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盛氏“上补下泻”针法学术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2-02-08 23:23
  [目的]从经络、刺法理论、临床应用经验的角度探讨盛燮荪主任医师"上补下泻"这一刺法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盛燮荪主任医师临证,总结盛老及其传人的医案,从中体会其"上补下泻"针法的特点。[结果]盛燮荪主任医师根据《内经》经络学说、李梴《医学入门·杂病穴法歌》以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对"上补下泻"的选穴配伍、针法与穴性以及补泻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形成一种自具特色的刺法,应用于临床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可以减少因针刺泻法不当而产生的不适感,有利于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和安全医疗。[结论]盛燮荪主任医师"上补下泻"针法疗效显著,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文章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41(0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异穴补泻,上下远近穴分施
2 穴分主应,刺有先后
3 理清标本根结重在调经气升降
4 临床应用举隅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标本根结理论析疑[J]. 钱一安,王天宜,季春双,公一囡,于潇涵,陈泽林,郭义.  上海针灸杂志. 2016(06)
[2]针刺太冲合谷治疗癌痛25例[J]. 江彬,陈峰,邓山,杜慧静.  浙江中医杂志. 2016(04)
[3]标本根结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分析[J]. 于潇涵,陈向红,公一囡,钱一安,陈泽林,郭义.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6(01)
[4]旴江名医李梴《医学入门》耳鼻咽喉科学术特色[J]. 谢强,黄纪彬,李克巡.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6)
[5]十二经脉流注、标本根结理论与五输穴出入合论[J]. 唐卫华.  中国医药学报. 2004(04)
[6]“上补下泻”法治疗肩周炎102例疗效观察[J]. 陈东水.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0(01)
[7]略论李梴“上补下泻”针刺法[J]. 盛燮荪,陈峰,朱勇.  中医杂志. 1989(04)



本文编号:3615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15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0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