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1:09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民间舞龙 流变 传承 发展前景


【摘要】: 笔者通过非物质文化的视角,通过对湖湘文化背景的分析、以及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民间舞龙的挖掘,采用了个案分析的方法,对湖南具有代表性的舞龙运动的区域、区域背景、技术风格及相关方面进行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归纳剖析湖南民间舞龙的流变特征及流变中的危机,为其前景发展尽己绵薄之力。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民间舞龙是农民的舞蹈,农耕文化的产物。农耕文化在舞龙运动的发展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首先,民间舞龙的社会组织形式依附着于农耕社会的血缘性基础上的。其次,农村舞龙是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精神文化,它具有全民性的特点。再次,农耕文化的封闭性、季节性也是影响民间舞龙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已经申请“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舞的种类的考察与分析可以看出,民间舞龙运动发展有其地域特色;从其制作工艺来看,多为手工扎制、制作工艺考究;从其传承方式来看,其传承方式主要靠口授心传,因此,传承谱系较为单一;在传说信仰方面来看,各类舞体的形成原因虽然颇为复杂,但是通过分析,湖南民间舞龙亦有共同之处,湖南民间对于“龙”共同的崇奉,同时这种崇奉来源与湖南人民质朴的“忠孝节义”这一共同的本质原因。 (3)湖南民间舞龙的流变特征有:与民俗祭祀活动的依附与共,与神话、宗教的渗透相随,与地域流变相伴。湖南民间舞龙运动面传承的困境:传统文化阵地的萎缩;信仰的弱化和传统的变化;传承方式的制约;经费紧缺;民间舞龙运动的“乡土味”。湖南民间舞龙的前景研究与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自身的变革有着莫大的关系,其发展前景思路是:从“自生自灭”到官方扶持,坚守——继承——发展之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民间舞龙 流变 传承 发展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722.2;G12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1.绪论11-23
  • 1.1 研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个人见解13-18
  • 1.2.1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13-14
  • 1.2.2 关于民俗学的研究14-15
  • 1.2.3 关于舞龙运动的研究15-17
  • 1.2.4 个人见解17-18
  • 1.3 相关研究理论依据以及研究方法18-21
  • 1.3.1 研究理论依据18-19
  • 1.3.2 相关研究方法19-21
  • 1.4 研究思路与主体框架21-23
  •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综述23-35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缘起、涵义及国外相关背景概述23-28
  •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23-24
  •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内涵24-26
  • 2.1.3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经验26-28
  • 2.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几年的进展28-31
  • 2.2.1 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9
  • 2.2.2 在全社会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9-30
  • 2.2.3 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31
  • 2.3 民间舞龙——中国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1-35
  • 2.3.1 中国龙文化认识的独特性32
  • 2.3.2 舞龙运动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32-35
  • 3.湖南民间舞龙的考察研究35-94
  • 3.1 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文化背景解析35-39
  • 3.1.1 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特质35-37
  • 3.1.2 湖南民俗、民风解析37-39
  • 3.2 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解读39-47
  • 3.2.1 农耕文化的特征39-44
  • 3.2.2 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社会功能44-47
  • 3.3 湖南民间舞龙运动样本调研及区域特点47-61
  • 3.3.1 郴州汝城"香火龙"48-51
  • 3.3.2 株洲炎陵的"三人龙"51-54
  • 3.3.3 张家界市慈利县板板龙灯与常德桃源"板龙灯"54-57
  • 3.3.4 永州江华瑶族人龙57-59
  • 3.3.5 株洲茶陵县"客家火龙"59-61
  • 3.3.6 小结61
  • 3.4 案例研究——平江九龙舞61-94
  • 3.4.1 历史渊源61-69
  • 3.4.2 九龙舞的基本特征69-72
  • 3.4.3 九龙舞的舞体技术的基本内容72-82
  • 3.4.4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等82-87
  • 3.4.5 九龙舞的传承系谱87-88
  • 3.4.6 百年传承,今朝危机88-89
  • 3.4.7 九龙舞的"申遗"之路89-92
  • 3.4.8 小结92-94
  • 4.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中的传承94-104
  • 4.1 湖南民间舞龙的流变特征94-98
  • 4.1.1 湖南民间舞龙与民俗祭祀活动的依附与共94-95
  • 4.1.2 湖南民间舞龙与神话、宗教的渗透相随95-96
  • 4.1.3 湖南民间舞龙与地域流变相伴96-97
  • 4.1.4 结语:流变与坚守97-98
  • 4.2 湖南民间舞龙运动传承中的困境98-104
  • 4.2.1 传统文化阵地的萎缩98-99
  • 4.2.2 信仰的弱化和传统的变化99-100
  • 4.2.3 传承方式的制约100-102
  • 4.2.4 经费紧缺102
  • 4.2.5 民间舞龙运动的"乡土味"102-104
  • 5 前景研究104-110
  • 5.1 从"自生自灭"到官方扶持104-107
  • 5.1.1 多方筹资为主要经济来源104-105
  • 5.1.2 原生态的传承与变革同行105-106
  • 5.1.3 开展普查与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库106
  • 5.1.4 "申遗"之路——精优文化复兴之捷径106-107
  • 5.2 坚守——继承——发展之路107-110
  • 5.2.1 人才资源是坚守之本107-108
  • 5.2.2 自觉传承是发展之源108
  • 5.2.3 从"乡村"走向"都市"108-110
  • 6 结论 民间艺术根在民间110-113
  • 参考文献113-116
  • 附录:116-126
  • 附件1:访谈提纲116-117
  • 附件2:湖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117-121
  • 附件3: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8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21-125
  • 附件4:平江九龙舞的部分龙谱125-126
  •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统计表126-127
  • 致谢:蛹蝶127-12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段全伟;吕韶钧;雷军蓉;王建文;刘伟;;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纸坊太狮”传承与保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张淑;张浩;陈棉林;;兰溪断头龙发展现状与传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12期

3 张玉强;陈有忠;;我国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罗茜;彭华;;基于博弈理论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问题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茹;汉中勉县社火[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鲁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淤泥河彝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峰;夹缬手工艺的数字化模拟与保护[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4 徐俊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程派高式八卦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北京白纸坊太狮传承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吴玉红;湖湘刺绣艺术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秦明珠;村落民俗体育地龙灯的传承与保护机制[D];湖北大学;2012年

8 王巍;新媒体语境下构建芒市傣族剪纸网络互动平台的应用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9 梁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嘉兴掼牛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9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009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