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腾冲傈僳族民间歌舞的生态意蕴及其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00:29

  本文关键词:腾冲傈僳族民间歌舞的生态意蕴及其审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腾冲傈僳族 跳嘎 三弦舞 生态因子 生态意蕴


【摘要】:“滇西腾冲傈僳族民间歌舞”是音乐与舞蹈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随歌唱而舞的“跳嘎”,一类是随奏乐而舞的“三弦舞”。其表现内容涉及滇西腾冲地区傈僳族的悠久历史、丰富民俗、多彩生活,作为传统的自娱性集体歌舞艺术形式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跳嘎”,是一种随无伴奏歌唱而舞蹈的歌舞形式,流传着内容丰富的跳嘎调,表演时由具有威望的嘎头领唱,众舞者和之,边歌边舞,音乐形式具有明显的“口传性”特征,其唱词具有严格的文学形式与象征意义,是当地傈僳族珍视的历史文化瑰宝。“三弦舞”,是一种随“小三弦”奏乐而舞蹈的歌舞形式,活动形式较为自由,表现内容较为丰富,“小三弦”作为主要乐器弹奏的曲调,其节奏能直接参与指舞步、歌唱内容能讲故事、乐调情绪能抒感情等,相传“三弦舞”有“七十二调”之说,且一调一舞,,每变换音乐调子舞蹈也相应的变化。腾冲傈僳族地区的两类民间歌舞无论从舞蹈形态还是音乐形态,都渗透着丰富的民族生态因子,这两类艺术形式,舞蹈表现内容丰富,音乐曲调优美,唱词语言质朴,承载了民族生命、灵魂和精神的存在方式,是民族历史最真实的表现。 本论文通过梳理腾冲傈僳族民间歌舞“跳嘎”、“三弦舞”的歌舞本体特征,将根植于民间的歌舞形态与生态文化背景相联系,以田野考察中搜集的资料为基础,着重对音乐舞蹈形态进行梳理,试图将其形态中的生态意蕴特征进行提炼,分析歌舞形态与生态文化的依生、竞生、共生关系,力求对腾冲傈僳族民间歌舞生态意蕴进行审美研究。 论文包括绪论和四个章节共五部分,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从民族历史沿革、歌舞生存语境两个方面论述腾冲傈僳族民间歌舞的独特性;第二章重点对歌舞研究对象“跳嘎”、“三弦舞”进行系统的本体特征提取;第三章作为论文的研究重点,在对歌舞形态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对歌舞形态中的生态因子进行分析;第四章结合生态与歌舞形态的影响关系,对其生态意蕴进行审美研究,从而找到民族民间歌舞内在存活、沿袭和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腾冲傈僳族 跳嘎 三弦舞 生态因子 生态意蕴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8-9
  • 第二节 研究现状9-11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傈僳族歌舞概况13-21
  • 第一节 腾冲傈僳族历史沿革与歌舞生存语境14-16
  • 一、 腾冲傈僳族历史沿革14-16
  • 二、 腾冲傈僳族主要歌舞形式16
  • 第二节 腾冲傈僳族歌舞生存语境16-21
  • 一、 腾冲傈僳族的自然生态环境17-19
  • 二、 腾冲傈僳族的社会文化环境19-21
  • 第二章 腾冲傈僳族民间歌舞形态特征提取21-36
  • 第一节 “跳嘎”歌舞特征提取21-27
  • 一、 “跳嘎”的历史源流21-23
  • 二、 “跳嘎”音乐形态特征提取23-25
  • 三、 “跳嘎”舞蹈形态特征提取25-26
  • 四、 “跳嘎”的艺术功能26-27
  • 第二节 “三弦舞”歌舞特征提取27-36
  • 一、 “三弦舞”的历史源流27-29
  • 二、 “三弦舞”音乐形态特征提取29-32
  • 三、 “三弦舞”舞蹈形态特征提取32-36
  • 第三章 腾冲傈僳族民间歌舞中的生态因子分析36-45
  • 第一节、民族文化中的生态因子36-39
  • 一、 口传民俗与节日民俗影响因素36-37
  • 二、 物质民俗中的服饰影响因素37-39
  • 第二节、音乐形态中的生态因子39-41
  • 一、 自然生态影响下的拟声元素39-40
  • 二、 人文生态影响下的“乐器说话”现象40-41
  • 第三节、舞蹈形态中的生态因子41-45
  • 一、 自然生态影响下的舞蹈拟态元素41-43
  • 二、 人文生态影响下的舞动43-45
  • 第四章 腾冲傈僳族民间歌舞发展的生态意蕴审美45-52
  • 第一节 腾冲傈僳族歌舞艺术的依生之美46-48
  • 第二节 腾冲傈僳族歌舞艺术的竞生之美48-50
  • 第三节 腾冲傈僳族歌舞艺术的共生之美50-52
  • 结语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侯兴华;;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及其演变[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焦一梅;张玉瑾;;傈僳族音乐文化初探[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黄秉生;民族生态的审美范式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黄秉生;壮族文化生态从依生美到竞生美的过渡——壮族文化生态美研究系列论文之五[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5 王瑞娜;腾冲傈僳族舞蹈的发展与创新[J];民族艺术研究;2000年05期

6 金慕箴;;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浅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8年03期

7 侯兴华;张国儒;;傈僳族支系划分探究[J];思想战线;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1021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021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