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战肃容东北秧歌女班教材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0:39

  本文关键词:战肃容东北秧歌女班教材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战肃容 东北秧歌教材 民间性


【摘要】:东北秧歌是流传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至今大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流畅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体现了浓郁的东北民间艺术文化的乡土气息。战肃容励精图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深入民间,向有着不同表演风格的民间老艺人学习,挖掘和整理了东北秧歌最具有民间本质的第一手动作素材,从而整理出了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训练性、表演性的东北秧歌教材。 本论文通过对战肃容东北秧歌教材的学习、梳理,运用了三章内容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对“东北秧歌的渊源”和“研究东北秧歌风格体系的艰辛之路”的阐述,进而剖析出“战肃容东北秧歌教材的风格特征”。再通过对战肃容不同的课堂组合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课堂组合民间性体现”和“民间性特征的音乐体现”两方面入手,着重论述“战肃容东北秧歌教材的民间性体现”。最后对她在东北秧歌学术研究和东北秧歌民间舞蹈教育传承等方面的做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战肃容 东北秧歌教材 民间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722.211-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8
  • 引言8-10
  • 第一章 东北秧歌溯源及其发展10-18
  • 第一节 东北秧歌的渊源10-12
  • 一 东北秧歌名称的由来10-11
  • 二 东北秧歌的历史简述11-12
  • 第二节 研究东北秧歌风格体系的艰辛之路12-18
  • 一 东北秧歌风格体系的来源12-13
  • 二 探索东北秧歌风格的方法13-14
  • 三 形成完整的动作风格体系14-18
  • 第二章 战肃容东北秧歌教材的风格体系18-27
  • 第一节 东北秧歌由民间原生形态向艺术化的转变18-19
  • 第二节 集成教材——课堂组合教学19-27
  • 一 个性训练组合19-20
  • 二 动律训练组合20-23
  • 三 表演性训练组合23-25
  • 四 典型人物组合25-27
  • 第三章 战肃容东北秧歌教材的民间性体现27-37
  • 第一节 课堂组合民间性体现27-31
  • 一 强调个性、体现风格29
  • 二 “载歌载舞”的教学形式29-31
  • 第二节 教材民间性的音乐体现31-37
  • 一 音乐风格与组合风格相统一32
  • 二 鼓的动作风格32-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40-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宝;;东北大秧歌的风格特点[J];戏文;2006年01期

2 陆欣欣;王海峰;;论东北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J];艺术广角;2008年04期

3 丁妮;;东北秧歌风格特征[J];音乐生活;2010年03期

4 金素莉;;浅谈东北秧歌风格特点与表演形式[J];成功(教育);2009年12期

5 汪迎;;谈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J];音乐生活;2010年07期

6 王薇薇;;浅谈东北秧歌课堂教学中“艮”劲的训练[J];大舞台;2011年01期

7 刘言东;;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胶州大秧歌[J];魅力中国;2007年12期

8 戴磊;;试论汉族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风格的异同[J];音乐生活;2008年03期

9 熊瑛;;“东北秧歌”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思考[J];音乐生活;2008年02期

10 陈爱宝;;浅论东北大秧歌的“丑”与美[J];剧作家;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溢洋;;东北秧歌锻炼活动的现代流变[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黄玲丽;;浅谈民间舞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白帆;;保亭县黎族民间舞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吕寅;;沈阳满族民间舞蹈旅游价值与开发[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吕寅;;关于满族民间舞蹈旅游价值与开发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马文静;张麟;;美在真实 贵在独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舞台魅力[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7 徐鹤苹;;福州民间舞蹈[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谢迪;;毕节地区民间舞蹈的现状与发展[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9 蔡湘江;;试论闽南民间舞蹈的多源性特征[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熊芳;;浅谈师范民间舞教学及示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臻青邋宁旭;交流:为民间舞蹈发展搭建平台[N];辽宁日报;2008年

2 毛琦;以活动造声势 以传承促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意轩;以舞蹈为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张杰 记者 王大波;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传承[N];哈尔滨日报;2007年

5 知否;舟曲民间舞蹈的肢体语言及美学特征[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6 本报记者 丁春凌;那带给人无限欢乐的西三家子高跷会[N];辽宁日报;2007年

7 车铁范;朝鲜族的民间舞蹈[N];中国档案报;2001年

8 马盛德;绚丽多彩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张健;“张田饼印”等13个项目入选[N];韶关日报;2007年

10 孙吉来邋邵明奎 周广磊 刘露;邹城民间舞蹈《阴阳板》的文化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彬;苏联芭蕾编导与教学历史经验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4 东e,

本文编号:1072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072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c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