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研究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21-12-23 14:17
  自20世纪初,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社会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诋毁共产党领袖和革命英雄;鼓吹侵略有功、“精日论”、“补课论”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往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研究大多是从唯物史观、社会思潮或是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角度开展的。因此,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视角下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有很大的空间,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视角对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研究,并做了四点工作:第一,通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和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并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重新界定,为后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通过研究文献阅读法归纳出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新时期的主要表现和重新泛起的主客观原因,为后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研究提供案例基础。第三,通过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重新泛起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第四,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与历史虚无主义相关概述
    2.1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2.1.1 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2.1.2 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体现
        2.1.3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假的性质
        2.1.4 意识形态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功能
        2.1.5 意识形态随着历史进程而变化
    2.2 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界定
    2.3 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及演化
        2.3.1 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
        2.3.2 苏东剧变中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
        2.3.3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虚无主义
    2.4 本章小结
3 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表现及危害
    3.1 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主要表现
        3.1.1 与西方“普世价值论”相互呼应
        3.1.2 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革命英雄
        3.1.3 否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成就
        3.1.4 鼓吹侵略有功、“精日论”和“补课论”
    3.2 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主要危害
        3.2.1 历史虚无主义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3.2.2 历史虚无主义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2.3 历史虚无主义瓦解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
        3.2.4 历史虚无主义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3 本章小结
4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视角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4.1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体论是唯心主义
        4.1.1 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4.1.2 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4.2 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论是不可知论
        4.2.1 认为历史真相不可知
        4.2.2 认为历史规律不可知
    4.3 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论是形而上学
        4.3.1 背离历史分析法,割裂历史整体性
        4.3.2 违背阶级分析法,抽象考察历史
    4.4 本章小结
5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视角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
    5.1 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地位
        5.1.1 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队伍
        5.1.2 创新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语言载体
        5.1.3 拓宽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网络新媒体阵地
    5.2 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坚定“四个自信”
        5.2.1 在发展中坚定道路自信
        5.2.2 在发展中坚定理论自信
        5.2.3 在发展中坚定制度自信
        5.2.4 在发展中坚定文化自信
    5.3 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
        5.3.1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能力
        5.3.2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宣传能力
        5.3.3 加强党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能力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危害及对策[J]. 高展,尹启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9(07)
[2]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对策探究[J]. 何娟.  法制与社会. 2019(04)
[3]浅谈新媒体语境下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 陈卓,李沐珊.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9(01)
[4]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德国传统及其嬗变[J]. 王萌.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24)
[5]习近平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时代创新[J]. 刘欣然.  奋斗. 2018(24)
[6]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J]. 杨全海.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6)
[7]意识形态概念基本特征的逻辑辨正——基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考察[J]. 李艳艳.  江海学刊. 2018(06)
[8]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J]. 孟桢.  湖南社会科学. 2018(05)
[9]历史虚无主义的若干表象及其实质[J]. 张海鹏,赵庆云.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8(09)
[10]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历史虚无主义分析批判和应对策略[J]. 潘世伦.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2)



本文编号:3548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548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d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