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的“净唯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09:26
在印度佛学与中国佛学思想体系中,《成唯识论》是一部重要的典籍。而《成唯识论》的"净唯识"思想,更是中国佛学史上的一个研究焦点。玄奘法师远赴印度游学多年,杂糅十家注释而译成的《成唯识论》就是以染净问题为核心线索的。《成唯识论》的宗旨是"自观心以解脱生死",即以唯识的原理来理解生死问题,以心与心所相应破除我法二执,最终实现净识以达与清净法界的境界。在《成唯识论》中,阿赖耶识是染净诸识的根本,七识则回答了染净缘起的机理。舍染得净是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成唯识论》中的真如、转依位、涅木般、四智、三身等概念阐发了清净境界的诸种情况。《成唯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我们加深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理解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动态. 2020,(08)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染净问题在佛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成唯识论》的宗旨
(一)自观心以解脱生死
(二)心与心所相应
(三)净识与清净法界
三、《成唯识论》“净唯识”的理论基石
(一)阿赖耶识:染净诸识的根本
(二)七识:染净缘起的机理
四、《成唯识论》舍染得净的方法
(一)染法
(二)净法
(三)转依
五、《成唯识论》的清净境界
(一)真如
(二)转依位
(三)涅木般
(四)四智
1. 妙观察智:观察圆明照大千
2. 平等性智:如来现起他受用
3. 成所作智:三类分身息苦轮
4. 大圆镜智:普照十方尘刹中
(五)三身
六、《成唯识论》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1. 打破无明见真实
2. 对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文化价值
1. 唯识学强调破除虚妄,正见痛苦
2. 唯识学劝导人们修养心性、去恶从善
七、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夏同龢与唯识学[J]. 王路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2]唯识学八识结构及其奥义演绎(上)[J]. 袁经文. 法音. 2012(07)
[3]唐朝初期的唯识学派与佛性论争[J]. 吉村诚,张文良. 宗教研究. 2010(00)
博士论文
[1]《成唯识论》探微[D]. 高明.中央民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85068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动态. 2020,(08)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染净问题在佛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成唯识论》的宗旨
(一)自观心以解脱生死
(二)心与心所相应
(三)净识与清净法界
三、《成唯识论》“净唯识”的理论基石
(一)阿赖耶识:染净诸识的根本
(二)七识:染净缘起的机理
四、《成唯识论》舍染得净的方法
(一)染法
(二)净法
(三)转依
五、《成唯识论》的清净境界
(一)真如
(二)转依位
(三)涅木般
(四)四智
1. 妙观察智:观察圆明照大千
2. 平等性智:如来现起他受用
3. 成所作智:三类分身息苦轮
4. 大圆镜智:普照十方尘刹中
(五)三身
六、《成唯识论》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1. 打破无明见真实
2. 对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文化价值
1. 唯识学强调破除虚妄,正见痛苦
2. 唯识学劝导人们修养心性、去恶从善
七、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夏同龢与唯识学[J]. 王路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2]唯识学八识结构及其奥义演绎(上)[J]. 袁经文. 法音. 2012(07)
[3]唐朝初期的唯识学派与佛性论争[J]. 吉村诚,张文良. 宗教研究. 2010(00)
博士论文
[1]《成唯识论》探微[D]. 高明.中央民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85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8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