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思想及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05:11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传统封建思想向现代科学思想的重大转变。在这一时期,伴随着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开创了我国女性思想解放的新局面。本文在研究时把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想作为主要的对象,对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践进行剖析,总结其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主要影响及对当代女性解放的启示。本文一共包含了五部分内容。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中的时限界定以及论文的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是介绍女性解放思想存在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其中包含了四条历史脉络。第三章作为本论文的重点内容,介绍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内容,包括女性人格独立思想、接受教育思想、婚姻恋爱自由思想、贞操观思想、拥有就业权以及女性参与政治五个方面。第四章研究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的具体表现,包含兴办平民女校、实现了男女同校;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对;女性参与社会工作;加入社团、参加爱国运动等四个方面。第五章则对女性解放思想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包含改变观念、移风...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时限界定及研究意义
1.1.1 时限界定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4.1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法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逻辑与历史统一分析法
1.4.4 数据分析法
1.4.5 经验总结法
第2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历史背景
2.1 鸦片战争后西方女性解放思想的传播
2.2 戊戌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萌芽
2.3 辛亥革命对封建思想的冲击
2.4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播下的女性解放思想
第3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内容
3.1 女性人格独立思想
3.2 女性接受教育思想
3.3 女性婚姻恋爱自由思想
3.4 女性的贞操观思想
3.5 女性拥有就业权
3.6 女性参与政治
第4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表现
4.1 兴办平民女校,实现男女同校
4.2 反对包办婚姻
4.3 女性参与社会工作
4.4 女性加入社团,参与爱国运动
第5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影响
5.1 改变观念,推动女性的思想解放
5.2 移风易俗,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
5.3 团结力量,为革命胜利提供保障
5.4 维护权益,促进现代男女平等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与批评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J]. 邱高,罗婷. 中国文学研究. 2018(04)
[2]从清末妇女报刊的兴办看女性解放的思想启蒙[J]. 侯强. 编辑之友. 2017(08)
[3]五四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变革[J]. 贾仟军. 中国民族博览. 2015(11)
[4]“独欲为女子扬眉”:《新青年》对女性主义的倡导[J]. 尹旦萍.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9)
[5]意识形态话语涡流与五四女性主体性探询[J]. 姜云飞. 学术月刊. 2015(04)
[6]论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与女性解放思潮[J]. 简姿亚. 长沙大学学报. 2013(04)
[7]1919年的湖南赵五贞事件[J]. 杨涛. 文史天地. 2012(11)
[8]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以周南女校(1905-1938)为中心的考察[J]. 万琼华. 文史哲. 2009(06)
[9]浅析“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J]. 于彦君,胡化鑫. 改革与开放. 2009(07)
[10]“女国民”的兴起: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J]. 乔以钢,刘堃.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博士论文
[1]近代上海女性教育与职业生涯研究[D]. 王纾然.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根据地妇女运动研究[D]. 单炜鸿.东北师范大学 2017
[3]女校与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1850-1931)[D]. 徐宁.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妇女杂志》女性观研究[D]. 刘方.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 郑晓敏.南京大学 2017
[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重庆妇女运动[D]. 李姣.西华师范大学 2016
[3]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D]. 荆晶.东北石油大学 2015
[4]近代妇女身体解放进程研究[D]. 程淼淼.山东师范大学 2015
[5]近代中国妇女组织(团体)研究(1919-1949)[D]. 张媛媛.山西师范大学 2015
[6]“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与女子教育的变迁[D]. 吉芸.曲阜师范大学 2014
[7]延安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影响研究[D]. 石玲玲.西安石油大学 2013
[8]梁启超近代女性人格思想研究[D]. 平云艳.首都师范大学 2011
[9]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比较[D]. 黄桥.华中师范大学 2011
[10]晚清天足运动研究[D]. 古志成.河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03669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时限界定及研究意义
1.1.1 时限界定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4.1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法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逻辑与历史统一分析法
1.4.4 数据分析法
1.4.5 经验总结法
第2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历史背景
2.1 鸦片战争后西方女性解放思想的传播
2.2 戊戌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萌芽
2.3 辛亥革命对封建思想的冲击
2.4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播下的女性解放思想
第3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内容
3.1 女性人格独立思想
3.2 女性接受教育思想
3.3 女性婚姻恋爱自由思想
3.4 女性的贞操观思想
3.5 女性拥有就业权
3.6 女性参与政治
第4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表现
4.1 兴办平民女校,实现男女同校
4.2 反对包办婚姻
4.3 女性参与社会工作
4.4 女性加入社团,参与爱国运动
第5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的影响
5.1 改变观念,推动女性的思想解放
5.2 移风易俗,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
5.3 团结力量,为革命胜利提供保障
5.4 维护权益,促进现代男女平等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与批评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J]. 邱高,罗婷. 中国文学研究. 2018(04)
[2]从清末妇女报刊的兴办看女性解放的思想启蒙[J]. 侯强. 编辑之友. 2017(08)
[3]五四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变革[J]. 贾仟军. 中国民族博览. 2015(11)
[4]“独欲为女子扬眉”:《新青年》对女性主义的倡导[J]. 尹旦萍.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9)
[5]意识形态话语涡流与五四女性主体性探询[J]. 姜云飞. 学术月刊. 2015(04)
[6]论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与女性解放思潮[J]. 简姿亚. 长沙大学学报. 2013(04)
[7]1919年的湖南赵五贞事件[J]. 杨涛. 文史天地. 2012(11)
[8]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以周南女校(1905-1938)为中心的考察[J]. 万琼华. 文史哲. 2009(06)
[9]浅析“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J]. 于彦君,胡化鑫. 改革与开放. 2009(07)
[10]“女国民”的兴起: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J]. 乔以钢,刘堃.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博士论文
[1]近代上海女性教育与职业生涯研究[D]. 王纾然.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根据地妇女运动研究[D]. 单炜鸿.东北师范大学 2017
[3]女校与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1850-1931)[D]. 徐宁.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妇女杂志》女性观研究[D]. 刘方.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 郑晓敏.南京大学 2017
[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重庆妇女运动[D]. 李姣.西华师范大学 2016
[3]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D]. 荆晶.东北石油大学 2015
[4]近代妇女身体解放进程研究[D]. 程淼淼.山东师范大学 2015
[5]近代中国妇女组织(团体)研究(1919-1949)[D]. 张媛媛.山西师范大学 2015
[6]“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与女子教育的变迁[D]. 吉芸.曲阜师范大学 2014
[7]延安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影响研究[D]. 石玲玲.西安石油大学 2013
[8]梁启超近代女性人格思想研究[D]. 平云艳.首都师范大学 2011
[9]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比较[D]. 黄桥.华中师范大学 2011
[10]晚清天足运动研究[D]. 古志成.河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03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0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