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运动强度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3:06
本文关键词: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运动强度的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对“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进行科学的验证,确保运动强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丰富了中老年人群的健身方式,为中老年人科学健身提供理论指导,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的推广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在成都体育学院周边社区广场健身爱好者中募集无心脑血管疾病和运动性功能障碍受试者34名,对其发放PAR-Q问卷,进行进一步筛选,由于家庭或个人原因最终纳入实验对象的受试者为30名。该30名受试者每周周一到周五在成都体育学院体操馆进行时长为70分钟的“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运动干预,为期12周。在运动干预期间,由笔者教会受试者测量晨脉,并记录下来,观察晨脉在运动期间的波动幅度;利用心率遥测仪(Polar表)对受试者进行运动中实时心率监测;通过对主观感觉疲劳表(RPE)的填写主观感觉“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的运动强度;通过测量“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干预前后心脏功能(F.C.)和台阶实验指数的变化衡量运动强度的合理性。结果:1.用晨脉对运动强度进行监测,晨脉未发生大幅度波动;2.心率遥测仪(Polar表)对“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的运动强度进行监测,发现70分钟的运动时间里运动中心率有65%以上达到70%~85%HRmax(最大心率),60%~80%HRR(心率储备)即115~144次/分;3.通过RPE量表主观感觉运动强度级别为50%~71.5%,中等~较大强度之间,心率在120~150次/分,,储备心率(HRR)百分比在40%~84%之间,最大心率(HRmax)百分比在55%~89%之间,与Polar表监测心率基本一致;4.测量“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干预前后心脏功能(F.C.)和台阶指数均有非常显著性变化。结论:“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的运动强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适宜中老年人运动。
【关键词】: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 运动强度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4.2;J722.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前言8-10
- 1.1 选题依据8-9
- 1.2 选题意义9-10
- 1.2.1 实践意义9-10
- 1.2.2 理论意义10
- 2 文献综述10-18
- 2.1 藏族传统锅庄舞的相关研究10-14
- 2.1.1 藏族传统锅庄舞的起源10-11
- 2.1.2 藏族传统锅庄舞的分类11-12
- 2.1.3 藏族传统锅庄舞特征12-14
- 2.2 创编的相关研究14-15
- 2.2.1 创编的依据14
- 2.2.2 创编的要素14-15
- 2.2.3 创编的原则15
- 2.3 科学验证的相关研究15
- 2.4 运动强度的相关研究15-18
- 2.4.1 运动强度的定义15-16
- 2.4.2 运动强度的作用16-17
- 2.4.3 评价运动强度的方法17-18
- 3 实验对象与方法18-25
- 3.1 实验对象18
- 3.2 测试时间与测试地点18
- 3.3 研究方法18-25
- 3.3.1 文献资料法19
- 3.3.2 问卷调查法19-20
- 3.3.3 实验法20-25
- 3.3.4 数据统计法25
- 4 实验结果25-33
- 4.1 实验期间晨脉的变化25
- 4.2 运动中心率的变化25-30
- 4.3 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干预前后受试者心脏功能能力(F.C.)的变化30-31
- 4.4 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干预前后受试者台阶试验(指数)的变化31-32
- 4.5 主观感觉疲劳表(RPE)对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运动强度的反应32-33
- 5 分析与讨论33-41
- 5.1 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运动强度的适宜性33-36
- 5.1.1 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干预期间晨脉的变化33-34
- 5.1.2 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运动中心率的变化34-36
- 5.2 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对心肺功能的影响36-39
- 5.2.1 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对心脏功能能力(F.C.)的影响36-37
- 5.2.2 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对台阶试验(指数)的影响37-39
- 5.3 主观疲劳感觉表(RPE) 对西藏民族健身锅庄舞运动强度的反应39-41
- 6 结论与建议41-42
- 6.1 结论41
- 6.2 建议41-42
- 7 参考文献42-45
- 8 附件45-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丽;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范文立;;不同运动强度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任晋军;马艳萍;欧阳海宁;;每搏功对大学生心功能评价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4 程云峰;韩秋红;李金珠;;扭秧歌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肺功能影响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5 黄梅;;表演性啦啦队成套动作创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赵雪梅;不同强度运动对增强中年女性体质的作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丁华丽;;健身肚皮舞的编制及对职业女性锻炼实效性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陈元武,黄元汛;浅谈运动强度的分类和表示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1997年03期
9 陈爱华;邓通图;毕研洁;;青藏高原民间舞蹈大众艺术体育初探——以锅庄舞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10年02期
10 刘书君;;舞蹈编导在创作中如何力求新颖独特[J];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1052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05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