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从峨山彝族花鼓舞的族属之争看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发布时间:2017-10-22 16:28

  本文关键词:从峨山彝族花鼓舞的族属之争看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更多相关文章: 彝族 花鼓舞 发生学 仪式符号 文化融合 传承


【摘要】:伴随峨山彝族群众性花鼓舞的蓬勃兴起,花鼓舞姓"彝"还是姓"汉"的学术讨论也悄然见诸各学术刊物,表现出在现实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的关注。本文以相关史料为线索,从发生学的立场,对峨山花鼓舞的源流提出了自己的认识。通过文本的梳理与表达,目的在于证实: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集数个条件为一体后构成的结果。因此,从峨山彝族花鼓舞由传入到植入,由神圣而世俗,由民间到主流这一从融合到变迁的过程,充分说明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峨山彝族民众兼收并蓄文化胸襟的具体体现。
【作者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
【关键词】彝族 花鼓舞 发生学 仪式符号 文化融合 传承
【基金】: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A760041)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在我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中,无处不见鼓的身影,无处不闻鼓的激越。鼓因其节奏与自然界、与人类生命的直接联系,构成了与一切生命同在的律动,表达出与人类生命和心理运动之间异质同构的本源关系。因此,鼓通过各种仪式延展的过程,成为人类精神活动中最亲密的伙伴和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理查德·鲍曼,杨利慧;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J];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2 黄龙光;;仪式舞蹈与历史记忆——彝族花鼓舞起源初探[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周凯模;云南民族音乐的地域特征──兼述中国古代“乐”文化形态的当代显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徐梅;;关于峨山彝族花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峨山首届彝族“花鼓节”调查报告[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杜亚雄;;民族音乐学家,请你也将目光投向城市[J];中国音乐;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聿信;;《聊斋志异》与杂纂[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陈春勤;;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7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陈友冰;;论梅尧臣涉农诗的文学个性及其史学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黄超;;风景区出入口道路沿线地区控制规划浅析——以九华山佛光大道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继刚;;佛山陶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4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与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纪念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研究三十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6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姚宏杰;;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姚亦锋;;探讨“风景园林”“景观”概念以及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金爱秀;;汉画像的创作心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陈广;魏晓阳;鞠辉;;汉代信仰神仙化趋向世俗化演进的端倪——汉画像石“应龙、羽人射兽”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春香;从翻译美学角度看霍译《红楼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陈胜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薛艺兵;从冀中“音乐会”的佛道教门派看民间宗教文化的特点[J];音乐研究;1993年04期

2 薛艺兵;河北易县、涞水的《后土宝卷》[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曹本治;黄锦培;;香港道教醮事音乐曲式结构的变体技巧[J];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Z1期

4 张振涛;“吹鼓手”一词的社会学释义——“音乐会”与“吹打班”的比较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聂鲁;鲁魁山彝族图腾制[J];玉溪师专学报;1995年06期

6 吕锤宽;台湾天师派道教仪式音乐的功能[J];中国音乐学;1990年03期

7 曹本冶,薛艺兵;河北易县、涞水两地的后土崇拜与民间乐社[J];中国音乐学;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其容;;繁星耀彝寨——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第一个校园楹联社成立了[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07年12期

2 臧宏玲;;全球化与文化冲突[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3 罗春雁;;和而不同——试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融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1期

4 何影;张敏;;从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3期

5 洪君;;奔向大洋彼岸的伊甸园——简析东欧犹太移民在美国的融合[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2期

6 张莉;;从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J];电影文学;2009年11期

7 刘艺;何丽娜;;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文化冲突[J];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8 高凡然;;云南峨山彝族打歌音乐研究[J];民族音乐;2011年01期

9 葛鼎新;文化传播的选择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10 吴卸美;浅析当代中国文化危机与文化融合的前景[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励强;;中西文化现实差异与文化融合理想趋势[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邢汉敏;;模拟罚款制度——校企文化融合案例分析[A];全国职教德育教学研究会2012年职业素养内涵与训练研究专辑[C];2012年

3 王玉堂;王永平;;浅谈重组联合中的企业文化融合[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魏勇刚;王建;;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探讨[A];2007短壁机械化开采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振峰;曹银平;;对企业兼并过程中文化整合和优化的实践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黄宝栋;;回汉文化融合的结晶——养生保健探微[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蒋莉;;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当代中国人时间观念分析——非言语交际视角[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庞建;;试论军工企业整合后的文化融合[A];军工文化论文集[C];2006年

9 丁为祥;;张载为什么著《正蒙》?——《正蒙》一书之主体发生学考察[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鞠宝兆;;《内经》有关心藏象理论发生的文字文化基础[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别水;文化融合在纷繁与迷惑之间[N];华夏时报;2004年

2 絮文;透视联想手机的文化融合战役[N];中国信息报;2002年

3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胡国华 深圳商报记者 李玫;经济文化融合独树一帜[N];深圳商报;2006年

4 ;攀钢实施和推进文化融合的措施[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5 徐蕾莹;文化融合--不可小觑的并购基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谢思佳;从文化融合向文化输出跨越[N];南方日报;2008年

7 唐柳杨 卫金桥;东风日产:文化融合带来丰厚回报[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 王和生;推进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N];济宁日报;2010年

9 伍静妍;“三不干预”未能扭转乾坤达能终酿乐百氏文化融合苦果[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蒙水;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文化融合[N];经济信息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花;突围与回归[D];山东大学;2005年

2 王来金;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文化[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3 吕红;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国云;维吾尔人宗教生活的人类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张芙蓉;论中国小说与社会的同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烨;新中国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陈中亮;现代性视野下的20世纪武侠小说[D];浙江大学;2012年

9 陈振国;和合生一:文化融合造就一体的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龙光;民间仪式、艺术展演与民俗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燕媚;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跨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林梅;RA企业文化融合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汤X;企业跨文化管理及其运作策略[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化峰;中国企业并购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5 陈素琴;城市混合型社区文化融合[D];苏州大学;2007年

6 陶凌;中国真人秀娱乐节目的文化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彭良香;西方文化对在华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8 周P;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方法、模式与案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晓燕;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晓红;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9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079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