第三章 性论
    3.1 道与性
        3.1.1 道于人为性
        3.1.2 尽性即明道
    3.2 性无善恶之分
    3.3 妄出于性
第四章 工夫论
    4.1 复性的过程
    4.2 复性的工夫
        4.2.1 去妄
        4.2.2 忘身
        4.2.3 无心
    4.3 复命
第五章 圣人论
    5.1 内在修养
    5.2 外在事功
    5.3 圣人的别称
第六章 《老子解》的思想特点与后世影响
    6.1 《老子解》之思想特点
        6.1.1 儒道相融
        6.1.2 援释解老
        6.1.3 天下无二道
    6.2 《老子解》之后世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论道教对苏辙的影响[J]. 司聃.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2]论苏辙《老子注》对儒、道的融合[J]. 刘海霞,刘庆友,衣抚生.  黑龙江史志. 2014(21)
[3]论苏辙两谪筠州的交游及其变化[J]. 喻世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4]论苏辙《老子解》的三家融合思想[J]. 王伟倩,何莲.  邢台学院学报. 2013(01)
[5]苏辙《道德真经注》“心性说”探微[J]. 杨晴.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6]析苏辙《老子解》的核心概念——“性”[J]. 陈文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7]苏辙与佛教[J]. 张煜.  宗教学研究. 2006(03)
[8]苏辙与李贽《老子解》的对比研究[J]. 佐藤錬太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9]论苏辙的佛家思想[J]. 王煜.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8)
[10]苏辙《老子解》版本述略[J]. 李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01)

博士论文
[1]苏辙文艺思想研究[D]. 王彩梅.河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苏辙佛道会通思想研究[D]. 张璐.中央民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00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300018.html

上一篇:基于“治未  
下一篇:王符“本末观”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